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人民日報:讓農村老人的晚年更安穩

人民日報:讓農村老人的晚年更安穩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讓老人負重前行,終究不是理想的社會狀態。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包括子女在內的全社會,拿出更多的溫情來

人民日報:讓農村老人的晚年更安穩

­“閒坐門前搖椅憩,笑看兒孫院中嬉。”兒孫繞膝、樂享天年,曾是鄉土中國一代代人夢想中的晚年圖景。然而,有調查表明,當前部分農村老人卻爲了子女“生命不息,奮鬥不止”,隨着他們日漸年老,他們在家庭中的地位愈發邊緣,生活則維持在“有飯吃,沒錢花”的狀態。

­“管了自己管兒子”“養了兒子養孫子”,確實是一些農村老人的生活狀態。一定程度上講,這不失爲一種天倫之樂。然而,讓老人負重前行,終究不是理想的社會狀態。何況,還有一些子輩對父輩止於“僅養”、趨於“不養”,加劇了老年人的思想負擔。

­當然,老年人的地位尷尬,也不可簡單歸咎爲孝道式微、道德資源流失。隨着城市化進程的迅猛推進,農村空心化、農村家庭空巢化成了普遍現象。當分居城鄉的“兩棲”家庭越來越多,對老人疏於照顧,甚至需要老人獨立承擔照顧孫輩的重任,也就成了無奈的選擇。這種狀況,短期恐怕難有萬全之策。

­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包括子女在內的全社會,拿出更多的溫情來。因爲,爲了生計漂泊在外的子女,不容易有兩全其美的選擇。帶着父母打工,住在哪裏?父母看病能就地報銷醫療費嗎?老人能順利融入當地環境嗎?這還有賴於城市敞開胸襟,真心接納農村來的新市民和他們年邁的父母。

­當前這個階段,難免有一部分老人要留在農村,子女不能陪在身邊,但這不意味着就沒有應對之策。當前,農村養老基本分三種:家庭養老、種地養老和社會保險養老。每駕馬車都有足夠“馬力”,農村老人的生活品質才能更有保證。有村民算了一筆賬:“比如一對老年夫妻,每月能領160元的養老金,老兩口一個月差不多吃60元的面,油、蔬菜、副食花差不多100元,基本的吃喝還是可以維持,但想吃肉或者更好的副食就不太可能,要是有疾病、人情往來、菸酒等開支就更加不夠。”可見,隨着新農保的不斷健全,農村養老金髮放標準日益提升,農村養老的普遍問題,並非維持不了基本生存,而是走不出對未來的擔憂。對於尚有勞動能力和自理能力的農村老人來說,這或許還只是一種隱憂;對於喪失生活能力的老人來說,這就是迫在眉睫的困境,需要外力的幫助。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社會轉型期的養老問題,有時候家庭內部已少有潛力可挖,政府和社會組織卻可以發揮關鍵性的作用。比如,鄉鎮政府可設立專門的機構,定時陪護老人。有的地方已經建立起這樣的頤養之家,讓老人齊聚一堂,相互陪伴。同時,還配人照顧,幫老人做飯,爲老人建立健康檔案,等等。做好“一桌飯”,下活“整盤棋”,老人開心、子女安心、政府放心,低成本、可持續,村空心不空,社會也和諧。

­有人說,“農村老人最大的問題不是物質匱乏,而是精神寂寞。”其實這種寂寞,不僅是閒暇娛樂單一,精神文化缺乏,更在於對未來沒有穩定的預期。讓佔比近半的農村老人尤其是留守老人老有所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之義。其實,只要全社會一起努力,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多,幫他們走出焦慮,讓他們的晚年生活更有質地。王石川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