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一部手機揭開校園欺凌內幕 57位欺凌者42位選擇逃避

一部手機揭開校園欺凌內幕 57位欺凌者42位選擇逃避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男生,可能都知道小學初中都存在拉幫結派的現象,打架鬥毆更是家常便飯,如果不參與則會被視爲另類受到排擠,處境更加的尷尬。

李先生的兒子小巖在北京市平谷區一所中學讀初中二年級,一次巧合,李先生髮現小巖隨身帶着一部神祕的手機,從而揭開了校園中一個隱祕的黑色地帶,而隨着對事件的深入瞭解,李先生髮現一隻來自校外的魔爪正在操控着這片黑色地帶。

視頻中打架的學生來自北京市平谷區一所中學。錄製視頻的是學校初三的一名學生。在這所學校,打架、向同學索要錢財、聚衆鬥毆、組成小團體,已經成爲同學之間公開的祕密。但瞭解情況的家長卻不多,要不是李先生偶然發現了一部手機,這個祕密還將繼續隱藏下去。

一部手機揭開校園欺凌內幕 57位欺凌者42位選擇逃避

黑色組織侵入校園

手機從何而來?“大哥”又是何人?

李先生回憶,一天,小巖的班主任請他到學校,稱孩子在考試中使用一部手機,被老師沒收了。看到手機後,李先生有些驚訝,因爲這不是小巖平時用的,也不是家長的手機。孩子是說他們同班同學的,可李先生卻在這部手機裏發現了小巖的照片,兒子說,這個手機是社會青年給他們的。

按照手機存儲照片的時間推算,小巖與這位同學口中的“大哥”有聯繫已經四個月的時間了,小巖是怎麼認識這位大哥的?這段時間他都經歷了什麼呢?

小巖:初二有一個人找我來了,說你當我小弟,他當時挺橫的,我就想要不先當吧,要不怕他打我嘛,然後就當了他小弟,然後就給我一手機讓他跟我聯繫。

遭遇校外青年欺凌爲何不敢言聲?

從此以後,這位大哥就以過生日等各種名義要小巖包紅包,最少五十元錢,如果不給就直接搶錢。學校許多同學都和小巖有同樣的遭遇。

記者:他在你們班有多少個像你這樣所謂的小弟?

小巖:十多個。

記者:爲什麼不向家長和學校老師求助呢?

小巖:他們之前說過,哪個要出賣他,就沒法待了,就會成天找我們事,然後就得轉學了。

一部手機揭開校園欺凌內幕 57位欺凌者42位選擇逃避 第2張

黑色組織龐大在校生也入夥

黑色組織龐大在校生也入夥

這位所謂的大哥究竟是誰?他爲什麼能操控同學們呢?學校裏又有多少和小巖經歷相似的學生呢?隨着小巖和大哥的接觸,他發現這位大哥只是冰山的一角。

記者:你知道這個組織一共有多少人嗎?

小巖:有兩千多人。我們學校有一百多個學生加入。

在學校,有的同學向小巖一樣遭受着校外青年的欺凌,大一些的初三學生已經從被欺凌者轉化成欺凌者,仗着有校外青年撐腰,開始欺負低年級或者弱小的同學。

小巖:幾乎每天都能看到,有些初三的就是聊那些,星期五誰又要打架了、誰幫忙一塊兒打架。

記者:被打的都是什麼人?

小巖:被打的就是我們學校學生,也沒幹什麼,就是說話有點跟他們橫了,然後就打起來了。

聚衆打架勒索財物學校是否知情?

對於校外青年和學生聯繫,聚衆打架勒索財物的情況學校是否知情呢? 李先生來到學校瞭解情況。

學校德育主任:現在學校不是一方淨土了,其他的學校也這樣,學校和學校的孩子有勾連、孩子和社會青年有勾連,爲啥我們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學生不許在學校門口停留,南邊的小賣部就是一個藏污納垢的地方,而且一言不合就打羣架,這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

亂象由來已久學校治理有何難處?

李先生和這位主任反映,這一現象存在了很長時間,他也早就和學校提過這個情況,爲什麼學校不採取措施制止呢?

學校德育主任:就這個事,一時半會誰也給你答覆不了,必須得請派出所協調這事,因爲涉及到校外的青年。我們只能阻止學校的學生,如果涉及到校外青年,您找派出所去。

對於最近幾天小巖和家人的經歷,李先生也曾經到派出所反映情況,希望警方能介入事件的調查處理。

一部手機揭開校園欺凌內幕 57位欺凌者42位選擇逃避 第3張

一言不合就打架

李先生:警察說第一沒有要錢或切實的證據,第二他們也找不了這個孩子,主要是沒有證據。警察說因爲學生不滿14週歲,警察處理不了,必須找學校。

目前,小巖每天上學放學都由家人接送,可是身處校園內,小巖還是很沒有安全感,他不知道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就會有一隻拳頭向他襲來。

