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科學家找到同性戀基因 下丘腦某部位比普通人大34%令人震驚

科學家找到同性戀基因 下丘腦某部位比普通人大34%令人震驚

來源:美型男    閱讀: 3.1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同性戀,又稱同性愛,是性取向之一,是指只對同性產生愛情和性慾的人,具有這種性取向的個體被稱之爲同性戀者。

科學家找到同性戀基因 下丘腦某部位比普通人大34%令人震驚

年來,隨着同性戀人數的增多以及其它方面的原因,同性戀人的存在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世界上就有20多個國家把同性戀婚姻納入合法化的範圍。雖然仍有許多國家和地區並不贊同同性戀愛情,但可見同性戀婚姻問題受到的重視程度越來越大。同性戀人數逐年增多,很多人懷疑同性戀也是會通過基因遺傳的,不然怎麼會越來越多呢,那麼同性戀究竟是天生的還是後天才形成的呢?

外媒稱,在針對性取向基因基礎的史上最大規模研究中,科學家發現了與同性戀相關的基因。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12月7日報道,研究人員首次觀察了1000多名同性戀男子的完整基因組,即個人全部的DNA代碼,並將其與類似數量的異性戀男子的基因數據進行比較。他們發現,同性戀和異性戀男子在SLITRK5和SLITRK6兩種基因上存在差異。

SLITRK6是一種促進大腦發育的重要基因,在包括下丘腦的大腦區域尤爲活躍。

下丘腦對於產生控制性衝動的激素至關重要,以往的研究表明,同性戀男子下丘腦的某些部位比普通人要大出34%。

美國伊利諾伊州北岸大學衛生系統研究學院的研究人員還發現了TSHR基因中的差別,這種基因與甲狀腺有關,而之前的研究發現甲狀腺也影響性取向。

該研究第一作者艾倫·桑德斯說:“由於性行爲是人類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理解人類性取向的發展和表達很重要。”

報道稱,研究根據參與者自述的性身份和性感受來將他們的性取向分級,還通過他們血液或唾液樣本提供的DNA進行基因分析。

儘管以往也有研究指出同性戀具有基因誘因,但本次是研究人員首次研究個人的全部基因組,是對性基因基礎的最全面評估。

但這就能證明同性戀是先天的嗎?報道表示,牛津大學統計遺傳學教授吉爾·麥克韋恩說:“性行爲可能受到許多不同因素影響,包括環境、經歷,可能還有某些天生的生物變異。基因影響非常微弱,不具備任何預見或診斷價值。”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