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二十四節氣”入非遺 被譽爲中國第五大發明

“二十四節氣”入非遺 被譽爲中國第五大發明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個星期前遇到的節氣是小雪,一個星期又要迎來大雪,中國二十四節氣不爲所知,但是現在你不能不知道了,因爲“二十四節氣”成功進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還被譽爲“中國第五大發明”。

“二十四節氣”入非遺 被譽爲中國第五大發明
“二十四節氣”入非遺 被譽爲中國第五大發明 第2張

 "二十四節氣"入非遺

出席本屆常會的中國政府代表團表示,“二十四節氣”成功入選,既是教科文組織對該遺產項目的一致認可,也體現出國際社會對保護傳統知識與實踐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將文化融入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視。然而,“二十四節氣”的傳承和保護依然任重道遠,“我們將以此爲一個新的起點,根據業已制定的保護計劃,與相關社區、羣體和個人一道積極實施系列保護措施,認真履行各項義務和責任,讓更多的國家、社區、羣體和個人認識、瞭解‘二十四節氣’這一知識體系及其實踐活動,並創造條件確保相關社區和羣體在保護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傳承與保護的行列中來,激發其積極性和自覺性,使‘二十四節氣’這一重要的文化遺產在當代社會文化生活中煥發出新的活力。”

“二十四節氣”入非遺 被譽爲中國第五大發明 第3張

二十四節氣入非遺

爲確保“二十四節氣”的存續力和代際傳承,在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的直接領導下,2014年5月成立“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組”,聯合制定了《二十四節氣五年保護計劃(2017—2021)》。河南省登封市文化館、內鄉縣衙博物館,湖南省安仁縣文化館(非遺保護中心)、花垣縣非遺保護中心等相關單位,將建立並依託二十四節氣傳習基地,開展相關調查、傳承和宣傳活動。以中國農業博物館和中國民俗學會爲代表的社團羣體長期從事“二十四節氣”的相關文獻、傳統知識及民俗實踐的保存和研究工作,分別負責徵集、收藏、展示和研究、宣傳、弘揚等工作,承擔起專業機構和專業學會的責任。

“二十四節氣”入非遺 被譽爲中國第五大發明 第4張

二十四節氣

2006年,“二十四節氣”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1年,九華立春祭、班春勸農、石阡說春被列入該遺產項目的擴展名錄;2014年,三門祭冬、壯族霜降節、苗族趕秋、安仁趕分社被列入該遺產項目的擴展名錄。

“二十四節氣”入非遺 被譽爲中國第五大發明 第5張

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等方面變化規律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中國古人將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24等份,每一等份爲一個“節氣”,統稱“二十四節氣”。具體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節氣”指導傳統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是中國傳統曆法體系及其相關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國際氣象界,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爲“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現在大多數年輕人都只看陽曆,只有老一輩纔會在意農曆,其實農曆真的是一種很神奇的存在,而且名字都太美。另外,好在成功入非遺了,否則又要被韓國搶走了。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