致力於校園欺凌預防緣於特殊經歷

學生本來應該是踏踏實實坐在教室裏讀書,而如今小巖和他的同學在惶恐中度過校園生活。而如何有效地預防校園欺凌的發生,也是擺在我們每個人面前的一個考題。心理學家指出,青少年時期的經歷以及心裏狀況會影響人的一生。在廣東東莞有一位青年社工名叫心怡,她致力於中學生的心理輔導和校園欺凌的預防已經很多年,而她之所以走上這條路,也正是源於她年少時的一段特殊經歷。

走進學生中間,心怡的眼神開始發亮,與老師的身份不同,她是以社工的角色被派駐到學校和公益機構,工作內容是對青少年心理進行輔導。在與學生們共同面對的問題中,無法繞開的一個話題就是校園欺凌。心怡瞭解到,學校中有一個女生因爲相貌原因長期受到嘲諷和孤立。這也是校園欺凌中常見的語言欺凌和關係欺凌的表現形式。

心怡:每個班級都會知道這樣的人,就是她長的不好看。讓我印象很深刻,一個女生,真的也沒什麼朋友。

時間倒回到十幾年前,還在讀初中的心怡也和這位女生一樣面臨着這種苦惱。那個時候,心怡的臉上冒出了一些青春痘,本來是青春發育階段再正常不過的表現,但外貌的變化卻讓她成了一些同學嘲笑的對象。心怡回憶,這種欺凌的現象持續了三個月的時間,一開始她總想找個地方躲避起來,做什麼都感覺不自信。也不願意和老師朋友交流。完全封閉的心怡最終決定用寫信的形式向爸爸媽媽傾訴這個祕密,得到了父母有力的支持和鼓勵。

心怡:我爸媽就說,你在某方面能做的好的話,那你也是在證明給人家看,你也是可以的。他們說無論你想做什麼,都是會支持你的。

一部手機揭開校園欺凌內幕 57位欺凌者42位選擇逃避 第4張

校園欺凌

在父母的鼓勵下,心怡逐漸找回了丟失的信心,重新回到同學中,向朋友們訴說自己的經歷,得到了朋友的認可,家人的支持,這些都給了她莫大的安慰。青春期這段親身經歷加上在成長過程中,目睹周圍同學遭遇不同形式的校園欺凌,促使她在大學時選擇了社會工作專業,並將“初中生校園欺凌現狀”作爲畢業論文的主題。

心怡:一直以來我自己就想着,其實這也是一直在受關注但是又一直被忽略的一個話題。最後在畢業論文的時候就想,我可以去往這方面去做這方面調查,然後能讓身邊的人來去了解。

57位欺凌者42位選擇逃避面對

心怡選擇東莞市一所中學,發放了三百份調查問卷並結合部分學生深入訪談的形式,對校園欺凌進行調查分析。根據問卷調查顯示,在57位欺凌者中,欺凌的次數爲大約一週一次的佔43.8%,其次23.4%的人表示欺凌他人的次數達到一個月兩三次。48.6%的欺者欺凌他人的原因主要是好玩,其次的原因是引起他人注意力,佔28%。在42 位認爲自己遭受過校園欺凌的學生中,他們往往會選擇用逃避的方式來面對欺凌,比如不告訴任何人或逃離現場等;他們不信任別人的幫助但自己也無力解決,還會壓抑自己受欺凌的感受和情緒。

帶着自己曾經的經歷和大學時的所思所想,2015年,心怡大學畢業,如願成爲一名社工,目前主要負責在校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當面對和自己有着類似經歷的學生,那個因爲相貌受到孤立和嘲諷的同學,心怡會回想自己當時的心境,去換位思考這名學生需要什麼?

心怡:我會帶着他們往正面的方式去看這樣一件事,你被這樣子對待不是你自己的錯。以及開展小組的形式,讓受人際關係困擾的人、一些受語言上欺凌的人,或者說還有也讓一些人際交往強的人,組成一個小組,讓他們在這小組裏面去慢慢相處。形成一個互助的一個朋輩的一個系統。

爲了建立起與學生之間的這種聯繫與信任,往往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她需要慢慢的走進她們的生活、她們的心理。心怡說,在與學生們共同面對和解決問題時,也是她不斷加深對自身認識的過程。讓她能夠坦然的面對曾經那個有些自卑、對校園欺凌選擇逃避的自己。

心怡:別不吭聲,該發聲真的是要發聲,你可以跟父母、跟你的同學,或者跟更多的人去表達你。

一部手機揭開校園欺凌內幕 57位欺凌者42位選擇逃避 第5張

手機從何而來?“大哥”又是何人?

