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評論:三級醫療體系早已名存實亡

評論:三級醫療體系早已名存實亡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既有的三級醫療服務體系的框架已經名存實亡,喪失了其所應具有的功能組合。

評論:三級醫療體系早已名存實亡

醫療體制改革自2009年4月在全國拉開序幕以來,曾經提出非常明確的改革目標,即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面覆蓋城鄉居民,基本藥物制度初步建立,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得到普及,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取得突破,明顯提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有效減輕居民就醫費用負擔,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然而四年的時間已經過去,上述目標仍然只是一種願景,同時,新問題卻層出不窮。業內人士及專家學者都有“石頭摸不到了,河該怎麼過”的困惑。

今年3月,有關方面宣佈,醫改三年目標如期完成,取得了巨大階段性成效。其主要成效可以概括爲“四提高、一降低”:基本醫療保障水平明顯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明顯提高;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效率明顯提高;基本藥物價格明顯降低。

醫改四年了,老百姓滿意嗎?很多人覺得看病依然難、依然貴。

那麼我們的醫改要改什麼?最重要的還是要解決公平性問題。在保障體系裏面最講公平,醫療基本服務的提供也應該是講公平的。醫改新方案提出,我們要在醫改中把醫療基本服務作爲公共產品提供給全社會,就是要建體制、保基本。

公立醫院改革還處於試點階段。試點階段意味着什麼?我們要涉水了,要進入深水區了。進入深水區意味着利益格局要重新分佈,要面對各種利益集團的博弈,這不僅僅是錢、權、利益的博弈。按照十八大的提法,要達到全民享受醫保的水平,醫保剛剛開頭,任務十分艱鉅。

事實上,在四年的醫改裏,我們基本上沒有一個成功的公立醫院改革樣本,只是在某些方面有所探索。這就是醫改的現實。

目前我們整個醫療服務體系的現狀可以歸納爲幾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是基層醫療體系,包括一級、二級醫療服務機構能力不足,不能擔負起初級衛生服務的功能;

其次是全科醫師隊伍“守門”難。大多數病人無序流向大醫院,尤其是高級別的醫院,城市大醫院不得不承擔了大量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任務。此舉導致醫療衛生資源的極大浪費;

再次就是由於各級醫院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形成了各自獨立、相互競爭的格局,造成醫療行爲的扭曲,淡化了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損害了醫療服務體系的運行效率。

至此,中國既有的三級醫療服務體系的框架已經名存實亡,喪失了其所應具有的功能組合。

導致上述問題的癥結何在?我認爲最大的癥結是投入機制方面的問題。由於我們投入機制的缺陷造成了城市和鄉村資源分佈不公,城市獲得了更多的資源,越到下面越是投入得少。在農村,甚至在縣級醫院根本沒有政府的投入,甚至有些地方還從可憐的縣級醫院拿走錢。

所以,如果不建立公平的投入機制,必然會出現目前這樣的狀況。一二級醫療機構服務能力不足,從基本建設、服務到技術提供、人員水平都不足,使其不能承擔起“守門員”的責任;第二是浪費,大量優秀資源集中在大城市,形成大量的浪費。

在改革路徑方面,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全科醫生制度爲我們樹立了典範。在醫改的背景下,怎麼吸引全科醫生到下面去,是我們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在過去的醫療體制裏面,不管赤腳醫生做得怎麼樣,但確實解決了一些實際的問題。

很多人認爲醫療領域之所以出現很多問題,是因爲醫療領域過度市場化。我認爲政府只要創造一個公平、公正的環境,不管是買服務還是提供服務都OK。但事實上,政府既沒有很好地買服務,也沒有很好地提供服務。

在這方面,即便是得到最多資金與資源投入的城市大醫院,政府投入仍然非常不足。以2010年廣州、深圳、香港三個城市的收支情況爲例,廣州、深圳、香港三個城市的GDP分別爲10604.48億元、9510.91億元和17841億港元;三個城市的醫療預算開支分別爲21.5億元、43.41億元和540億港元,三個城市教育加醫療預算開支佔稅收的比例分別爲1.33%、5.48%和44.92%,內地財政對教育醫療的投入狀況由此可見一斑。相比之下我們太可憐了。正是由於上述原因,公立醫院不得不走向市場化,最終扭曲其公益性。

所以說醫改多年之後,我們仍然是如履薄冰,面臨着各種挑戰。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