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2013年高考上海高考狀元公佈

2013年高考上海高考狀元公佈

來源:美型男    閱讀: 7.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別把“高考狀元”包裝成“抗日神劇”

2013年高考上海高考狀元公佈

隨着各地高考陸續發榜,新一批 “高考狀元”也隨之浮上水面。儘管教育部門多年來三令五申不要炒作 “高考狀元”,但是新科 “高考狀元”們依舊成爲了媒體報道的對象。讀完鋪天蓋地的狀元專訪後,許多網民紛紛在微博上吐槽: “狀元”們愛吃愛玩、絕不上補習班、多才多藝輕鬆奪第一,和我們 “顯然不是一個世界的”。

前段時間,廣大電視觀衆對於“抗日神劇”相當不感冒:裏面的抗日英雄個個身負絕技,空手入白刃,肉身擋彈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此類神劇違背了物理真實、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而“高考狀元”的事蹟,則有成爲新“抗日神劇”的傾向。

中國人過去主張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喜歡傳揚諸如懸樑鑿壁、囊螢映雪的苦學事蹟,讓許多學子望而生畏,而現在似乎又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同樣讓後來人感到難比難學。

“一個人寫自己不懂得的事就容易這樣浪漫,”這是已故作家王小波對於一篇以著名數學家爲描寫對象的報告文學的評價。事實上,將高考狀元包裝成 “抗日神劇”者,未必是“不懂”,更多是浮躁,讓社會不去關注99%的汗水,甚至也不去關注1%的靈感,而是把焦點聚焦在哪怕是1‰的 “花邊”上;還有是一絲淺薄:愛吃愛玩、絕不上補習班、多才多藝這些只是皮相;注重學習習慣,講究學習效率這些纔是他們獲得佳績的本質。這正如一位領導人在講話中打過一個比方: “看鴨子鳧水,上邊平靜,下邊爪子忙得可邪乎呢!”有些學生和家長難免事後會擺出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高姿態,但是在考場上,大家畢竟不是諸葛亮也不是周瑜,只能是戰場上的大兵。

網民的吐槽爲炒作高考狀元再度鳴響警鐘。把 “狀元”們的成長曆程說得像天鵝絨地毯和玫瑰花瓣鋪就一般,顯然是經不起吹彈的肥皂泡,就像 “抗戰神劇”最終會穿幫一樣。

“霸氣”文科女:一心只考清華,爲爸爸“圓夢”

人物:高欣弘

畢業學校:上海中學

高考成績:537分(語文126分,數學134分,英語144分,政治133分;另獲清華大學自主招生線下30分加分的優惠政策)

報考大學:清華大學金融專業

學習上有股執着的拼勁

她在班級同學們眼中,有股“霸氣”和執着的拼勁,與同學相處融洽;她在老師眼中,性格沉穩從容,細心體貼,畢業典禮時爲每位老師精心挑選了禮物;考入清華大學一直是她的夢想,她說終於圓了爸爸的“清華夢”……她就是上海中學高三文科畢業生高欣弘,在今年高考中取得537分的好成績。

“這個成績比我料想的好一些,不過,數學本是我的強項,可考出來的成績卻不太理想。 ”昨晚,高欣弘接到記者電話後,如此評價自己的高考表現。記者請她傳授高分祕訣和心得,小高說,語文一直是她的弱項,可這次高考成績卻突飛猛進,主要得益於最後一個階段對症下藥式的訓練。在這段時間,小高最下功夫的就是作文,每次模擬考結束後,她都會將作文進行1至2遍的改寫,列提綱、拎中心、羅列材料後,請老師點評,直到過關爲止。 “最多的一次,一篇文章寫了三遍,練得多了,就發現自己突然找到了感覺,寫起來也得心應手了。 ”

作爲班級的數學課代表,數學一直是小高的強項。在數學學習方面,小高有一股不服輸的拼勁,“有時候碰到一道難題,一旦鑽起牛角尖,常常要花1至2個小時,有人笑我浪費時間,問問老師很快就能解決,何必爲難自己。 ”但小高卻不這樣認爲,因爲她享受解題後的那種快樂,特別有成就感。嘗試後再理解會更透徹,思路也更開闊。

記得高二升高三的那年暑假,學校發了一本數學習題,裏面涵蓋了高一高二所有的知識點,題目難度超高,做起來很吃力,不少同學選擇了放棄。 “每做一個章節都感覺很痛苦,那個暑假我幾乎每天都花兩小時來啃這本習題,很多次想放棄的時候,都默默堅持了下來。 ”小高說,做完整本練習後,整個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點框架和解題方法在大腦中變得清晰,爲高三的複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只想考清華爲爸爸“圓夢”

“因爲霸氣、成績好、與同學相處融洽,讓我們都心生佩服。 ”好友小盛爆料說,小高從來不開夜車,即便是最緊張的高三階段,她仍遵守十點睡覺這一雷打不動的作息規律。

“晚上回寢室,我們還偷偷摸摸背點小東西,她肯定在10點準時休息。”不過,保證充足睡眠帶來的是課堂高效,小高是同學們公認的 “快手”。 “我們常常是晚自修結束,纔剛剛完成作業。她的作業早寫完了,政治都背好幾章了。 ”小盛說,尤其是考試時,坐在她旁邊的人一定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因爲你會聽到她的筆尖觸碰紙張時發出“沙沙”不間斷的聲響,那種快速讓人心生“緊迫感”。

