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福建31歲醫生猝死 一週6天一線值班

福建31歲醫生猝死 一週6天一線值班

來源:美型男    閱讀: 6.7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日凌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一名年僅31歲的骨科醫生在家中猝死。這兩日來,此事在醫生圈中掀起了不小的震動,引發了醫生們對於自身健康的反思。

福建31歲醫生猝死 一週6天一線值班

據協和醫院的人士介紹,該醫生是協和醫院骨科的一名住院總醫師,姓陳,今年31歲,在2008年畢業後進入協和醫院。4月8日凌晨,陳醫生在家中發病後被送往就近的醫院搶救。當日早上6點,又被轉到了協和醫院進行搶救,但最終陳醫生沒有醒過來。對於陳醫生致死的病因目前並沒有明確。

猝死醫生新婚不久一週有6天要在一線值班,24小時待命

與陳醫生差不多時間進入協和的一名醫生介紹,陳醫生是很開朗、陽光、上進的一個人。新婚不久,平時看起來身體挺好的,事發前一天還去打籃球了。他猜測陳醫生的猝死是平時勞累積累到一定程度後的爆發。因爲作爲住院總醫師平時1週休息1天,剩下的6天都要在一線值班,24小時待命。白天是按照正常上下班,沒事可以休息,但晚上就要隨時待命。“到今年9月,他就將升爲主治醫師了,沒想到一切在此刻戛然而止。”

當記者聯繫上協和醫院骨科的相關醫生想了解陳醫生的事情時,該醫生正在手術,而手術預計要到晚上八九點才結束,匆忙講完就掛斷了。

不過,8日參與搶救的協和醫院一名急診科醫生記錄下了這個悲傷的一刻,併發上網絡。福州不少醫生在微信、QQ、微博上都轉發了這條消息。該急診科醫生記錄下了搶救的一刻:

“在搶救室的內科的,外科的,兒科的,神經科的,還有聞訊趕來的神經外科的,心外科的,骨科的,心內科正上班的,已下班的,還有途經搶救室的醫生護士,沒有人組織的,參加到搶救的行業。儘管到醫院時在院外已經復甦了三小時多了,可大家仍不願放棄,仍不忍放棄這年輕優秀的同事,妻子眼中新婚的丈夫,父母掌中獨生的兒子。”

同時,該急診科醫生也感慨目前的工作現狀:通宵的夜班,長年拖班的手術,風裏來雨裏去,冬天吹着北風,夏天坐着烤得有五六十攝氏度的車子一趟趟出120。沒有節假日,天天查房,連上個衛生間都要向護士報備。吃頓飯都三下五除二勿忙倒入嘴中。誰都不是鋼鐵俠,沒有社會的傷害醫生也會累倒下……

醫生分析:工作壓力、強度大是年輕人猝死第一高危因素

陳醫生平時身體挺好的,爲何會猝死?對此,中華醫學會福建省心血管病學分會、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羅助榮介紹,臨牀上發生猝死的人,60%有心臟問題,此外是腦血管、肺栓塞者。年輕人發生猝死,多數人平時看起來很健康,但事實上他們的心腦血管已經發生病變,只是這些病變“隱藏”在身體內部,反映在身體上的不適症狀不明顯,很多時候被年輕人當作是工作太累、壓力大。

羅助榮說,年輕人會發生猝死,第一個高危因素肯定是工作壓力、工作強度大,例如從事IT、醫生、媒體、銀行、金融等行業。其二,本身有一些基礎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容易形成血栓。其三,長期進行高強度高負荷運動者,如運動員。長年累月做高強度訓練,導致迷走神經過度緊張,使心臟、肺、腦等臟器超負荷,一旦負荷超過身體極限,就會一瞬間垮塌,引起猝死。此外,一部分工作強度大的白領,平時基本不運動,突然大強度運動,也容易發生猝死。

一名從醫37年,同時曾任醫院管理者的吳醫生坦言,醫生猝死對於業內來說,並不奇怪。特別是中青年的骨幹,上有老下有小,功未成名未就,他們需要奮鬥。而醫生的成就是速成不了的,沒有經過長時間臨牀第一線的經驗積累,很難有所成。

