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零廢棄不能光靠“咬牙堅持” 垃圾到底應該如何分類

零廢棄不能光靠“咬牙堅持” 垃圾到底應該如何分類

來源:美型男    閱讀: 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零廢棄,光靠“咬牙堅持”不行

­早上7點,家住朝陽區甘露園南里一區的劉雯出門上班時,將兩袋垃圾帶走,一個垃圾袋中裝着果皮和剩菜,一袋裝着其它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垃圾的習慣,劉雯已持續了三年多。

­劉雯所在的小區是朝陽區生活垃圾分類達標小區,小區中的每個垃圾桶旁,都有一塊宣傳板,上面標有“廚餘垃圾”、“其它垃圾”、“可回收物”的分類明細。儘管這塊宣傳板已經伴隨小區居民生活了很久,但打開垃圾桶,不同垃圾混雜的情況仍舊出現。

­同爲垃圾分類試點的棗營北里小區情況類似,雖標明瞭垃圾分類的類別,但廚餘垃圾與生活垃圾經常混雜在一起,每天需由專人進行二次分揀。

­作爲垃圾分類的試點小區,許多小區十餘年前開始進行垃圾分類。記者對多個試點小區進行實地調查,記錄下多個小區垃圾分類的情況。走訪了相關專業人士,探究“零廢棄小區”還需要幾步才能完成。

零廢棄不能光靠“咬牙堅持” 垃圾到底應該如何分類

­甘露園南里一區缺失的垃圾桶

­激進型

­垃圾分類能換積分

­勁鬆五區,一間綠色小屋旁,有專門的工作人員爲居民的廚餘垃圾進行稱重。在這裏可以進行廚餘垃圾、可回收垃圾及其它垃圾回收。居民可以通過垃圾稱重後獲得積分,1公斤廚餘垃圾積2分,1公斤可回收垃圾積10分,30分以上就可兌換衛生紙、洗衣粉等生活用品。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在後端處理中,他們還全程進行監控,避免出現混裝混運的情況。在居民高女士看來,這樣的方式給小區居民帶來了一些分類的動力,讓自己願意參與其中。

­在昌平區的金榜園小區中,過期藥品回收箱、廢舊電池回收箱、廢棄燈管回收箱……擺放在小區幾個主要出入口處。打開過期藥品回收箱時,裏面滿滿地堆放着各種過期藥品。對生活環境污染較大的熒光燈管等也分類回收。居民張女士是小區環保志願者,積極參與到小區的垃圾分類中。在她看來,小區中常對居民進行垃圾分類培訓宣講,讓居民參與其中。不斷地宣講,形成垃圾分類的氛圍,使居民開始有所行動。“通過對落葉與酵素混合進行堆肥,形成的肥料可以改善小區土地質量,也可以讓居民領走,感受到分類、環保帶來的效果。小區中的生活垃圾,也在居民分類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分揀,而後分類運輸。最終的目的就是達到‘零廢棄小區’目標。”

­維持型

­專職人員每天都要二次分揀

­棗營北里小區同樣爲垃圾試點小區,懸掛着“生活垃圾分類達標小區”的牌匾。

­小區東門旁,7個垃圾桶一字排開。2個綠色廚餘垃圾桶,5個黑色其它垃圾桶。幾個標着“其它垃圾”的垃圾桶,字跡略有些模糊。桶周圍散落着一些垃圾,垃圾分揀員站在垃圾桶旁,開始對垃圾進行二次分揀。“我在這兒幹兩年了。”

­分揀員翻出其它垃圾桶中的一個飯盒,將剩菜倒進了廚餘垃圾桶中,再將塑料盒塞進身旁的三輪車上。“有人分着扔,但是多數還是混一起。”小區中一共有三名垃圾分揀員,每天上午和下午對小區中的垃圾進行分揀。分揀員打開廚餘回收桶中的垃圾袋,多個袋中既有廚餘垃圾,也有生活垃圾。“基本上分類都是在我們這兒完成的。”一名居民表示,不會分類,不願意分類的居民在小區中仍有很多。“居委會有時候會搞垃圾分類的宣傳活動,參加的一般都是老年人。”

