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早產女嬰僅有成人手腕大 早產有何危害

早產女嬰僅有成人手腕大 早產有何危害

來源:美型男    閱讀: 3.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早產女嬰僅有成人手腕大 早產有何危害

2016年12月3日早上5點3分,貴州一名體重僅950克的超低出生體重早產兒來到了這個世界,全身皮膚降紅,氣促、呻吟不止,伴吐沫,經產科、新生兒科醫護人員清理呼吸道、刺激足底、胸外心臟按壓、復甦囊正壓通氣等一系列的搶救後,患兒面脣由降紅轉爲了紅潤。

“這是目前貴州醫學史上最小女孩,體重不足兩瓶礦泉水,身體如成人手腕粗大,奇蹟生還。”醫生說。

與此同時,新生兒科病房早已將高級暖箱、無創呼吸機準備就緒,初爲父母且經濟並不寬裕的他們,面對巴掌大的小生命充滿着重重顧慮,多次想放棄治療,經兩科醫務人員的努力勸說下,孩子才得以順利轉入新生兒科。

經過爲期47天的不懈努力、悉心照顧和愛心呵護,1月19日,小寶貝各項生命體徵平穩,能自己吃奶,體重已由出生時的950克增長到1800克,並於當日康復出院。

目前,經新生兒科的精心呵護,小寶貝體重正在慢慢恢復正常,各項發育基本正常。

延伸閱讀:早產兒有什麼危害嗎?

早產兒可發生硬腫、肺出血;早產兒呼吸系統不健全,心肺發育不好,可引起呼吸困難甚至死亡;早產嬰的體溫中樞發育不全,皮下脂肪少,體表面積相對較大,體溫隨外界環境改變而升降,一般體溫較低,若沒注意好保暖,可發生硬腫。

早產嬰容易發生黃疸,有時程度可以很重;早產兒吸吮力差,餵養較爲困難,可發生低血糖等情況;早產嬰抵禦感染的能力都較差,容易發生肺炎等感染。

如何避免早產出現?

通常情況下,早產兒要比足月兒體重平均輕1千克,甚至更多,並要在溫箱裏度過一段時間。爲了寶寶健康,準媽媽們要儘量避免早產。

1、一旦懷孕,就要定期去做檢查

只要確定已經懷孕,就要開始定期去做檢查,從而及時診斷出可能的早產跡象,如子宮頸張開、多胎妊娠、子宮肌瘤、子宮畸形等等。只有早發現,才能及早採取相應的措施,避免早產的發生。比如,如果是子宮頸張開,在孕期的前3個月就可以診斷和治療。

2、避免久站和負重動作

孕婦站立時,胎兒的重量幾乎全部壓在子宮頸上。一般情況下,懷孕後要避免站立過久,以免過度壓迫宮頸口,尤其是孕婦被醫生診斷爲有子宮頸張開的跡象時,更是要注意。如果所從事的職業需要久站,從孕期的第4個月起,準媽媽應該要求調換工作崗位。

3、減少活動量

懷孕28周以後,胎兒開始迅速增大,準媽媽們要注意適當減少活動量,運動應主要以散步爲主。

4、出現子宮收縮,必須休息

孕激素的分泌會減少子宮的敏感性,從而阻止子宮肌肉的反應活動。如果孕媽媽們處在緊張之中,或做過強體力活動,子宮會被體內的壓力所刺激,使分泌的孕激素失去作用,子宮就開始出現收縮。儘管這種收縮很強烈且很緊湊,但只要不是經常性的,就不會有提前分娩的危險。如果準媽媽經常地感到這種不同於正常分娩時的收縮,就要特別注意了,因爲這種在子宮肌肉纖維上的抻、拽、拉會使子宮頸張開,並使它變短、變軟,可能最終引發早產。遇到這種情況時,準媽媽必須充分休息,這是唯一避免子宮反應的辦法,並且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阻止子宮收縮的藥物。

5、發燒,必須馬上看醫生

發燒是感染的症狀,體溫的增高可能會引起子宮收縮,因此必須儘快去醫院,使體溫降下來。如有必要,醫生會讓孕婦服用專用的退燒藥或使用抗生素。如果胎兒在子宮裏發生窒息,或孕婦本人有危險,醫生可能會決定提前讓孩子出生。

6、孕晚期儘量避免性生活

孕晚期時,胎兒生長迅速,孕婦子宮明顯增大,對任何外來刺激都非常敏感。子宮在這個階段容易收縮,因此要避免給予機械性的強刺激,夫妻間應儘可能停止性生活,以免發生意外。

臨產前4周時必須禁止性生活。因爲這個時期胎兒已經成熟,孕婦的子宮下降,子宮口逐漸張開。如果這時有性交行爲,羊水感染的可能性較大。調查證實,在產褥期發生感染的婦女,50%在妊娠的最後4周有過性生活。如果在分娩前3天性交,20%的婦女可能發生嚴重感染。感染不但威脅着即將分娩的產婦安全,也影響着胎兒的安全,可使胎兒早產。而早產兒的抵抗力差,容易感染疾病。即使不早產,胎兒在子宮內也可能受到母親感染疾病的影響。

7、良好飲食習慣預防早產

爲了防止早產及流產,孕婦的飲食安排應科學合理。

多吃最佳保胎蔬菜———菠菜。孕早期的兩個月內,應多吃菠菜或服用葉酸片。但菠菜含草酸也多,草酸可干擾人體對鐵、鋅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可將菠菜放入開水中焯一下,則大部分草酸即被破壞掉。

莫忘吃最佳防早產食品———魚。調查發現,孕期每週吃一次魚,早產的可能性僅爲1.9%,而從不吃魚的孕婦早產的可能性爲7.1%。

忌用辛熱性調味料,如茴香、花椒、胡椒、桂皮、辣椒、大蒜等。應少食山楂。山楂可加速子宮收縮,可導致早產,最好“敬而遠之”。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