由於醫學目前沒有達到理想程度,疾病也是隨時發展,醫生本身就是一個高強度高風險的職業。醫務人員的超負荷工作狀態是有目共睹的,而伴隨而來的健康問題也越來越不容忽視。如目前實行的無假日門診,在人員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就意味着加班,醫務人員的體力必然要透支。很多醫生退休時都是疾病纏身。

一名醫生基本上很少準時上下班,吳醫生都是提早半個小時上班,在7點半就開始看病,但往往要下午一兩點病人才看完。“醫生的過勞屬於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是一天兩天可以解決。目前包括醫師行業部門對於醫生更多的是行爲規範,而對於醫生自身健康關注都很少,希望在這種現狀下,多給醫生一些理解。”

一名住院醫師自述

我可能是下一個,我老婆不讓我幹了

因工作勞累、身體透支而過早離去的醫生其實不止一個陳先生。2011年11月10日本報就曾報道福州市第一醫院一名35歲急診科醫生猝死的。

那麼陳醫生所處的住院總醫師這個職位,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工作狀態?記者採訪了多名住院總醫師瞭解他們的工作狀態。

據醫生們介紹,在大型醫院,都會設置此崗位,其目的是爲了在晉升主治醫師前承擔較多的工作量,以便得到高強度工作壓力的鍛鍊。其特點爲:每週6-7天工作,每天24小時內均在病區或在附近,以便隨時在崗。這些醫生被簡稱爲“老總”,但業內把住院總醫師比喻爲一臺隨時待命的“救護車”,哪裏有需要,就出現在哪裏。

田醫生,1981年出生,畢業後進入福建省級某三甲醫院醫院工作,四年都在醫院神經外科住院部,目前爲神經外科住院部住院主治醫生。

“我可能是下一個。”昨天,這是田醫生告訴記者的第一句話。對於同行發生的事故,田醫生說他們臨牀的醫生通過微信平臺都知道了,大家看到這個悲劇後,沒有恐懼,而是很坦然地想到,自己可能會是下一個發生猝死的醫生。田醫生說,相比內科醫生,外科醫生更辛苦,不僅要完成內科醫生同樣的任務,基本上每天還要做手術。

“我已經吃了一個月的阿司匹林,是用於預防和治療缺血性心臟病類的藥,因爲總感覺胸口痛,吃了藥會舒服一點。”田醫生告訴記者,近一個月來自己的胸口總是會痛,這很有可能是猝死的一些先兆症狀。但爲了能夠正常工作,他只能先吃點藥減輕下疼痛。田醫生說,三月份連續二十幾天,他每天都有手術,最長的一天連續做了9個小時的手術,而除了手術安排,他還要做其他工作,那一天他加班到了午夜12點才從醫院下班回家。田醫生說,清明放假三天,自己每天都像正常上班一樣,到醫院查房,僅有的休息時間,是有兩天能夠在晚上6點的時候早下班回家。

“我老婆不讓我幹了。”田醫生說,四年來他在家的時間還沒有在醫院時間的1/3,近一個月自己有不舒服,會利用病號少的時候偷偷休息下,但是除了請假和外出開會,他每天都必須在醫院上班,根本沒有時間休息,也沒有空去做體檢。

田醫生說,每天7點30分到醫院,與前晚值班的醫生交班後,他一天的工作就真正開始了。田醫生給記者列了一份自己一天的工作安排。

8點:傳送當天需要手術的幻燈片;8點30分:與家屬進行術前討論;

9點:查房,田醫生一人負責15個病人;

10點:給每個病人開醫囑,過程中遇到緊急送來的病人,還要進行搶救,此外還要給患者換藥、做腰穿等工作;

12點:下班吃午飯;

12點30分:趕往分院查房,開醫囑;2點30分:回到本院,下午上班;3點:與家屬術前談話;3點30分:開始手術;18點:手術結束;

18點30分:吃晚飯;

19點30分:寫當天的病例,病例多,要加班四五個小時;接下來晚上的時間要隨時待命。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