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農旅融合發展讓三亞黎族村莊博後村民奔小康

農旅融合發展讓三亞黎族村莊博後村民奔小康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農旅融合發展讓三亞黎族村莊博後村民奔小康

­三亞玫瑰谷景區員工對玫瑰進行田間管理。(資料圖片)玫瑰谷景區供圖

­(我這五年)農旅融合發展讓三亞黎族村莊博後村民闊步奔小康

­中新網三亞10月15日電 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博後村黎族村民蘇吉麗,與記者談及自家收入時,臉上一直掛着笑容。

­博後村是一個有3000多人的黎族村莊,緊鄰三亞著名的亞龍灣國家旅遊度假區,風光優美,但以往的生活並不如意。

­“以前主要是種水稻和瓜菜,因爲村裏的土地是鹽鹼地,收成不好,自家年收入也就三四千元(人民幣,下同)。”蘇吉麗說,現在,自家的3畝地租給公司,每年租金近萬元,自己在公司打工,每月工資近6000元,老公在附近的亞龍灣高爾夫球場上班,“全家年收入有10多萬元,蓋了兩層小樓,過上了小康生活,在村裏算是中等水平。”

­蘇吉麗所說的“公司”是指海南玫瑰谷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玫瑰谷)。自村民們將土地“流轉”給這家公司後,這片鹽鹼地開始發生變化。

­2009年,玫瑰谷租下博後村2700畝土地,通過土壤改良,培育熱帶玫瑰,並吸納村民就業。目前,已種植近2000畝以玫瑰爲主的花卉,蘇吉麗就是一名從事玫瑰種植的主管。

­玫瑰種植,改變了村民們過去的生產方式,而農旅融合發展,使這個黎族村莊走上了小康路。玫瑰谷董事長楊瑩說,藉助緊鄰亞龍灣國家旅遊度假區的優勢,2014年把玫瑰谷變成了景區,走上農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子,提升土地產值,帶動村民致富。

­“2016年,玫瑰谷吸引遊客130萬人次,僅銷售玫瑰產品的商場營業額達2億元。”楊瑩說,過去只靠玫瑰鮮切花,年收益不過兩千多萬元,“從純農業到農旅融合,產值翻了10倍。”

­村民在這種轉變中不斷獲益,土地年租金上調,工資上漲。作爲玫瑰谷普通員工的村民黃尼娜說,自己工資從當初的每月1000多元漲到了2900元。

農旅融合發展讓三亞黎族村莊博後村民奔小康 第2張

­三亞玫瑰谷景區員工對玫瑰進行田間管理。(資料圖片)玫瑰谷景區供圖

­更重要的是,遊客越來越多,村民們找到了更多增收路子。原來在廣東打工的村民譚中仙看準時機回鄉創業,和另外兩戶村民合夥貸款200萬元發展民宿。

­“30間房的客棧,開業至今入住率超過90%,好於預期。”他說。

­譚中仙說,原計劃5年回本,現在看來兩年即可,正謀劃再開一家50間客房的客棧。“這家小客棧,還解決了5戶村民20多人就業,在家門口吃上‘旅遊飯’。”

­博後村更美麗的未來正在徐徐開啓。“博後村緊鄰亞龍灣酒店羣,亞龍灣森林公園、玫瑰谷景區,以及紅峽谷高爾夫球場,正在規劃的亞龍灣第二通道從村邊通過。”在吉陽區委書記陳躍看來,博後村還有很大發展空間。他說,當前本着不砍樹、不佔田、不拆房的模式,正在博後村規劃建設5A級美麗鄉村。

­“建設美麗鄉村,最主要的是增加農民收入。”陳躍說,政府在做好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將採取“村集體+企業+農戶”的模式促進農民增收。如,升級現有13家民宿,鼓勵企業或村民再發展一批特色民宿;支持村集體利用閒置土地引入企業合作發展商業服務,成爲亞龍灣的“後勤基地”;通過培訓提升村民技能和文明素養,利用周邊酒店、景區帶動村民就業等。

農旅融合發展讓三亞黎族村莊博後村民奔小康 第3張

­三亞玫瑰谷景區員工在加工玫瑰鮮切花。(資料圖片)玫瑰谷景區供圖

­據記者瞭解,當地還在謀劃建設亞龍灣玫瑰風情小鎮。“玫瑰可用來做餅、醬、茶、化妝品、醫療美容……”楊瑩說,玫瑰被稱爲“種在地上的黃金”,三亞能種植1500個品種的玫瑰,希望把玫瑰產業和玫瑰文化植入村莊,讓家家戶戶有產業。(記者 尹海明)

原標題:農旅融合發展讓三亞黎族村莊博後村民闊步奔小康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