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世間印象 > 張果老是怎麼成仙的?張果老爲何倒騎驢

張果老是怎麼成仙的?張果老爲何倒騎驢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經常在《西遊記》中看到的各路神仙現身,其實古代關於神仙的傳說也有着很多,張果老可以說是古代神話傳說中年齡最大的一位神仙,在中國民間有着廣泛的影響。那麼,張果老是怎麼成仙的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一、張果老是怎麼成仙的

張果老是怎麼成仙的?張果老爲何倒騎驢

張果老是怎麼成仙的呢?相傳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天女山寺的一位和尚挖菜地時意外地挖得一隻碩大肥嫩的何首烏根,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從此便長生不老。老方丈立即吩咐伙房水洗煮了。 於是,老方丈召集全寺衆僧於大殿開會,研究如何分食何首烏,誰吃頭,誰吃身子,誰吃胳膊和誰吃手腿腳,誰喝湯。衆僧侶無不歡欣鼓舞,喜氣洋洋。爲防止伙房偷食,伙房僧人也急於知道如何分配,因此,伙房僧人也都參加了會議。

張果老是怎麼成仙的?張果老爲何倒騎驢 第2張

這時恰巧張果老趕着毛驢從東方訪友歸來,風塵僕僕、飢餓交加,乾渴難忍,同時也辛勞疲憊不堪。老遠就聞得女山寺內異香四溢,撲鼻而來,沁人心脾,令人迷醉。他遂加快腳步進入寺內,見四下無人,即刻鑽入夥房,揭開鍋一看:呀,粉嫩粉嫩的一顆何首烏已經煮熟,象新生的嬰兒安詳地熟睡在那兒,可愛之極。饞得張果老垂涎三尺,他也顧不了許多,下手撈上來分割撕扯就吃,片刻之間就把整個何首烏根三下五除二給報銷了。頓覺渾身舒暢,心寧氣爽。

張果老是怎麼成仙的?張果老爲何倒騎驢 第3張

張果老自己吃飽喝足之後,又將剩下的何首烏湯刮給坐騎毛驢喝了,隨後便躺在伙房前休息曬太陽,很快就進入了甜美的夢鄉。 衆僧開會完畢,蜂擁而至,準備分食何首烏,進入夥房一看,鍋已空空大敞,什麼也沒有了。於是斷定是張果老幹的,立即報告方丈,方丈焉能善罷干休?沉思片刻,認爲仙物已被此人吃掉,現在當務之急是打死此人,分食其肉,也可以得到仙氣。隨即命令武僧操起棍棒器械打死此人。但由於吵吵嚷嚷的,把個張果老驚醒。

張果老是怎麼成仙的?張果老爲何倒騎驢 第4張

他見勢不妙,偏身上驢,落慌而逃。不想倒騎在驢身上,原來向東面開闊地逃跑的,可是慌不擇路,驢頭向西,他一手抓住驢尾巴,一手在驢屁股上使勁捶打。可是越打驢越是向西方奔跑,結果越過山樑奔到山西頭湖邊,只見湖水茫茫,已無去路。眼看就要喪命,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毛驢怪叫一聲,四蹄生風,騰空而起,乘雲駕霧,越過女山湖,安穩地落在對岸的一座小山上,原來毛驢得了仙力,張果老因此絕處縫生。於是張果老稍稍放心,坐下來喘口氣,晾晾驢,便又倒騎毛驢,悠然而去,從此就得道成仙。這就是張果老是怎麼成仙的過程了,是不是很驚訝呢!據說關於長城的傳說中張果老也曾經現身。

二、張果老爲何倒騎驢

張果老是怎麼成仙的?張果老爲何倒騎驢 第5張

張果老給人們最深刻的印象是,便是他的坐騎和他的騎法,他騎的是一匹紙驢,而且是面朝後,倒騎在驢背上。此驢非同普通的驢,它能“日行數萬裏”,休息時,還可以將驢摺疊起來,放入口袋裏,若需要時,“則以冰噀之,還成驢矣。”,此驢更可以飄洋過海,真是無所不能。

張果老是怎麼成仙的?張果老爲何倒騎驢 第6張

蔡裏山坡上有一古廟,很久之前,廟中有一老僧帶着三個和尚。最小的和尚叫張果老,除侍候老僧外,還幹劈柴、擔水等雜活。一天晚上,張果老挑滿缸水,至次日,一滴未用,缸水竟然全無。老僧責罵其偷懶。張果老不知其因,只得重新挑滿缸水。第二天,缸水又不用而盡,老僧氣怒,將其痛打一頓。張果老甚感委屈,心中詫異,決心弄個水落石出。

張果老是怎麼成仙的?張果老爲何倒騎驢 第7張

晚上,又挑滿缸水,藏於暗處窺視。半夜時分,忽從廟外跑進兩個白胖光腚小孩,來至缸前,頭伸進缸中喝水。張果老上前捉拿,轉瞬卻不見了。果老便把所見情景如實告知老僧。老僧命張果老仍把缸水挑滿,不要聲張。晚上,老僧拿根鋼針,紉上長長的絨線,和果老藏於水缸不遠的暗處。不久,果然兩個光腚小孩又來缸邊喝水。老僧乘他們頭伸進缸中之時,跑上前去,把鋼針扎進小孩腚上,只聽“哇”的一聲尖叫,小孩又不見了。老僧和果老順着絨線查找,至廟外牆角處,紅線入地。

張果老是怎麼成仙的?張果老爲何倒騎驢 第8張

老僧令果老拿來鐵鍬挖掘,結果挖出兩個形似人體的東西來。老僧知是人蔘,令果老燒火煮熟,並告知不準品嚐。張果老把挖出之物放於鍋中,生火煮了一會兒,香氣撲鼻,忍耐不得便撈出品嚐,味道鮮美。果老仍饞涎不止,索性取出吃個精光。果老畏老僧責怪痛打,想逃走了事。出廟門,見樹上拴一頭毛驢,回頭把鍋中所剩湯水取出給驢喝了,然後騎上驢背,朝東逃去。爲怕老僧前來追趕,便倒騎毛驢往後觀望。後人說,張果老食仙參已成仙人,毛驢喝了湯水也成爲神驢,從此果老騎着毛驢遨遊四海去了。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