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家長教育焦慮:畸形攀比“心魔”背後有利益推手

家長教育焦慮:畸形攀比“心魔”背後有利益推手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乍一看《兩個碩士竟教不了一個小學生——誰在靠你的教育焦慮“吃飯”》的標題,似乎有點“標題黨”的味道,細讀全文不難發現,基礎教育優質資源相對稀缺固然是造成家長們教育焦慮的一個原因,但如此畸形攀比的“心魔”背後卻另有利益推手,其中不乏那些用心不良的校外培訓機構與學區房中介。

家長教育焦慮:畸形攀比“心魔”背後有利益推手

這篇文章告訴讀者,某培訓機構英語課程設計的出發點就是“專挑孩子不會的提問”“一定要讓家長感覺自己孩子真的不太行”,其用心就是催生、放大家長的焦慮,以達到招攬生意的目的。至於一些在微信朋友圈裏被炒得火熱、看起來出自資深教育人士的文章,背後的寫手卻可能是學區房中介機構。他們用心寫軟文的目的,就是爲了穩賺不賠。這樣的軟文某種程度上而言,更容易吸引客戶,並容易給年輕的父母們造成這樣的心理暗示:學區房等於優質教育資源,能給孩子一個美好未來。

或許正是這些推手,才使得消息中所說的畢業於國內“985”“211”大學的碩士夫婦興奮於將其二年級的孩子送入一家英語培訓機構接受密集的課程培訓,才使得一些城市的商業中心正在變身“超級教室”,纔會有南京市紫峯大廈那樣的社會生態——“每一層樓都有至少兩家培訓機構進駐。每到週末、假期,揹着書包的中小學生頻繁進出。孩子們的身影從一樓的英語班出來,又進入二樓的培優班,匆匆吃完午飯,再進入三樓的舞蹈班。門外等候的家長中不乏碩士、博士,他們一邊焦慮地刷着手機,吐槽起步階段的數學、拼音、圖形教得這麼簡單收費卻不低,但又很慶幸自己第一時間‘秒殺’到了課程”。

從人性的角度來看,碩士、博士也是人,因爲“我的孩子一定不能輸,一定要比我強”幾乎是我們這個國度爲人父母的共同心理特質。何況他們孩子的起點原本就比非碩士、博士家庭出生的孩子高一些,輸了沒道理。至於非碩士、博士的父母們的教育焦慮就更可以理解了,他們的孩子起點本就不如別人,“我的孩子一定不能輸,一定要比我強”的焦慮則顯得更強烈一些。某些校外培訓機構與房屋中介正是摸透了此種心理,“利用各種羣圈定目標受衆,打着分享升學信息、提供升學指導的旗號,散播報名緊張等信息,製造焦慮氣氛”,把生意做大了,將自己做強了。

從家長角度看,希望自己的孩子獲得更好的生活並沒有錯,希望孩子比自己強也沒有錯,但需要明白的是,父母的行爲首先應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努力幫助他們形成自己的獨立人格、個性和品格,而不是一味考慮“我的孩子不能輸”,轉而以自己的行爲方式來建構孩子們的生活模式,爲他們規劃當下乃至未來的人生。“兒孫自有兒孫福”,一般而言,爲人父母只能包他一時,卻無法包他一世。如果父母們真的希望孩子能有更好的未來,能夠超過自己,不妨理性一點,多從孩子的角度考慮一點,多給他們一些獨立的空間與時間,讓他們周全地審視自己需要怎樣的人生與未來,並在他們需要的時候幫他們一把。是不是可以在泥沙俱下的培訓市場和五花八門的營銷廣告面前,保持應有的冷靜和理智?

我們也必須清楚,在優質教育資源相對稀缺、培訓市場非常熱鬧的現實面前,光靠家長們的理性去緩解其教育焦慮是遠遠不夠的。想要緩解家長們的教育焦慮,一方面,固然要靠各地教育、工商等部門健全教育培訓市場法律法規,加強教育培訓機構准入、審批和監管,制定培訓機構從業人員資質標準,加強對區域內教育培訓機構資質的審覈,督促其嚴格按營業許可規範辦學,杜絕誇大效用的業務宣傳,加大對違規經營行爲的查處力度;另一方面,有關部門也要加強對房屋中介機構的監管,一旦發現其超越營業範圍,要嚴格按相關法規查處。更重要的恐怕還是要各級政府加大對基礎教育的投入,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盡最大可能“推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均衡,豐富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從根本上打破不健康的教育生態”。

(作者:凌宗偉,系江蘇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

原標題:緩解教育焦慮離不開社會“減壓閥”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