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初三學生課後猝死 猝死如何急救

初三學生課後猝死 猝死如何急救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近網上一篇關於一名初三學生猝死的事件,網上出現了許多版本的猝死原因,那麼真相究竟如何?一切去了解了解吧。

初三學生課後猝死 猝死如何急救

初三學生體育課倒地45秒後被發現

從東林中學瞭解到,11月25日下午,該校初三學生小趙在體育課練習400米跑後出現雙手支撐雙膝後趴伏在地面的情況。學校陳校長表示,由於事發突然,小趙倒地時周圍同學並未察覺異常,不少學生以爲是他剛跑完趴在地上休息,一名同學還上前坐在他屁股上嘗試開玩笑。然而平時活潑好動的小趙卻沒能直起身來和同學嬉戲,“看到跟他開玩笑也毫無反應,纔有同學意識到可能有情況”,陳校長表示,一名學生隨即上前查看小趙,發現他的臉上磕出了血,才意識到小趙出現了特殊情況,於是呼喊體育老師。

“任課的女體育老師立即和三個男生一起把小趙擡進了醫務室”,陳校長說,校醫和一位接受過急救培訓的體育老師立即對小趙進行了心肺復甦、人工呼吸,並迅速撥打了120電話。“心肺復甦我們一直做到120醫生到達爲止。”

經全力搶救,醫院在徵得家長同意後放棄了施救。“另外一位校長以及學生的班主任、體育老師、校醫在搶救過程中一直陪在醫院裏。學生走了,我們也非常痛心”,陳校長表示,在本週一的體育課上,體育老師就帶着學生一起爲小趙進行了默哀悼念,“我們也對小趙的同班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初三學生課後猝死 猝死如何急救 第2張

孩子心源性猝死

據瞭解,小趙爲心源性猝死。昨天上午,記者撥通了小趙父親的電話,他表示目前非常悲傷。“我們只希望能找出真相、學校能承擔責任。”趙爸爸表示,他從監控錄像中看到兒子在跑完400米後出現了不適,並慢慢倒在了地上。“我們覺得學校是有責任的”,趙爸爸認爲,孩子趴在地上後一時無人監管,學校也沒有第一時間採取正確的搶救方式,“應該是原地搶救,而不是擡到校醫務室後再進行心肺復甦”。

記者瞭解到,正是帶着上述質疑,趙爸爸委託他人代筆寫下了在網絡上流傳的網文。“我們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認爲學校第一次和我們溝通時,對孩子在操場上發生的情況有所隱瞞,而且學校不願承擔責任。”

校方則表示,只有等警方的調查結果出來,才能進行責任判定。陳校長表示,給孩子上課的體育老師在醫院裏泣不成聲,“我們去了四個老師陪着體育老師,怕這位老師想不開。不幸的是,小趙終究還是未能被救回來。

11月25日下午2點左右,東林中學初三學生趙某某在學校體育課跑步鍛鍊後昏迷,後由120送至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經全力搶救無效身亡。按照《江蘇省中小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條例》 第二十八條之規定要求,經樑溪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由教育、公安、安監、衛計委等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對該事件展開聯合調查。

延伸閱讀:五大猝死的信號

1.沒有胃病卻胃疼

如果在沒有任何明顯緣由的情況下有了這些反應,那麼極有可能是心血管出了問題,從而引發的腸胃不適。動脈由於脂肪沉積物堵塞將會減少甚至阻斷血液傳輸給心臟,而這會引起心絞痛。

2.焦慮失眠

持續幾天、幾周甚至幾月的壓倒性疲勞感,那麼這宣告着你的心臟出了問題。當然,也許感冒了也會感覺疲勞,但持續性的疲勞感可不是簡簡單單的病毒引起的。超過70%的女性在確認患有心臟疾病之前的幾週會有極度的疲勞。

3.過度出汗

當你在一段時間裏並沒有進行運動卻會突然出汗的話,那麼這常常是你心臟疾病發作前的一個信號。對女性而言,感覺上更像是更年期裏的潮熱或者盜汗。在心臟病發作前,身體上例如頸子、後背、頭皮、手心或者腳掌都會大量出汗。過度出汗應警惕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心梗信號。

4.呼吸短促

呼吸困難、短促通常都是系列心臟疾病的第一徵兆。你會感覺你像在高海拔地區一樣無法吸進更多的氧氣。你會感覺頭很輕,甚至暈眩。持續性的哮喘或者肺部不適也同樣可以讓你懷疑是否是心臟的問題。

猝死如何急救

1.撥打急救電話

身邊有發現猝死的人,千萬不要過於慌張,更加不要悲傷過度,一定要鎮靜,應儘快撥打120電話求助,打電話時務必簡要說明病人年齡、性別、發病時間、發病症狀、病人發病時所在具體位置,不要因慌亂而敘述不清所處位置,而延誤專業人員進一步的救治。

2.糾正患者體位

不要搖晃患者,要儘快將其放置在地上或硬板牀上,使病人頭、頸、軀幹平臥無扭曲,雙手放軀幹兩側。若病人摔倒時面部朝下,應小心轉動病人,並使病人全身各部成一個整體(軸位)。轉動時尤其要注意保護頭部,可以一手托住頸部,另一手扶着肩部,使病人平穩地轉動至仰臥位,以防止可能出現的頸椎損傷。

3.心肺復甦

解開患者衣領,暴露前胸,儘快開始徒手心肺復甦。用仰頭舉頦法(通俗來說就是使頸部儘量後仰)開放氣道,。然後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一手捏住病人鼻孔,推開下頜,使其口張開,用力吸氣後患者口腔緊對密閉,將氣吹入患者口腔,以每分鐘16-18次的速度,反覆(吸,吹)進行。如能聽到患者呼氣聲最好。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