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細數宗教商業化亂象十宗罪 中國佛教道教商業化亂象有哪些

細數宗教商業化亂象十宗罪 中國佛教道教商業化亂象有哪些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國家12部門近日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治理佛教道教領域商業化問題。

細數宗教商業化亂象十宗罪 中國佛教道教商業化亂象有哪些

近年來,商業化一直是佛教道教發展過程中的“重災區”。這些年,我們被哪些亂象坑了又坑?今天,小編就爲您細數佛教、道教商業化亂象十宗罪。

第一罪:信仰竟成自家財產 村裏致富全憑它

佛教道教活動場所必須堅持非營利性質。任何佛教道教場所都不能由組織或個人來進行投資或承包經營。

但在河北易縣,馬頭村的奶奶廟“紅”極一時,引來罵聲一片。因爲這些奶奶廟按照“股份制”“租賃承包”“分紅提成”的模式經營,爲了經濟利益胡亂造神、把信仰當生意做。

就是這樣的“奶奶廟”,竟成爲當地村民的致富“法寶”。十餘年來,奶奶廟成爲馬頭村的經濟支柱,每年30餘處廟舍的總收入高達近千萬元。

而所謂歷史悠久,十分靈驗的“奶奶廟”,是馬頭村村民近四十年來集資修建。集資村民是原始股東,廟舍以村裏人競標承包的形式來管理。每天有村民按時按點上班,收取遊客的香火錢。

第二罪:旅遊景區還是佛門聖地 傻傻分不清楚

我國有大量旅遊景區以佛教道教活動場爲主要的遊覽內容,一些景區對佛教道教活動場所收取高價門票,也會藉助佛教道教名義開展活動、謀取利益。?

法門寺景區建成後,分屬旅遊和宗教部門管理的法門寺景區與法門寺界限模糊。景區裏所供奉的佛指舍利,以及大量的宗教元素讓被“模糊”的遊客見佛就拜,分不清寺院與景區是何種關係。

在2012年,法門寺景區就曾深陷涉嫌違規借教斂財的醜聞。景區在與法門寺所籤協議過期的情況下,依然使用法門寺的名義,售賣高達120元的景區門票。而景區開業前,法門寺門票售價僅28元。

在售賣高價門票外,景區內收費項目的花樣也不斷翻新。推出天樹、地樹供養,每棵每年4800元;在合十舍利塔內供奉佛龕,每尊近兩千元;購買佛茶成爲了結殊勝佛緣的捷徑;捐獻羅漢像建造的遊客還能將名字刻上石碑。

第三罪:大廈頂樓驚現大佛,佛像還能梳背頭

大型露天宗教造像不能由任何組織或個人來投資修建,而在宗教活動場所外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更是嚴禁行爲。這些年,我們見過的露天奇葩大佛還少嗎?

在合肥市環球金融廣場招商中心的頂層,就曾修建了一處佛像廟宇。5尊金色佛像,4尊銅色佛像屹立在大廈樓頂,還有2間類似廟宇的建築。

而同樣的樓頂大佛也驚現鄭州。今年三月,在鄭州新密市的一處廢棄廠房樓頂,有一尊5米多高的大佛,正襟危坐,從遠處便能看到,異常醒目。

除了樓頂建造佛像,一些打着佛像擦邊球的私人造像也令網友大乎“受不了”!有網友在洛陽龍華歡樂園發現一尊奇葩“大佛”。乍一看,端坐在蓮花座上的造像是金光燦燦的彌勒佛,但髮型是現代的“背頭”,身上也疑似穿着“汗衫”。

第四罪:燒高香等於燒高價香 天價香背後藏騙局

佛教道教活動場所作爲文物保護單位,文明敬香是保障文物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而減少劣質違規燃香類產品的生產和使用,對於優化寺觀環境也大有裨益。

然而現實卻是這樣:

單日香客流量近50萬人次,首炷香被拍88萬元的現象比比皆是。

更有遊客非主動消費,而是被自稱工作人員的騙子誘導上香。例如在九華山景區,騙子會以搭車爲由,引導外地遊客去推薦的香火店購買幾千元的高價香。

第五罪:表面放生,實則殺生 愛心化身“產業鏈”

許多佛教、道教信徒熱衷參與放生活動,但對環境保護卻缺乏概念,出現違反法律法規、破壞生態環境、危害人身安全的放生行爲。

福建廈門南普陀寺的烏龜放生池裏,木板上爬着的,全都是外來物種巴西龜。

佛教道教界以外的組織和個人,不得以佛教道教名義開展放生活動。而利用放生活動開展商業性經營,更是堅決禁止。

海南三亞的南山佛教文化旅遊景區內,有一座放生屋,放生小魚收費39元每條,放生海鰻88元每條,放生海龜的價格則根據海龜的大小和重量從1999元到19999元不等。

據記者調查, 在這樣的放生屋中,“放了又撈,循環利用”實屬常見。

第六罪:互聯網?拜佛?小心變成互聯網+詐騙

互聯網時代,利用網絡學習佛教、道教文化無可厚非。但有一些投機分子,將互聯網當做宗教斂財的新平臺

按照《宗教事務條例》,非宗教活動場所、非宗教團體、非宗教院校和個人設立的互聯網宗教信息平臺不得組織宗教活動,開展“網上禮佛敬佛”、網上功德箱募款和售賣佛教道教衍生商品等。