此外,小高在班裏還擁有好人緣,“她的筆記非常工整,英語作文常被老師拿來做範文,數學成績很好,常常熱心爲大家答疑解惑。 ”小盛說,除了與同學相處融洽外,小高還有一個特點目標明確,一心只想考清華,不爲別的高校所動。

這點也得到小高本人的證實,小高說,自己從進上中的第一天起,就堅定考入清華的夢想,她會執着地走下去。 “我爸爸一直有個進清華的夢,但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實現,我一直想幫他圓夢,其實就這麼簡單。 ”小高說。#p#副標題#e#

爲每位老師精心準備禮物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她,就是沉穩,從性格到學習都如此,她是個沉穩從容的女孩。 ”班主任畢偉玉老師這樣評價小高。在老師們眼中,儘管小高平時話不多,但是非常細心體貼、懂得感恩的姑娘,將別人給予過的幫助默默記在心裏。

畢老師說,畢業典禮那天,小高爲每位老師都準備了一件禮物,每件都很花心思。 “她買了一套小女孩的衣服送給政治老師,原來,她偶然在學校見過一次老師的女兒,默默記下了孩子的大致身高、體型,如此有心令老師很感動。 ”畢老師說,小高人緣好、性格好,作爲數學課代表,熱心服務同學。在畢業聚餐中,她也忙前忙後地張羅。因此,她在班裏很受歡迎,每次評優活動都以高票當選,有很好的學生基礎。

對於學校和老師給予的幫助,小高內心也充滿感恩。 “記得我剛上高三第一場小測驗成績不太理想,當時剛剛選文科感覺壓力很大,畢老師第一次找我談話,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小高告訴記者,老師最厲害的地方就是一眼看出她的心理問題,越想考好,求勝心切反而適得其反。 “老師說我很迷茫,也很孤獨,這就是我當時的心理狀態,全都被他說中了。 ”

後來,老師鼓勵她不要緊張,不必太在意一次成績的得失,最大的敵人還是自己。 “雖然之後他找我談話的次數並不多,但每次都恰到好處地提醒我當下的問題,就是這樣,我特別感謝老師。 ”小高說。

“公益”理科男:沒有做不出的題,愛讀文史哲

人物:李嶽澤

畢業學校:上海中學

高考成績:539分(語文114,數學144,英語144,物理137;獲得北大線下60分加分優惠)

報考學校:北京大學

理科強人也愛看文史哲

課餘喜歡聽古典音樂、假期熱衷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同學眼裏的他總是那麼低調……他就是上海中學高三 班的李嶽澤,高考獲得539分好成績。

他初中就讀於浦東新區的張江集團學校,三年前,通過推優測試,順利進入上海中學。李嶽澤回憶道,他順利進入上海中學的理科班。 “我們學校的老師教學水平非常高,講課效率高,讓每位學生在課堂40分鐘內獲得最大的收效。進入高中後,學校開設大量的選修課程,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李嶽澤回憶道,每次選修課的課表公佈後,他都會選修一些人文學科,滿足自己的興趣發展。

和很多高中生一樣,課餘時間,李嶽澤喜歡聽音樂、參加體育運動。 “聽音樂是非常好的放鬆途徑,我特別喜歡聽古典音樂。”他笑道,儘管自己沒有學過任何樂器,但非常喜歡欣賞音樂。“我還選修了棒球課,提升了自己參加運動的興趣。”他補充道,課餘活動時間,他最喜歡和同學一起打羽毛球、棒球。

“他是一個興趣愛好非常廣泛的人,也是一位非常獨特的人。”上海中學的前任學生會主席沙利文回憶道,課餘時間,他非常喜歡戴着耳機,聽音樂,特別喜歡聽古典音樂。在課外閱讀方面,他的興趣也非常廣泛,不僅對歷史感興趣,也樂於看現當代文學,還經常借閱哲學書。

課餘熱愛參加公益活動

高中期間,李嶽澤參加上海中學團委志願者服務部,成爲其中的一員,經常參與組織學校的志願者工作。高一升高二的暑假,李嶽澤還和同學一起來到徐彙區長橋街道的一所農民工子女學校,輔導學生做作業,幫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這是一個非常低調的人。平時做事非常低調、務實。在團委工作時,他一直努力做好自己所承擔的工作,不願意在大家面前有太多的言語。”沙利文回憶道,李嶽澤是一位非常好相處的同學、合作伙伴。升入高三後,李嶽澤還擔任班級的勞動委員,他對班級的各種安排都樂於被同學們接受。

堅持選擇報考北京大學

高考成績發佈後,李嶽澤的初中同學紛紛發帖: “在初中,他就非常厲害,沒有做不出的題目。”張江集團學校的金慕華校長笑道,在初中,李嶽澤就一直擔任班長,還是學校的升旗手。 “不管在什麼地方,只要看見老師,李嶽澤都會非常認真地給老師敬禮。”金慕華回憶道,這是一個非常懂得感恩的孩子。現在,在初中學校,只要提起李嶽澤,所有老師都記得他。 “他是一位做事非常認真、有超強毅力的人。這些優秀的品行也成就了李嶽澤。”金慕華補充道。

高考填報志願時,李嶽澤毫不猶豫地填報北京大學。 “北大一直是我理想的學校,填報了經濟學院、元培實驗班。”他回憶道,高三,北京大學專門來上海中學挑選優秀學生,李嶽澤成功獲得學校推薦,並順利通過北大的專家面試,獲得北京大學的 “線下加60分”的優惠政策。

對於今後的四年大學生活,李嶽澤規劃道, “進入大學後,我會好好研究自己所學的專業,並利用課餘時間多參加社會實踐、多瞭解社會。”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