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歷史朝代 > 背叛明朝的?施琅?,是忠誠還是叛徒?如何正確評價他

背叛明朝的?施琅?,是忠誠還是叛徒?如何正確評價他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人們常常有這樣的疑問施琅背叛了明朝難道不是叛徒嗎?他收復了臺灣推進了統一中國的步伐怎麼不是愛國的功臣嗎?

背叛明朝的?施琅?,是忠誠還是叛徒?如何正確評價他

施琅(1621-1696)、字尊侯、號琢公,福建晉江人、自幼生長在海邊,少年時代從師學劍,武藝超羣清順治三年(1646年),施琅與其弟施顯投奔鄭成功,參加了鄭成功領導的武裝。由於才幹超羣,沒過多久施琅就成爲鄭成功最爲得力的將領。不過戰功卓著的施琅不小心觸怒了鄭成功,結果父子3人都被扣押起來。後來,施琅用計得以逃脫,但他父親和弟弟卻慘遭殺害。1652年,施琅投降清廷,立志打敗鄭成功,收回臺灣以報家仇。

背叛明朝的?施琅?,是忠誠還是叛徒?如何正確評價他 第2張

施琅降清後任福建水師提督。他之所以力主收復臺灣,目的是爲了祖國的統一,識到只有使。四海歸一",才能使"邊民無患。。後來,他幾經周折,拼力說服清廷下可放棄臺灣,最終使清廷下決心在臺灣設府建制!施琅爲實現統一臺灣的理想進行了不懈的努力。

背叛明朝的?施琅?,是忠誠還是叛徒?如何正確評價他 第3張

但是在收回

臺灣後一開始,清廷內部發生了一場針對臺灣的棄留之爭。,許多大臣對臺灣的歷史'、地理缺乏認識,竟然認爲臺灣地域狹小,得到了不會增加領土面積,失去了也不會有太大損失,就連康熙皇帝也這麼認爲。衆大臣中只有少數人主張守而不棄,其中包括施琅。在臺灣棄留之爭中施琅挺身而出,力排衆議,堅決反對放棄臺灣,並奏請朝廷設官兵鎮守。爲此,他還專/了給康熙帝寫了《恭陳臺灣棄留疏》,反覆陳述臺灣的戰略地位的重要性,指出臺灣是關係到江浙、福建等地的要害所在,如果棄而不守,必將釀成大禍。更可貴的是他高瞻遠矚地指出,如果放棄臺灣不守,無論是荷蘭人還是叛徒,隨時可能乘隙而入,而臺灣如果再次被外國侵略者所侵佔,那時恐怕後悔都來不及了。在施琅等人的力爭下,康熙帝很快改變了原來的主張,決定對臺灣設官治理。

背叛明朝的?施琅?,是忠誠還是叛徒?如何正確評價他 第4張

有學者認爲,要評價明清之際歷史人物施琅,首先不能站在明朝的立場上,更不能充當明朝的遺老遺少,要客觀地認識到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王朝,滿族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成員.在此前提下,對施琅作出評價,就會比較客觀,比較接近事實。

背叛明朝的?施琅?,是忠誠還是叛徒?如何正確評價他 第5張

在施琅的故鄉福建省晉江縣施琅紀念館中,有這樣二副對聯。“平臺千古,復臺千古;鄭氏二人,施氏二人”。這是對鄭成功和施琅功績客觀、完美的寫照。至於施琅究竟是叛徒還是忠臣自有後人評說。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