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世間印象 > 除塵“黑科技”背後的現代家庭與室內污染的抗爭史

除塵“黑科技”背後的現代家庭與室內污染的抗爭史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不良建築綜合症”隨着工業化和城市化侵襲現代家庭的生活質量時,減少室內污染,成爲科技革新在居家健康領域的一個重要攻 克方向。

除塵“黑科技”背後的現代家庭與室內污染的抗爭史

不良建築綜合症是現代住宅內多種環境因素綜合作用影響到人們健康的一種綜合症,患者的主要症狀包括眼刺激、胸悶、頭痛、疲勞等。衆多文獻研究顯示,其致病因素包括通風率低、室內清潔度差以及存在細菌、真菌、塵蟎等等。

現代家庭至少70%以上的時間在室內度過,一些人甚至超過了90%,尤其嬰幼兒和老弱殘疾者的時間更長。一旦室內沒有及時有效地清潔打掃,居室內部環境質量就面臨下降和惡化,細菌、塵蟎大量滋生,會進一步威脅到居住者的健康。

隨着城鎮化帶來的家庭功能多元化,家庭氛圍、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等對於家庭個體和羣體健康狀況的影響都不可小覷,而健康觀念的傳播和普及,使得現代家庭愈發重視居家衛生管理,以家庭爲單位進行健康管理更成爲新的共識。這些需求不斷催生了室內清潔工具的自我革新。但想要解決現代家庭的室內污染“痛點”,人們已經做的,足夠有效了嗎?

吸層器脫胎於工業革命的科技智慧

用吸塵器清除室內污染物,保持室內清潔度,這一靈感萌發於工業應用。1860年,丹尼爾·赫斯發明了第 一臺“工業吸塵器”,將灰塵“吹”進集塵盒。儘管清潔效率有限且身型笨重,這臺“工業吸塵器”依然點燃了人們對高 效便捷“清潔機器”的憧憬和研發熱情。1901年,英國工程師布斯發明了“吸塵”法,用電泵把空氣吸入軟管,再用布袋過濾灰塵,“吸”塵器的雛形得以初顯。1906年,布斯進一步研製出家用小型吸塵器,成爲劃時代的“吸塵”革新。

邁入20世紀中葉,工業化程度加深,空氣污染物無孔不入地“鑽入”緊閉門窗的家,人們的皮膚、衣服、傢俱每天都被骯髒的微塵包圍。當時全球主要的發達工業國接連受到空氣污染困擾,其中廣爲人知的是倫敦煙霧事件。1952年12月,該事件導致4000餘人死亡,另有大量的人羣出現眼睛刺痛、呼吸困難、哮喘等症狀。掃帚、抹布的打掃效果顯得捉襟見肘,人們開始對除塵效果更佳的機械化清掃工具趨之若鶩,由此,家用吸塵器被推向時代舞臺。

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副祕書長李明認爲,吸塵器的出現既是一場家庭衛生的“重大革命”,也是人們生活方式轉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自此,居家清潔朝着程度更深、力度更強、效果更佳的方向大幅邁進。

圍繞着高 效捕捉灰塵、清除花粉和黴菌等居家有害污染物,科技革新在“吸塵”方面不斷推陳出新。如今,家用吸塵器體積越來越小,功能卻越來越強大,效能越來越高。

早期的吸塵器有專門的集塵袋,體積龐大,但集塵袋常被灰塵堵塞,導致吸力明顯減弱。使用者需要時常更換集塵袋,這種操作繁瑣且不衛生。上世紀80年代,聞名遐邇的工業設計師和發明家詹姆斯·戴森首 次將氣旋分離技術應用於吸塵器,通過強大的離心力分離空氣中的微塵,並推出無塵袋吸塵器,解決傳統吸塵器容易堵塞、吸力變弱的問題。之後,氣旋技術發展至雙氣旋技術、微振氣旋分離技術、多圓錐氣旋分離技術,技術愈發精細高 效,帶來了更強勁持久的除塵體驗,這讓人們的居住環境愈發潔淨健康,打掃所花費的時間也越來越短。

爲了優化吸塵器,數十年來,戴森工程師們還不懈地優化其核心部件馬達,試圖獲得性能、能耗、噪音與集成度之間平衡的最 優解。2004年,第 一代採用了數控技術的數碼馬達誕生,轉速達到1666轉/秒。很快,採用雙極設計的二代數碼馬達問世,體積只有上一代的三分之一,直接爲後來的無繩手持吸塵器形態鋪平了道路。

