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遼寧全面叫停門診輸液 限制抗生素使用

遼寧全面叫停門診輸液 限制抗生素使用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期,遼寧省衛生計生委宣佈,全面取消三級以上醫療機構門診靜脈輸液。記者梳理髮現,去年以來,多省份採取多種措施嚴格控制抗菌藥物的使用。

遼寧全面叫停門診輸液 限制抗生素使用

江蘇第一個全面叫停門診輸液

世界衛生組織提倡“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靜脈注射”的用藥原則。然而在中國,這個原則卻因爲多種原因出現了重大偏差。

2012年5月,被視爲史上最嚴的“限抗令”發佈。同年8月1日,《抗菌藥物臨牀應用管理辦法》正式實施。一場針對不合理用藥的糾偏行動就此拉開大幕。

江蘇省是全國第一個全面叫停門診輸液的省份。2015年8月,江蘇省出臺文件要求2016年7月1日起,全省二級以上醫院(除兒童醫院)全面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注抗菌藥物;2016年底前,全省二級以上醫院(除兒童醫院)全面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液。

此後,浙江省也在2016年初發布文件,倡導全省三級醫院(除兒童醫院和兒科)全面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注抗菌藥物;去年9月份,黑龍江省衛計委也要求,自10月8日起,除兒童醫院和三級醫院兒科之外,黑龍江省取消三級醫院門診靜脈輸液。

除了省級層面外,一些城市也制定了停止門診輸液的文件。2016年8月3日,成都市衛計委發佈的《關於規範醫療機構門診輸液管理的通知》中指出,積極引導三級醫療機構逐步減少或關停門診輸液(除兒科、急診、特殊專科和日間手術外),確保2016年年底減少門診輸液50%,並於2017年年底全部關停門診輸液;福建三明市也從去年4月7日起,全面停止患者門診靜脈輸液(兒科除外)。

一些省份限制抗生素使用

一些省份雖未停止門診輸液,但也採取了多種措施限制抗生素的使用。

早在2014年,安徽衛計委公佈53種無需輸液疾病清單。江西省發文要求嚴控門診輸液,鼓勵探索取消門診輸液服務。

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一些醫院也採取了取消門診輸液的措施。2016年4月30日,北醫三院門診中心不再開展注射及輸液治療;2016年4月1日,深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停止門診成人輸液等。

江蘇省衛計委副主任李少東曾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我國是人均輸液的大國,解決這個問題要立足於“合理應用”。比如能口服的,儘量不要輸液。世界都面臨抗生素濫用的難題。耐藥菌產生,使得人類對付微生物難度越來越大。

遼寧全面叫停門診輸液 限制抗生素使用 第2張

延伸閱讀:輸液有什麼危害嗎

1.發熱反應

輸入致熱物質、輸液瓶清潔滅菌不完善或被污染等原因,都會導致病人發冷、打寒戰和發熱,嚴重者高熱達40~41攝氏度。

2.肺水腫

因爲輸液速度過快,短時間內輸入過多液體,使循環血容量急劇增加,心臟負擔過重而引起水腫,嚴重者有生命危險。有心力衰竭或心臟病史的患者,快速、大量輸液或加重心力衰竭,重者或誘發肺水腫。

3.靜脈炎

因爲長期輸注濃度過高、刺激性較強的藥液,或靜脈內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時間太長,可引起局部靜脈壁的化學炎性反應,也可因在輸液過程中無菌操作不嚴,引起局部靜脈的感染。

4.空氣栓塞

原因在於,輸液時空氣未排盡,橡膠管連接不緊有漏縫。只要少量空氣進入靜脈,患者就會感到胸部異常不適,隨即發生呼吸困難、嚴重紺紫和缺氧,並可導致猝死。

5.“惡性”藥物不良反應

打點滴也比口服藥物更容易出現藥物不良反應,特別是過敏反應。如果是口服,藥物中能引起過敏的雜質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或無法被身體吸收,但是打點滴時這些雜質卻直接進入了血液,嚴重的能引起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近來媒體頻頻出現患者因爲使用了中藥注射液而突然死亡,就是這個原因引起的,還曾有媒體曝光某醫院在輸液瓶中發現黑色絮狀物。有醫生表示“藥物不良反應最終還是藥物本身的原因,但是靜脈滴注導致了這種不良反應的加劇,嚴重會導致休克甚至死亡。“欣弗”注射液、魚腥草注射液、刺五加註射液、茵梔黃注射液引起嚴重不良反應讓人觸目驚心,揮之不去的痛。

據中國安全注射聯盟統計,我國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導致死亡的人數在39萬以上。當前有的村衛生所或醫院爲了騙錢,“凡病皆吊瓶”的現象非常嚴重。哪怕是牙痛、傷風感冒等小病,也要掛“吊瓶”。專家調查發現,95%以上的人不知道濫用輸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70%以上的輸液爲不必要的輸液。觸目驚心的濫用輸液,不合理用藥已給人類帶來重大災難。

遼寧全面叫停門診輸液 限制抗生素使用 第3張

6.肉芽腫危害

最近,英國一名25天的新生兒因腸炎死亡,治療後期曾輸液數千毫升,在其肺病理切片中發現了肉芽腫,這是由於大量輸液帶來的不溶性微粒造成的。

近幾十年來,輸液過程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人的肉眼可以看到直徑在50微米以上的微粒,而恰恰是那些直徑在2-50微米之間,肉眼看不見,會移動,不能在體內代謝的有害微粒進入血管,導致了各種輸液污染病。

北京某醫院在對“吊瓶”檢查中發現,在1毫升20%甘露醇藥液中,可查出粒徑4-30微米的微粒598個。在1毫升50%葡萄糖加入青黴素的藥液中可檢出粒徑2-16微米的微粒542個。一毫升藥液中含有這麼多微粒,那500毫升藥液中就會有20萬個微粒。

由於人體最小的毛細血管的直徑只有4-7微米,如果經常打“吊瓶”,藥液中超過4微米的微粒就會蓄積在心、肺、肝、腎、肌肉、皮膚等毛細血管中,長此下去,就會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出血及靜脈壓增高、肺動脈高壓、肺纖維化並致癌。微粒堵積還會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組織缺血、缺氧、水腫和炎症、過敏等。隨輸液進入人體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細胞吞噬後,可使巨噬細胞增大,形成肉芽腫。

隨輸液進入人體中的大量微粒被巨噬細胞吞噬後,可使巨噬細胞增大,形成肉芽腫。有一學者對一個一生輸過40升“吊瓶”的屍體進行解剖,發現該屍體僅肺部就有500多個肉芽腫及大量微血管塞堵。

7.醫源性感染

在幾種給藥方式中,打點滴是最危險的。打點滴穿透皮膚屏障,直接把藥液輸入血液中,需要嚴格的無菌處理。如果藥液在生產或儲藏過程中被污染,或者沒有使用一次性針頭,或者針刺部位的皮膚沒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讓病毒、病菌進入體內,輕則引起局部發炎,重則病原體隨着血液擴散到全身,引起敗血症,會有生命危險。如果醫療環境中不能做到完全無菌,則會導致交叉感染。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