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超級細菌”感染繼續擴大 成全球的嚴峻問題

“超級細菌”感染繼續擴大 成全球的嚴峻問題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新聞背景

“超級細菌”感染繼續擴大 成全球的嚴峻問題

9月3日,日本帝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宣佈有46名患者在住院期間感染了“超級細菌”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 27人死亡,至少9人死亡與此有關。

9月6日,日本櫪木縣獨協醫科大學醫院又檢測出另一種“超級細菌”——帶有NDM-1基因的大腸埃希菌。

9月8日,日本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宣佈,去年5月以來,有20名患者感染了耐藥性綠膿桿菌,10人死亡,其中6人可能死於舊病復發,4人死於感染。

9月8日,我國衛生部要求,發現“超級細菌”必須12小時內上報。“超級細菌”已成全球面對的嚴峻問題。

細菌耐藥性以及多重耐藥,是當今國內外臨牀抗感染中遇到的嚴重棘手問題。9月10日-12日,在由中國藥理學會化療藥理專業委員會、北京藥理學會抗感染專業委員會舉辦的“第十屆全國化療藥理暨抗感染藥理高峯論壇”上,專家們就如何提高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水平、應對細菌耐藥提出了很多看法和見解。

“超級細菌”呈擴大感染跡象

“超級細菌”是含有超級耐藥基因的細菌,大多數抗菌藥物對它不起作用。

中國藥學會藥物臨牀評價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解放軍總醫院藥物臨牀試驗機構副主任王睿教授說,“超級細菌”如果在醫院內傳播,重症監護病房、腎臟科病房、燒傷科病房、新生兒病房等爲高危病區。一旦感染“超級細菌”,患者病死率很高。

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的專家荒川宜親警告說,此次日本出現不動桿菌大規模感染,有可能是“超級細菌”在日本大流行的前奏。

今年8月份醫學權威雜誌《柳葉刀》報道的NDM-1“超級細菌”,可複製、傳播、超廣譜耐藥,目前已由印度、巴基斯坦等地蔓延到英國、美國、瑞典、荷蘭和澳大利亞等國。

“超級細菌”引發的是感染性疾病,而非傳染病,無需恐慌。對“超級細菌”,上世紀50年代開發的老藥多黏菌素、替加環素雖然不良反應大,但比較有效。我國內地目前尚無“超級細菌”感染的病例。

細菌耐藥性不是新問題

中國藥理學會化療藥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周黎明教授說,人類和細菌一直在打着拉鋸戰,耐藥細菌的發展速度非常快。1941年青黴素應用於臨牀,1942年就發現了耐藥的葡萄球菌;紅黴素推出後不到6個月,鏈球菌就產生了耐藥性。在我國,細菌耐藥情況不容樂觀,泛耐藥的銅綠假單胞菌、鮑曼不動桿菌等已成爲院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中國臨牀藥理學會副祕書長、解放軍總醫院呼吸科主任陳良安教授說,引發耐藥菌的原因非常複雜,是一個社會問題。比如抗生素新品研發緩慢,跟不上細菌的變異步伐等。最初發表NDM-1研究的英國卡迪夫大學蒂莫西·沃爾什教授稱,可能10年內都不會有對NDM-1有效的新的抗生素出現。研製一種抗生素一般需要近10年的時間,投入在10億-15億美元。

用藥過度也是一個問題。我國目前雖然有《抗菌藥物臨牀應用指導原則》等,各醫院還有藥事管理委員會規範抗生素的使用,然而美國只有30%的住院病人使用抗生素,中國佔70%。而且,喹諾酮等抗菌藥物被普遍用於養殖業。在國外,大腸埃希菌對喹諾酮很敏感,但中國60%-70%的大腸埃希菌因爲耐藥,不能首選喹諾酮類藥物。

全方位阻擊“超級細菌”

1、實時監控耐藥菌

衛生部已在全國建立耐藥細菌監控網絡,要求各省市至少應設一家監測醫院,發現“超級細菌”要12小時內報告,並組織臨牀、感染、微生物檢驗醫學等領域的專家研究應對措施。

北京今年內也將建立耐藥菌監測網絡,條件成熟的三級醫院、二級醫院先納入監測網絡,未來將覆蓋包括社區在內的所有醫療機構。在監測網絡運行初級階段,各醫院每3個月上報一次監測數據,今後,將力爭達到實時上報,指導醫生臨牀合理使用抗生素。

2、點評處方規範用藥

9月7日,北京市醫療機構藥事管理專家委員會成立,同時成立了抗菌藥物使用管理、細菌耐藥監測、臨牀合理用藥監測、基本藥物臨牀使用、處方點評組等。

處方點評組將對北京醫療機構的用藥情況和趨勢進行監測,這也是北京首次建立合理用藥的預警監測機制。處方點評組將每月隨機收集全市二三級醫院的100張處方,對門診處方中的注射劑、抗菌藥物、每張處方金額及開藥例數等多項內容進行評估。

3、提高新藥臨牀研究

中國藥理學會化療藥理專業委員會委員趙明說,新藥臨牀研究是新藥研發成功與否的主要環節。現在急需解決的矛盾是,很多專家醫術高超,但創新藥的臨牀試驗理念、創新方法等和其臨牀治療無法等同。這與很多因素有關:

一是我國抗菌藥的研究理念、標準與國外不接軌。比如目前醫生們使用的《抗菌藥物臨牀試驗技術指導原則》還是1988年頒佈的第一版,20年未修改過。

二是我國較長時間以來,一直以仿製國外已上市產品爲主,基本無新抗菌藥物研發。現在雖然國家已經投入很大經費開展了重大新藥的創制研究,但在臨牀試驗的設計和實施方面,與國際標準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三是醫學生基礎教育跟不上。以前醫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沒有藥物研發相關課程,現在雖然有設置,但很少;而藥學院的學生,又對臨牀比較陌生。

4、防治院內感染

很多專家表示,防控院內感染是應對“超級細菌”最重要的措施。醫生不僅要做到不濫用抗菌藥物,還要嚴格執行消毒隔離措施,正規無菌操作。一旦發現耐藥細菌感染病人,要及時隔離,以免細菌在醫院內傳播。

5、普及抗生素使用知識

中國是世界上濫用抗生素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應普及抗生素使用知識,讓大衆明白:使用這類藥一定要遵醫囑,不可擅自決定。

鏈 接

細菌“懶漢”或能對付“超級細菌”

英國諾丁漢大學9月6日發表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發現細菌中存在一些“好吃懶做者”,它們的存在會減弱整個菌羣的致病性。研究人員認爲可以利用這些“懶漢”細菌幫助治療疾病。

研究人員發現,通常葡萄球菌會通過分泌毒素來造成感染,並從受感染的機體中獲得營養物質,但有一些葡萄球菌發生變異後就不怎麼出力分泌毒素,而是利用其他細菌的感染能力來獲取食物,它們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有更多精力繁殖後代。由於不勞而獲,“懶漢”細菌的數量很快就超過那些努力分泌毒素細菌的數量,結果整個菌羣的感染能力下降。

參與研究的埃裏克·波利特說,爲驗證這個想法,他們讓這些細菌感染了一些蟲子,結果發現“懶漢”細菌不僅逐漸在自己的菌羣中數量佔優,還會去“入侵”其他的菌羣。這說明的確存在用“懶漢”細菌治病的可能性,並且這種療法不依靠抗生素,將來可能是對付現在許多抗藥性細菌的一種新選擇。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