居家清潔,自此開啓可以隨時邊走邊清理的時代,一個全屋清潔也能便捷舒適的未來向人們徐徐走來。

家庭結構更新 重塑清潔行爲的內驅力

但當我們邁入21世紀,城市化進程逐漸加深,家庭小型化的趨勢日益凸顯,人們也越來越追求更精細、更高品質的居住環境。去年公佈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2020年,中國平均家庭戶規模只有2.62人,比10年前減少了0.48人。

與之相伴的是,越來越多的人會在家裏養寵陪伴,艾瑞諮詢2021年發佈的《中國寵物消費白皮書》顯示,中國目前一線、新一線和二線城市養寵滲透率已經接近40%(39.1%),三至五線城市滲透率也超過12%(12.3%),且還在進一步提升;此外,對現代家庭而言,房子也愈發不只是爲了居住,而集健身、娛樂、會客等多項功能於一身。當家居構成要素日趨多元,清潔的複雜程度不斷提升,人們的清潔觀念和清潔手段跟得上需求嗎?

今年2月,戴森發佈的《全球灰塵研究報告》(下稱《報告》)顯示,82%的中國家庭已經意識到室內灰塵可能會引發疾病,約半數中國受訪者家庭表示,除塵的主要目的是爲了避免家人健康受到灰塵的威脅。中國家庭在此認知的比例之高,居於全球前列。

但人們的認知還存在盲區。《報告》顯示,牀褥、沙發、窗簾等家居軟裝是中國家庭主要的清潔盲區。近七成(69%)的中國受訪者表示日常清潔不會對牀墊吸塵。其實,人們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牀上度過,掉落的皮屑在此積聚,吸引塵蟎滋生,而塵蟎排泄物正是影響人體健康的主要過敏原之一。

“看不見”的健康危險在家中處處埋伏,但許多人對此並不瞭解。中國環境科學院在“2021健康中國室內環境高峯論壇”上發佈的《室內塵人體暴露健康風險及高 效除塵方式研究報告》表明,室內灰塵的構成非常複雜,既有肉眼可見的大顆粒降塵,也有看不見的重/類金屬、多環芳烴(PAHs)等,還包含細菌、真菌、蟎蟲及生物生理代謝產物等生物成分。這些“看不見的成分”可以經手口接觸攝入或被吸進人體,引發過敏等疾病。

對於有孩子的家庭,這些“看不見的灰塵”更值得警惕,因爲孩子對其中的物質尤其敏感。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發佈的《室內空氣污染與健康》報告顯示,全世界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因室內空氣污染導致肺炎、中風、慢阻肺等疾病。其中,嬰幼童受到的影響尤其大,室內空氣污染會使兒童罹患肺炎的風險增加幾乎一倍;衆多研究表明,塵蟎、黴菌可能導致過敏,還有可能進一步引起兒童哮喘等疾病。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有學者今年發佈研究,對灰塵中存在的兩種塑料添加劑和阻燃劑進行風險評估,發現兒童比成人面臨的健康風險更大,且年齡越小,風險越大。新生兒家庭對深度清潔的需求實則更高。

而隨着時代發展,許多家庭的結構比以前更趨複雜,不僅有需要重點保護的孩子,還可能有容易帶來過敏原的“毛孩子”——寵物。前述《中國寵物消費白皮書》顯示,超過6成的養寵家庭都“已婚有孩”,這意味這些家庭更需要深度清潔,但這項“任務”卻也更復雜。寵物毛髮以及沉積在毛髮和皮膚上的微小蛋白質顆粒,不僅會形成一個個灰塵球,也會成爲過敏原的運輸載體,或漂浮在空中,或最終沉降到物體表面,在易感人羣中引發過敏反應。如果養寵家庭在清理時存在衆多忽略的“盲區”,對於家庭成員的健康挑戰,可謂“雪上加霜”。

但是,許多家庭即使已經注意到所有“死角”,清潔仍舊事倍功半。《報告》提出,超過3/4的中國受訪者至少每月進行一次“深度清潔”,但採用的方法普遍傳統,且有些死角始終被忽視,屬於“勤而不精”。而傳統的清潔方式例如掃地或用抹布,則可能只是做到“灰塵轉移”,或容易引起揚塵,造成“二次污染”。

“保持居家健康的方法很多,其中,保持一個清潔和舒服的居住環境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副祕書長李明認爲,隨着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現代家庭的清潔方式也在進步,許多家庭已經選擇利用科技幫助高 效清潔,其中常用的就是吸塵器,對於“看不見的灰塵”和難清理的死角,尤其家有寵物的,“不用吸塵器深度清潔是不行的。”

