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1萬億GDP3000多億水分 地方政府爲何頻頻自曝造假?

1萬億GDP3000多億水分 地方政府爲何頻頻自曝造假?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原標題:1萬億GDP,3000多億水分!地方政府爲何頻頻自曝造假?)

對GDP擠水分是一些地方政府在統計新規之後避免棘輪效應的本能反應。一些地方政府開始頻繁對當地GDP擠水分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統計體制發生了變化。

1萬億GDP3000多億水分 地方政府爲何頻頻自曝造假?

▲圖/視覺中國

2018年伊始,多個地方政府忙着對本地的GDP“擠水分”,有的是公開擠,有的是祕密擠。例如,1月5日,內蒙古自治區宣佈,覈減2016年工業增加值2900億元,覈減幅度佔原工業增加值的40%,佔全區GDP比重約爲16%。1月11日,天津市濱海新區宣佈,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從10002億元覈減爲6654億元,覈減幅度約爲33%。

一年多前,遼寧省政府公開承認2011-2014年GDP有水分,其中2016年GDP虛高約爲23%。2017年6月,中央巡視組反饋了對吉林和內蒙古進行“回頭看”的結果,明確指出兩地存在經濟數據造假問題。因此,接下來其他地方會不會公開宣佈對GDP擠水分,讓我們拭目以待。還有一些地區,其實多年前就開始對本地區GDP擠水分,只是不爲媒體所知而已。

1萬億GDP3000多億水分 地方政府爲何頻頻自曝造假? 第2張

▲遼寧大連國際會議中心。 圖/視覺中國

對GDP擠水分是統計新規後的理性反應

這些地方政府爲何紛紛自曝GDP造假呢?

首先,對GDP擠水分是一些地方政府在統計新規之後避免棘輪效應的本能反應。一些地方政府開始頻繁對當地GDP擠水分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統計體制發生了變化。

2017年6月26日,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了《地區生產總值統一覈算改革方案》。按照新的地區生產總值統計體制,各省份的GDP覈算不再由省級統計局負責,而是在國家統計局領導下,由國家統計局和省級統計局共同完成。這意味着,以後一些地方政府想對GDP注水是越來越難了。既然難以注水,就要想辦法先擠掉之前的水分。否則,爲了保持一定的GDP增長率,GDP水分越多的地區將來壓力會越來越大,被問責或處罰的風險會越來越高。

1萬億GDP3000多億水分 地方政府爲何頻頻自曝造假? 第3張

▲天津濱海新區。 ?圖/視覺中國

其次,對GDP擠水分是一些地方政府的砝碼。當前,中國總體經濟面臨下行趨勢,地方財政支出居高不下,但是財政收入日趨收緊。在這種情況下,少數地方政府可能難以償還各種顯性或隱性的地方債務。爲了避免地方債務進行“屆際傳遞”的道德風險問題,財政部三令五申加強地方舉債管理。於是,一些財力孱弱的地方政府可能會通過擠掉GDP水分,向資本市場表明它們要打破地方債務剛性兌付神話的信號。

不過,千萬不要以爲“窮地方政府”就是“弱勢羣體”,它們也可能借此提高談判砝碼,在下一步的財權和事權劃分過程中,向中央政府要更多轉移支付和財權分配。

GDP摻水源於一些地方政府激勵扭曲

一些地區GDP摻水的直接原因是地方政府出現了激勵扭曲。在“數字出官、官出數字”的循環怪圈中,一些地方政府的主要領導既是GDP競賽的參與者,又是GDP競賽的記錄員,在上級監督和公衆監督不嚴的時候,很多會選擇儘量“美化”自己的成績單。但因此而完全取消GDP考覈並非解決之道。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仍然需要將經濟增長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而GDP正是測度經濟增長的主要指標之一。因此,可以相對降低GDP的比重,卻不能因噎廢食,完全取消GDP考覈。畢竟,任何考覈指標都有侷限性,沒有GDP,其他指標也難免出現造假和虛誇的現象。

地方政府激勵扭曲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對稱。在短期內,解決激勵扭曲的方法是通過統計體制和技術創新儘量減少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將省級GDP統計納入國家統計局的領導組織下,實行“準垂直管理”的統計體制,可以有效地減少信息不對稱和激勵扭曲。這一點中央已經有所行動。另外,國家統計局通過建立大樣本企業信息直報系統,也可以減少地方政府對企業統計的干擾和噪音。

當然,解決信息不對稱的長遠之策是增加民衆評價地方政府治理績效的權重。我們經常說,“羣衆的眼光是雪亮的”、“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民衆不僅作爲地方居民具有信息上的優勢,而且作爲地方良治的受益者,不存在激勵扭曲問題。如何更好地讓民衆參與地方治理績效的評價,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評價結合起來,是未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議題。

□聶輝華(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