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京華時報:職業病人的權益應更細緻化保障

京華時報:職業病人的權益應更細緻化保障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以往的治理經驗甚至表明,行政立法與地方立法的精細化與否,往往構成國家法律能否正確有效實施的關鍵。

京華時報:職業病人的權益應更細緻化保障

從“開胸驗肺”到“毒蘋果”,從雲南水富“怪病”到深圳農民工塵肺,此起彼伏的職業病維權事件,凸顯出我國職業病防治之困。在這種背景中,《職業病防治法修正案(草案)》二次提交審議,更加引人關注。

職業病防治法修改,無疑應把保障職業病患者的合法權益放在首位。草案強化了用人單位在職業病防治中的責任,加大了對違法行爲的處罰力度,尤其是擬規定無法確定勞動關係的職業病患者,可向當地政府申請醫療救助和生活救助,這有助於化解法律判斷標準之外的職業病人的生存困境,體現出立法對職業病人權益的細緻化保障。

生活中,勞動者患職業病後診斷難、維權難的問題十分突出,他們不僅遭受着工作導致的病痛折磨,而且還忍受着合法權益難受保護的不公。尤其是近年來,大量農民工以臨時工、季節工等身份代替正式職工從事職業危害嚴重的工作,他們流動性大,多工作在中小型企業,勞動關係不固定,缺乏相應的法律風險意識和職業病防範常識,很少簽訂勞動合同,有的當病情得到診斷時,原來的用人單位早已解散或倒閉。

着眼於這種特殊背景下的勞動者權益保護,草案就未確定勞動關係的職業病人作出規定,以強化政府社會救助義務的方式,實現對其的幫助和關懷,不失爲民生立法的價值體現。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一個條款的增加,能否在普遍意義上爲廣大邊緣性的職業病人提供權益保障?推而言之,一部宏觀層面法律的修改,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當前我國職業病防治的困局呢?

無論是就未確定勞動關係職業病人的救助,還是職業病人的權益保障,都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國家層面的立法至多隻能提供抽象化的指引,諸如對用人單位防治責任的規範,對行政機關執法監管的強化,抑或是對地方政府救助義務的設定,在具體的操作上都有待於行政立法和地方立法的細化和延伸。以往的治理經驗甚至表明,行政立法與地方立法的精細化與否,往往構成國家法律能否正確有效實施的關鍵。

例如,根據現有職業病防治法,職業病的分類和目錄由國務院衛生部門會同勞動保障部門規定,只有納入該目錄的疾病才能被診斷爲職業病。而關於未確定勞動關係的認定,提出救助申請的具體條件等,也都有待於地方立法的細化。

所以,在推動指引性立法的同時,更應關注制約維權末端的細節性立法,在具體操作環節確立起企業的防治責任和政府的監管職能。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