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容護理 > 健康 > 專家解析 精神病遺傳機率有多大

專家解析 精神病遺傳機率有多大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目錄:

專家解析 精神病遺傳機率有多大

第一章:專家解析 精神病遺傳機率有多大

第二章:預防精神病是大勢所趨

第三章:精神病人的護理及防止復發的要點

當今社會,由於更方面的壓力等導致,很多人都患有了精神病,一旦患此病,給家人自己帶來的傷害都是非常大的,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精神病會遺傳嗎?今天小編給大家揭開這個疑惑,告訴大家一些預防精神病方法以及日常護理精神病患者要點。

專家解析 精神病遺傳機率有多大

精神疾病會遺傳嗎

腦損傷的程度決定了精神疾病的種類

近5-10年來,國外醫學界越來越傾向於把精神疾病看成是一種腦發育性障礙。發育和遺傳的關係很密切,遺傳會影響發育的正常或者出現偏差,一旦出現偏差,便會帶來行爲和情緒方面的異常。

腦發育的偏差在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症狀表現。兒童孤獨症與遺傳的關係非常密切,它的起病年齡很早,5歲以前就能得到明確診斷,這是因爲遺傳缺陷在該病上所起的作用很大,這種缺陷很快就會暴露出來。

另外一個發病比較早的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多動症),基本上在5歲之前就可以檢測出來。5-10歲的孩子,行爲、情緒控制能力是最弱的,可能會出現焦慮、抑鬱情緒,或者品行障礙、反社會行爲,這是因爲孩子大腦裏負責興奮的那些部分發育得比較早,但有效性較差,它的完善至少要到15歲。而13-10歲這個年齡段,情感性障礙、精神分裂症、各型焦慮症等紛紛發生了。可以說,精神疾病與腦發育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完美有關,而遺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腦的發育。

這種觀點還有其他—些證據。有學者專門對高危人羣作了研究。所謂的高危人羣是指有陽性家族史(父母、兄弟姐妹中有人明確診斷患精神疾病),本人又有一些前驅症狀者(情緒、行爲與常人相比有所不同),學者選取了291名高危者與134位健康者進行對比,連續追蹤研究了兩年半發現,高危個體中有三分之一轉化和發展成爲各種精神病性障礙,而健康個體幾乎沒有患病的。所轉化成的精神癇性障礙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礙等各種重性精神疾病,顯然,高危者並沒有都發展爲精神分裂症。而剩下來的那些高危者,有的仍舊健康,有的仍然行在前驅症狀,還有一些發展成非精神病性的精神障礙,比如焦慮症、人格缺陷等等。可見,遺傳的轉變導多種的。同樣道理,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障礙的病人都可以應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所謂異病同治,效果都是良好的。

精神疾病的遺傳機率有多大

同卵雙生子的遺傳基困幾乎是完全相同的,它們都是由剛一個受精卵分裂而來。於是,科學家們通過同卵雙生子共同患病情況計算出遺傳的危險程度。結果,精神分裂症的遺傳度是較高的,它是精神疾病裏腦損傷較嚴重的,腦發育在多個層直都存在缺陷。精神分裂症在同卵雙生子的同病率約48%,也就是說,如果雙胞胎中的個患病,另一個也患病的可能性是48%;而異卵雙生子(兄弟姐妹)的同病率相對較低,爲17%。

遺傳風險比精神分裂症低一些的是情感性障礙。抑鬱症的發病不但取決於腦缺陷,與心理社會因素的關係也很密切。比如,汶川地震給很多人造成了創傷,有的人幾天後情緒就調整過來了,有的人幾個月後才調整過來,有的人幾年也無法走出陰影。無法恢復的那些人,大腦裏可能存在更多的生物學缺陷。

這裏需要區分個概念:功能性精神疾病包括重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疵、情感性障礙等)和焦慮障礙(焦慮症、社交恐懼症、強迫症等)兩大部分,重性精神病更多是由於生物缺陷帶來的,很可能與遺傳有關,而焦慮障礙更可能屬於腦疲勞現象。這兩者之間有一個橋樑——抑鬱症。抑鬱症既有精神病的特點又有焦慮症的特點,生物學缺陷和心理社會因素都可以致病。隨着社會的發展,抑鬱症的發病率自增長趨勢,精神分裂症的發病率是相對穩定的,這也證明了,生物學因素和心理社會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臨牀上,經常有人問到這樣一個問題:父母如果患精神分裂症,他們的後代有多大機會得病?