建立駐校社工制度防範校園欺凌

除了像心怡這樣個體,一些有組織的團體也開始關注校園欺凌的現象。2008年開始,廣州市海珠區建立了青年地帶社工進駐學校項目,在海珠區的13所中小學試行。每所學校進駐兩名社工,每天在學校“上班”, 針對校園欺凌現象,對學生、家長和老師進行普及教育,對校園欺凌案件進行介入輔導。經過了8年時間,青年地帶校園社工逐步探索並制定出了預防校園欺凌的“家-校-社”合作機制,在防範和減少校園欺凌事件上卓有成效。

陳麗東是青年地帶的一名駐校社工,她2010年大學畢業就來到了青年地帶從事校園社工工作。張娜(化名)是陳麗東所進駐學校的一名初一女生,由於身材比較胖,張娜被同學取了各種難聽的綽號,甚至在上下課的走廊裏還經常被同學惡意推撞。這時,張娜第一時間想到的,並不是跟家長、老師求助,而是找到了社會上的號稱可以保護她的“組織”向他們尋求保護,她覺得這樣就不會再有人敢欺負她。

青年地帶學校部主任陳麗東:她不斷地找人去收錢,交她的“保護費”。她一開始是被欺凌者,但是後來沒有一個很好的介入和引導,自己成爲了一個欺凌者。

從一個被欺凌者到欺凌者,張娜雖然沒有了被人欺負的恐懼,但是同學們的疏遠讓她感到更加孤獨和害怕。這時候,陳麗東聯繫上了她。

青年地帶學校部主任陳麗東:慢慢聽她自己的心路歷程,瞭解她現在的一些情況,包括她喜歡的一些內容。我也是嘗試去融入以及帶領她跟其他的同學建立關係。

慢慢地,在陳麗東的幫助下張娜發現,跟社會上那些人能夠給她的所謂“保護”比起來,同學朋友的支持和幫助,才能真正讓她融入校園生活。她開始主動脫離社會幫派,並向父母尋求幫助。

青年地帶學校部主任陳麗東:要有效解決欺凌行爲和現象,“家-校-社”的合作很重要。後來她的媽媽也是能理解她這個事情,去反思自己是不是給她的照顧和關心不夠。

像陳麗東這樣的駐校社工,青年地帶一共有55名。青年地帶作爲廣州市海珠區青少年事物社會工作的服務平臺,由海珠區政府和廣州市民政局共同出資,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爲廣州市海珠區轄內6到30歲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服務。青年地帶學校服務以學校爲基點,通過團體活動、小組服務以及個案輔導等手段,關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生活和心理問題,增強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部手機揭開校園欺凌內幕 57位欺凌者42位選擇逃避 第6張

遇校外青年欺凌不敢言聲

社工進駐學校,老師和學生都表示了歡迎。

老師萬國軍:能夠給我們的學生一種安全感,因爲學生畢竟有些是比較害怕老師,跟老師是有距離的,她能夠給他們提供一個港灣的作用

學生胡允軒:平時就會聊一下比如說我有興趣,我有一件事情想跟同學分享,但同學沒人聽我說,我就找Miss說,很放鬆沒有壓力。

專家:如何區分開玩笑和校園欺凌

校園欺凌事件經過媒體的報道進入了公衆的視線,但這些信息往往都是碎片化的。究竟什麼是校園欺凌,它和學生們之間開玩笑,鬧矛盾有什麼區別?孩子在什麼階段容易出現校園欺凌的現象呢?

專家稱,校園欺凌不是我國獨有的現象,而是一個在世界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對於校園欺凌的界定,目前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但是在校園欺凌中,長期性、預謀性、隱祕性、雙方強弱關係不對等是主要的特徵。在欺凌的形式上分爲直接欺凌和間接欺凌。直接欺凌表現爲語言、肢體等方式的攻擊,間接欺凌是指排斥、孤立、散佈謠言等形式。那麼如何區分校園欺凌與同學間開玩笑或是一般的矛盾衝突呢?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趙忠心:正常的打架一般是沒有什麼惡意,是在一些具體事件上發生了分歧,處理問題能力比較差,就採取動胳膊動拳頭打起來來了,打完了之後很可能他們很快又成爲朋友。而欺凌和暴力,不是一種普通的打架,他是惡性的、惡意的、出發點是以強凌弱,以大欺小來欺壓別人,來凌辱別人,從中得到一些快感。

專家表示,在校園欺凌中,欺凌者和受欺凌領者其實都是受害方,對他們的成長和心理健康都有消極的影響。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趙忠心:被欺凌的孩子受到傷害以後,會很膽怯、很畏縮,甚至出現心理疾病,缺乏安全感、不敢和生人接觸。欺凌者他雖然侵犯了別人,但他自己心理上也會受到傷害。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門出臺《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意見從積極有效預防學生欺凌和暴力、依法依規處置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切實形成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三方面,來切實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發生。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主任閔樂夫:校園出現這個欺凌現象,大家很驚訝,我覺得與其看着結果的驚訝,不如我們關注發生的過程,探討他的原因如何做好預防?其實我們教育部九部委已經在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決定了,只是我們現在落實的還不夠。

專家表示,學校與家長間養成良好的關係,也對學生的成長,以及解決校園欺凌事件起到關鍵的作用。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主任閔樂夫:我覺得家長朋友目前跟學校的關係不特別融洽,對學校不夠信任;學校對家長引導也不夠充分,我覺得學校和家長應該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珍視這一段你與孩子的這段學習時光,珍視孩子的成長這一段時光。

小學初中可能是男生最頑皮的階段,也是最叛逆的時期,期間不乏糾集夥伴打架鬥毆尋釁挑事的行爲,有些家長或許會慶幸自己家孩子暴力,因爲他在這個校園裏生存下來了。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