他進一步解釋,所謂深度清潔,指的是清潔程度深、力度大,不僅能夠大幅吸走灰塵,而且能夠將看不見的過敏原、黴菌、花粉等顆粒物也吸走,覆蓋每一個縫隙角落的同時,杜絕“二次污染”。他建議現代家庭都應該定期進行足夠程度、力度和多維度的“深度清潔”。

精細且智能 現代家庭室內污染抗爭新篇章

和掃帚等傳統工具相比,吸塵器固然已經大幅提升了清潔效率,但並不意味着,現代家庭的“深度清潔”需求已全部得到滿足。目前,家用吸塵器有外觀越做越小、功能越來越強大、操作越來越人性化的發展趨勢,但人們的需求早已邁向更多元、更細節、更有效的遠方。

清理細節是家居深度清潔優質高 效與否的關鍵之一。“居家清潔的主要目標是塵絮、毛髮、黴菌等,它們的分佈經常不僅僅在比較容易觸及的地面或傢俱的表面,很多會在傢俱的底部、背後或者纖維織品如窗簾的後面,高 效能的清潔工具就顯得至關重要了。”李明說。

傳統清潔方式難以有效完成牀墊、沙發等軟裝的清潔,更無法“拔除”塵蟎這類肉眼不可見的生物。如今優 秀的吸塵器可以搭配針對不同清潔“死角”的吸塵配件,幫助用戶高 效、全面地清理縫隙、軟裝等“盲區”。一些超前的消費者對清潔的細緻需求甚至已逐漸覆蓋鍵盤縫隙、手辦模型的複雜卡口,南方家庭更想將潮溼的廚衛牆角生出的黴菌扼殺在搖籃中。這些具有地域特點和個人特點的需求也逐漸得到關注、逐漸被滿足。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家庭在購買吸塵器等“高科技”產品時,往往只參考吸力大小這一指標,認爲只要功率夠大就能吸盡所有。殊不知,如果整機密封性差、後續過濾能力不強,也可能引起揚塵和“二次污染”——灰塵被吸入後會因密封性不好、過濾不足隨着潔淨空氣再次被泄露、釋放,清掃者往往吸入而不自知。

解決這些痛點和難點正是當今工程師們不斷創新的源動力。現在,一些吸塵器會選擇搭載“高 效分子空氣濾網(HEPA)”,提高過濾效率。美國環境保護署介紹,這種空氣過濾器理論上至少可以去除99.97%的灰塵、花粉、黴菌、細菌和空氣中0.3微米(µm)大小的任何顆粒。

HEPA過去通常被用於生物醫藥、精密儀器等行業的無塵淨化車間的空調末端送風處,如今則隨着不少家居清潔工具逐漸走入尋常百姓家。

但面對更高的清潔需求,創新者仍在加速功能迭代,讓吸塵器更趨精細化、智能化。比如戴森公司採用整機密封過濾系統,即使沒有HEPA,也能夠吸附並鎖住99.99%的小至0.3微米的顆粒物;而整機密封的HEPA過濾系統,則可以吸附並鎖住99.97%的小至0.1微米的“看不見”的顆粒物,進一步避免“二次污染”。

在智能化方面,戴森也作爲先行者將激光探測技術引入了吸塵器領域,讓肉眼不易察覺的微塵“可視化”,避免遺漏或反覆清潔;搭載壓電式聲學傳感器的吸塵器,則可以將灰塵的振動信息轉換爲脈衝,持續監測和統計灰塵數量和大小,提供直觀的除塵證明。

李明還展望到,未來的吸塵器會進一步加強更細顆粒物的清潔能力,智能化吸塵器可能還會智能地判斷室內灰塵、毛髮和黴菌等污染的所在,並指導消費者做出相應的清潔決策和行動

結語:

後疫情時代,伴隨着都市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品質的更高追求、健康素養的提升和除菌消毒新常態的發展趨勢,人們對優質高 效的“深度清潔”的追求不會停止,對清潔工具的功能需求將不斷升級,對潛在的健康威脅更不願將就。“用科技爲家庭生活減負”、“用科技爲家庭生活保健康”將成爲主要訴求,而更高的清潔需求將推動更好的技術創新,相信科技的發展最終將讓所有人生活得更舒適、更潔淨、更健康。(文章來源:財新健康)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