研究結果表明,如果父母雙方都患病的話,子女患病的風險最高,約爲46%;如果父母一方患病,子女的患病風險是13%。當然,這些數字是指病情重、恢復得不好的那些情況。如果精神分裂症病人恢復得很好,社會功能正常,能結婚,其後代的患病風險是較低的。所以,筆者在回答精神分裂症病人和家屬這個問題的時候,常常會說:“如果恢復得好,後代的患病風險在5%一10%之間。社會功能恢復越好,自己的狀態就好,後代的風險越低。”

情感性障礙的遺傳風險與此類似,而抑鬱症的情況更爲樂觀。

優生的幾個原則

首先,對任何人而言(包括健康的人),如果要孩子的話,早要比晚要好。時間拖得越久,潛在的遺傳缺陷會累積上來起作用。英國的一頂研究指明,40歲以上的男性如果要孩子的話,孩子出現孤獨症的可能性比一般人羣高。人的基因是動態變化着的,年齡大了以後,基因的損傷、缺陷就會增加。

其次,精神病人如果想要孩子,其遺傳風險確實比一般人羣高,但畢竟還有90%左右是正常的,只有5%-10%會患病。所以,病人和家屬不要喪失信心。精神疾病的遺傳與病人本身的狀態有關係,與病情恢復得好不好,功能恢復得好不好有關係。所謂恢復得好,意思是說患病的學生能去上學了,患病的職工能夠正常工作了,患病的家庭主婦能承擔起家務勞動了。症狀是次要的,功能纔是主要的。

有些病人,病情好轉後又復發了,這是應該高度關注的一種情況。精神疾病是一種由於大腦存在缺陷、不完美帶來的病,它的治療只能是長程的,難以治癒,只能控制,就像糖尿病和高血壓一樣。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如果反覆復發,造成的功能缺陷會越來越嚴重。

預防精神病是大勢所趨

100年來,醫學的發展改善了很多疾病的治療,比如冠心病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了,傳染病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它對精神疾病的貢獻卻不很顯着,精神病的結局沒有太大的變化。究其原因,我們的治療必須要等到病情允分暴露後纔開始,此時功能的缺陷是很明顯的,功能的恢復是很困難的。

所以說,對於精神疾病,關鍵不在治癒,而存於高危個體的預防,不讓病情發作,這纔是將來的治療趨勢。換言之,如果能將干預提前的話,也許真的能大大改變精神病的現狀。

我們用冠心病的防治作一個對比。早期,可以通過家族史、運動心電圖、血液裏的一些生化檢測等確認高危個體:發現後,它的干預措施也很確定,包括控制飲食,增加運動,服用阿司匹林類藥物,外加一些控制血脂的藥物,這些能夠大大降低患冠心病的風險。

但對於精神分裂症來說,早期確認方面一直就是一個難題,即使病人已經出現精細的認知功能缺陷了,思維有不尋常的內容了,行爲上出現退縮、孤僻了,個性有改變了,原來挺活潑的人突然無緣無故變得孤僻、敏感猜疑了,也仍然缺乏有效的干預措施。只有當精神病明確診斷之後,才進行一系列的藥物冶療和心理社會干預。

可見,我們要像防止心血管病那樣,找到精神病的預防辦法,預防高危人羣。前不久,美國國立精神衛生研究院主席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文章《精神分裂症的再思考》指出:精神分裂症作爲神經發育性障礙的重新思考,跟過去100年來的認識是不一樣的,我們正在發生觀念的改變,這種改變也許會使未來呈現預防和治癒的新曙光。

精神病人的護理及防止復發的要點

一、首先病人及家屬要了解一些精神衛生知識和概念,提高自我防禦能力。

二、正確對待自己的疾病和處理好周圍的人際關係,更好的適應社會、家庭生活和工作。

三、樹立信心,消除思想顧慮和自卑心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增強適應及自我調節能力。

四、嚴格按時按量遵醫囑服藥,不要認爲病情輕了,好了,就擅自減、停服藥,要始終與醫生保持聯繫,由醫生根據病情指導調整和減停服藥。

五、適當體育鍛煉及文娛活動,儘可能多幹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杜絕飲酒、控制吸菸、注意休息、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態平衡。

六、許多病人秋冬或開春季節病情易反覆,這與氣候變化,病人一時不能適應有關。因此,當季節轉換時,及時增添衣物,平時加強體質鍛鍊,亦可防止或減少發病。

總結:綜上所述,我們知道了精神疾病遺傳機率是很大的,因此做好預防精神病工作是大勢所趨,希望小編以上介紹的這些給大家帶來幫助哦!(文章原載於《心理與健康》,刊號:2012.03,作者:王傳越,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護膚
髮型
香氛
健康
整形
妝容
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