但現實中網上拜佛:

這種微信公衆號和網站提供的收費禮佛服務五花八門,而打款地址都是商業公司,資金流向無人監管。

而在某些禮佛公衆號中,供養處就是一個“微店”。供養佛龕需要8000兩,按照“銀兩兌換匯率”1:60的比例,禮佛者要在微店裏購買的在線助緣卡在120元左右。

第七罪:無量“功德”還是生財之源?功德箱成景區“金庫”

佛教道教活動場所收益應用於佛教道教活動場所的自養、與其宗旨相符的活動和公益慈善事業中。然而有時,香客們的香火錢並不由佛教道教的教職人員所支配,反而進入了景區的“小金庫”。

2014年,潭柘寺功德箱事件遭曝光。據寺內一名僧人透露:在寺內約70個功德箱中,寫着“廣種福田”的功德箱是屬於住寺僧團所有,而寫着“功德箱”的全都屬景區所有。經查算,寫有“功德箱”字樣的箱子竟有53個,超過了總數的七成。也就是說,信衆和遊客若投錢到這些“功德箱”,最後都成了景區的收入!

在潭柘寺內還有六七處有工作人員值守的收費項目,較有名的有“摸石魚”和“撞鐘”等,收費方式也都是將錢款放入功德箱,10元一次。

第八罪:“四大名山”被上市?宗教搭臺、經濟唱戲

佛教道教活動場所和其他場所一樣,執行國家統一的財務、稅收、資產、會計制度,比如開設單位銀行結算賬戶、依法辦理稅務登記、如實申報收入狀況和資金使用情況等等。但佛教道教活動場所不可以作爲企業資產打包上市或進行資本運作。

儘管如此,仍有許多企業、公司想要借佛教道教之名,自己代言。早在2012年,我國的四大佛教名山峨眉山、九華山、普陀山和五臺山要上市的傳聞就引發了熱議,遭到了大量的反對聲音。實際上,峨眉山已上市20年,九華山也已經上市。

在景區運作,經濟發展等多方利益驅動下,如何使佛教、道教等宗教活動場所保持自身獨立,不“被上市”,成爲了一個難題。曾因上市問題被廣泛關注的不只有四大名山。河南少林寺屢屢出現上市傳聞、陝西法門寺也曾計劃上市,最終由於政策原因擱淺。

第九罪:五臺山假廟關了又開!問題場所屢禁不止

對於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要依法依規處理。而對存在商業化問題的其他場所和組織,也要採取沒收違法所得、給予治安管理處罰、追究刑事責任等措施依法查處。

縱然查處力度很大,部分黑寺廟仍會爲經濟利益頂風作案,捲土重來。

早在2013年,五臺山“財神廟”“佛國中心”兩家非宗教活動場所就被管理部門查封。而一年之後,號稱關閉的黑寺依舊開放,只是經營內容由“燒高香”改爲“披龍袍”。

五爺故里是曾經被查封的寺院,在取締後不久就重新開張。在五爺廟,龍袍的價格從100元到900元不等,將龍袍放在佛龕上,就叫做披龍袍。買龍袍的遊客會有特殊的待遇,上香不用再排隊。

第十罪:假和尚四處行騙,娶妻吃肉開路虎

佛教、道教教職人員從事違法犯罪活動,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而更多情況下,由於教職人員認定、證書頒發和基本信息網絡查詢等工作的疏漏,僞裝教職人員進行斂財、詐騙的“假和尚”、“假道士”防不勝防。

浙江溫州一名活躍在當地佛教界的“僧人”釋智通被準兒媳舉報:“他雖然14歲出家,但有妻子名林銀香,愛吃牛肉不愛吃菜,出門專車路虎攬勝,或者奧迪A8,出入五星級賓館,冬蟲夏草泡茶……”而經過官方確認,擔任兩家寺廟住持的釋智通並無僧人資格,甚至還一直維持着婚姻。

而另一些假僧人、假道士慣用抽籤卜卦、販賣開光法器和爲別人誦經、畫符的老套路。比如唐山的王女士就被假 “龍泉寺僧人”的結緣“開光請柬”所騙,賠上了不少“功德錢”。

面對佛教道教商業化亂象,又該如何解決?一方面,要有國家的政策扶持和條例約束。另一方面,旅遊景區和佛教道教場所也要通力合作,嚴於律己,不得以發展經濟、促進旅遊和繁榮文化名義助長宗教熱。而對於我們自身,也要保持理性態度,避免踏入黑寺廟,假和尚的陷阱。

原標題:佛教、道教商業化亂象十宗罪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