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尤物 > 尤物爆料 > 《我們的世界》電影 真實直面校園欺凌

《我們的世界》電影 真實直面校園欺凌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韓國電影《我們的世界》從女性導演敏銳而溫柔的視角,還原了校園孤立事件給孩童成長帶來的影響。反觀國產青春電影,大多以滿足成年人的愛情幻想爲目的勾畫出一些浮誇而不真切的戲劇化情節,而真正關注青少年內心世界反映其真實需求的電影少之又少。

孩子總將好惡溢於言表,傷害也更直接

許多韓國電影中,青少年經常是大聲叫嚷着、互相揮舞着拳頭的叛逆形象,而這部影片沒有羣起而攻之的鬥毆,只有遊戲中的冷落、言語中的諷刺和被放大的視線交流,這種冷冷的暴力更令人心寒。影片開場即將鏡頭鎖定女孩李善的表情特寫,一場躲避球遊戲從選擇隊友開始,將一個幼小的心靈推向尷尬無援的境地。

《我們的世界》電影 真實直面校園欺凌

孩子的世界,相對要比成人世界單純。這種單純不僅體現在他們的心理認知上,也體現在他們的處世方式上:好惡溢於言表,喜歡就是喜歡,討厭就是討厭。孩子的世界是一個簡化了的社會,因此當這其中出現欺凌、惡意、暴力行徑時,這種惡意尤爲明顯,傷害也成倍增長。成年人面對不友好的行爲會剋制,會學習,會有自己的底線,而小孩子不會。從這個角度來看,小孩子的世界遠比大人更加殘酷——更直接,也就更容易傷害他人。再加上,年齡小的孩子往往更容易產生從衆心理,越是弱勢的人越會成爲罪惡的幫兇。一旦兩個孩子之間產生矛盾,如果其中一個孩子很有號召力,那麼另一個孩子便極有可能被孤立。

孩子的“惡”可能來自家庭教育的缺失

不同於《熔爐》《素媛》中孩子被成人的褻瀆,《我們的世界》裏,惡意來自於孩子本身。這種惡可能來自於模仿,也可能來自於教育的忽視。影片中的父母處於集體缺失的狀態——轉學生韓智雅的父母離異,奶奶的教育強勢;李善的父親酗酒,母親忙碌且要照顧年紀更小的弟弟;就連校園大姐大寶拉的人格形成,也與其父母過於沉重的期待值不可分割。

不完美的家庭背景造就了各自有性格缺陷的孩子,而這些迥異讓孩子們的對立更爲突出。實際上片中的校園環境已經算是一個正常的小學校園,裏面的老師也基本盡職盡責完成了義務,沒有因成績而縱容優等生,也會着力解決孩子內部糾紛。只是這樣的教育是否就足夠了呢?青少年心理建設的空白究竟應該由誰去填補?

對於孩子面對欺凌應該如何反抗,片中沒有給出明確的回答,只有一段姐弟倆頗有意味的對話:“李允你爲什麼還要和然浩玩?他天天打你。”“我今天也打他了,他推了我一下我就打了他這兒。”“然後呢?”“他又打了我眼睛。”“然後呢?”“然後我們去玩了。”“李允你不能這樣,他打你你要打回去啊”!“可是他打我、我打他什麼時候能結束呢,我只想玩,打來打去就沒有時間玩了”。姐姐從弟弟童言無忌中略有所悟,影片結尾,一段彼此曾經要好過又互相傷害的友誼在兩個女孩小心翼翼又略顯期待的試探性對視中戛然而止,給殘酷的青春期帶來了些許溫暖的色調。

《我們的世界》電影 真實直面校園欺凌 第2張

我們需要更多思考成長的國產電影

國產青春電影大多以滿足成年人的愛情幻想爲目的勾畫出一些浮誇而不真切的戲劇化情節,而真正關注青少年內心世界反映其真實需求的電影少之又少。事實上,校園欺凌事件在國內同樣無處不在,隨着近兩年媒體披露力度加大,才逐漸進入人們視野。我國目前尚無針對校園欺凌的全國性調查,一些零散的調查資料顯示,在小學與初中階段,直接言語欺負的發生率最高,其次是直接的身體欺負,還呈現於成人社會化的拉幫結派。校園欺凌距離校園暴力並不遙遠。有數據顯示,起碼三成的校園暴力由校園欺凌現象衍生而來。而教育關注度則遠遠落後於這種不良風氣的發展速度。

在鄰國的獨立電影已經有意識地想去引領教育改革的今天,國內影視劇仍在迎合虛浮的市場,這樣的差距在於受衆,還是從業者?更何況,從去年《湄公河行動》《追兇者也》等現實題材的電影不錯的票房表現來看,此類題材的影片並非沒有市場。一個出色的文化作品,其影響力也許會遠超過創作者的預期——韓國電影《熔爐》不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嗎?《我們的世界》這類代表青少年之聲的現實主義作品,若能在國內出現,或許也能去推動反校園欺凌輔導治理體系的健全。

明星八卦
尤物評論
影視資訊
演出活動
體育吧
尤物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