­分揀後,廚餘垃圾每隔一兩天便有專門的運輸車輛運送至南宮堆肥廠,其它垃圾則被運送至高安屯垃圾焚燒廠進行處理。“挑出來能賣的,就攢着一起賣廢品了。”

­停滯型

­僅廚餘垃圾還在分類

­甘露園南里一區,作爲朝陽區垃圾分類達標小區,垃圾分類已在該小區中實行多年。

­每棟樓前都有一塊存放垃圾桶的區域。一塊宣傳板上寫着“垃圾分類,從我做起”。二黑一綠是每個區域的標配,綠色垃圾桶爲“廚餘垃圾”,兩個黑色的垃圾桶均標註爲“其它垃圾”。在垃圾桶後方,宣傳板上對應地寫着“廚餘垃圾”、“其它垃圾”、“可回收物”,並將分類明細列在其中。小區中,應該放置三個垃圾桶的地方多處只放置兩個。垃圾桶中,只有標註爲廚餘垃圾與其它垃圾,並未設置可回收物垃圾桶。

­掀開多個廚餘垃圾桶,散落的花生殼覆蓋在最上層。滿滿一桶垃圾已經和桶邊齊平,稍微翻一下,果蔬皮、剩菜剩飯……這些廚餘垃圾躺在其中。記者採訪時,正遇到一名居民將廚餘垃圾倒入綠色垃圾桶中,再將垃圾袋扔進了黑色桶中。“我們一般情況都直接把廚餘垃圾裝在袋子裏,然後再把袋子扔了,保證在廚餘垃圾桶裏沒有別的垃圾混在裏面。”

­但在黑色的“其它垃圾”桶中,記者發現垃圾混雜的情況較爲明顯。在一些塑料袋中可以看到生活垃圾與廚餘垃圾不分彼此地擠在一起,有的垃圾袋中還包裹着可以回收的塑料瓶。

­在居民張先生看來,小區中分類做得較好的多爲老住戶,而近兩年小區中一些新搬入的住戶對這方面有些不在意。“之前社區都給我們做過具體的講座,告訴我們怎麼分,分了之後對環境有什麼好處,很多老人在時間精力允許的情況下,都把廚餘垃圾單獨扔。”

­觀點

­垃圾分類不能光靠意識

­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史博士、北京零廢棄發起人毛達認爲,僅靠社區和居民的自覺,很多社區在被定爲試點小區一段時間後,垃圾分類就很難再堅持下去了。從2002年推廣垃圾分類以來,垃圾分類後被混裝的問題仍頗爲常見。

­毛達表示,垃圾分類的直接目的是減少垃圾清運量,如果這一目的不明確,沒有量化目標用於指導相關工作,就可能讓垃圾分類流於形式。垃圾分類變成簡單把垃圾分到垃圾桶。“所以,接下來的,我們不能再延續過往的某些狀態。垃圾分類決定了垃圾處理的成效。相關部門應多做公衆溝通的宣傳教育,告知居民垃圾分類運輸的相關流程,以得到民衆的支持。”

­從事環保研究的陳立雯表示,要真正落實垃圾分類,不能只靠道德來約束,道德約束的前提是長期而成熟的垃圾分類教育,本質問題在於需要有根本性的制度性約束措施來實現。

­毛達認爲,投放、收集、運輸、處理是一個連貫的鏈條。可以通過多方配合,提高居民分類投放參與率和準確率。收運企業在運輸過程中,應保證分類收運信息完全公開。處理設施保證分類處理, 分類處理設施必須包含餐廚處理廠,相應信息也應完全公開。制定進料准入標準, 按照標準接收或拒絕交運來的垃圾。“按照其他城市的分類經驗,提高源頭分類效果,需要遵循誰產生、誰付費,多產生,或者沒有按要求分類的居民應承擔更多處理費。多方努力纔可以最終實現‘零廢棄’目標。”

­市政協委員、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巫永平在調研垃圾分類問題時發現,垃圾分類觀念的形成僅靠自覺是不夠的,既需要教育、引導和鼓勵,更需要強制,建立獎懲機制十分必要。

­記者 趙喜斌 文並攝

原標題:零廢棄不能光靠“咬牙堅持” 被混裝問題仍很常見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