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性格決定患癌率?專家稱2類人最易患癌

性格決定患癌率?專家稱2類人最易患癌

來源:美型男    閱讀: 3.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別做拼命三郎,保命比革命重要

性格決定患癌率?專家稱2類人最易患癌

個性心理因素和癌症關係密切。在引發癌症的因素中,不良個性心理因素佔到了15%到20%。

有位女士,前一段時間找我看病,60歲剛出頭,她從1992年開始到2010年的18年間,總共生了四種癌,並且都是原發癌:一個肺癌、一個腎癌、左右乳腺先後都生癌。她沒有癌症家族史,她說她得癌是因爲她個性特別認真、特別較真、追求完美。例如:她對部下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不太放心,恨不得每回都重新做一遍;人際關係和家庭生活也因爲她的過分較真而不和諧。

城市裏女性的乳腺癌、卵巢癌患者,很多都是我們看起來的“好女人”。所謂“好女人”,是生活上沒有什麼壞習慣,工作上則是一絲不苟、認認真真,這些人往往工作壓力相對比較重,長期繁瑣的工作特點又造就了她們較真而又比較追求完美的個性,因此極易產生身心問題。

都說癌症與遺傳有一定關係。但臨牀上,“全家癌”以及“夫妻癌”也很常見,萬名癌症患者當中,約有10%是“夫妻癌”。這主要是由所有的家庭成員或夫妻雙方都生活在相近的家庭環境當中,以及有着相似的生活方式所導致的。

除遺傳和生活方式外,性格與癌症也有密切關係。易患癌症的人性格特點大致有兩類情況:一是過於較真的人,一是過於抑鬱、過於焦慮的人。所以,別做拼命三郎,“保命”比“革命”重要。有一些癌症患者,在工作上可以說是拼命三郎。比如說,胰腺癌患者很多都是因爲拼命工作,不斷給自己施加壓力,結果促使胰腺癌發作。肝癌患者發病前也有很多人在拼命工作。像這種類型的人,你要勸他:一個人活着的意義不僅是工作,還有其他一些有意義的事。人要學會去品味、體驗生活的其他樂趣,不然,人生沒有意義可言。總之,要讓他們痛定思痛、幡然醒悟:爲了革命,拼命工作,忘了生命,或者賠上性命,絕對不值得。#p#副標題#e#

減法生活,享受生命

現如今,發達國家開始講究“慢生活”,這也是一種“迴歸”。今天很多生活在大中城市裏的人,生活節奏太快,以致於國外近來經常有媒體呼籲:中國人爲什麼慢不下來?因此,要適度學會慢生活。所謂慢生活,就是適度放慢生活和工作的節奏。特別是那種拼命三郎的人,就應該這樣提醒他:生命沒有了,其他還有意義嗎?

2008年底,一個大學的辦公室主任來找我治療,她生的是晚期卵巢癌。她是複員軍人,原本身體非常好,也沒有什麼壞習慣,就是有時候身不由己,陪同時常常要喝點酒,但是從來不醉。她丈夫是這個大學裏的藝術系主任,在旁邊說:“我夫人每天一睜開眼,就要考慮一大堆事情,回家來還有做不完的事,天天風風火火的。”我就幫她分析,我說:“你這個辦公室主任,天天事務一大堆,壓力很重。這些事你只能做好,不能做壞。而且,許多情況下主動權又不在你手中,評價權也在他人手中。所以,你從事的就是典型的低迴報率、低成就感、低控制率的工作。”我建議她換一個工作,學會自我調節,學會慢生活。最後,學校安排她到圖書館工作。她自己也開始努力學會悠閒地生活,只上半天班,其他時間則做一些有趣的事。兩年多了,總體控制情況還不錯。不久前複診還悄悄告訴我,她剛剛去海外休假了,自我感覺好多了。

許多患者,我們追蹤他的生癌或復發歷程,可以發現他內心往往有一個死結,始終在起負面作用。其實你追求的、在意的很多東西,並不像你想像得那樣好,你也不是隻爲了這些才活着。

臨牀觀察表明:有些癌症患者,就是在反覆遭受挫折以後,過於糾纏於過去某個人和某件事無法釋懷,久而久之才生癌的。其實,癌症患者有很多情結是可以解開的,比如說某些挫折。人生總會有挫折,所以,對過去有死結的患者,可以幫助他分析原因,加以開解。

癌症治療,方法有很多種,不只需要手術、藥物、放化療,還需要正確的觀念。比如在中國,很多腫瘤患者可能不是死於癌症這個生物學危害因素,而是死於心理因素,死於對癌症的恐懼,或者知道得癌後就以淚洗面、自怨自艾。我們說“哀莫大於心死”,這是千真萬確的。因此,中國的腫瘤患者50%是被嚇死的傳言絕非空穴來風,而是對殘忍事實的一種揭示,這個嚇死是多麼冤枉的啊?#p#副標題#e#

臨牀發現,U字型現象要重視

在我看來,癌症是種典型的“內亂”,而不是侵略戰爭。行醫者和家屬們都應該永遠記住:“人”比“病”重要。敬畏生命、呵護生命應優先於征服疾病,控制指標、活下去纔是真正的硬道理。但對於癌症,大衆需要擺脫幾個誤區。

第一個:若不趁早治療,癌症就會馬上轉移。癌症的確需要早發現早治療,但並不是說,確診了癌,如果今天不開刀、不化療,明天就可能轉移。大多數癌症的發展是個慢性過程,但也確實有病人得知只能活三個月,就真的只活了三個月的。這是怎麼回事呢?因爲被“三個月”這個期限嚇着了,導致高度恐懼,寢食難安,生活規律完全打亂了。其實,癌症不是山洪暴發,其發生發展是個緩慢的過程,從第一個癌細胞發生癌變至少要5年到20年的時間,有的至少要20年。有時候癌細胞還會長期休眠,甚至不發展。

第二個:癌症的死亡都極爲痛苦。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爲臨牀上,很多癌症患者最終是死於其他因素,有的老人甚至是自然死亡。有70%—80%的患者屬於自然死亡過程。當然過度治療的患者可能會死得比較痛苦,因爲反覆遭受折磨,機體功能減弱,正不御邪了。

第三個:癌細胞分裂得很快,病情會急速擴大。這是人們自然聯想的錯誤結論。通常,癌症的分裂並不是很快,只有到後期進展期,它纔會瘋長。如果病人心理壓力大,對癌症特別恐懼,再加上其他致病因素,就可能覺得病情進展太快,導致癌症患者死亡過程比較痛苦。其實,癌症抗爭是人的正常細胞與異常細胞的抗爭,如果你的身體機能弱的話,癌細胞長得就更快了。

第四個:動手術必須徹底,才能斬草除根。這個觀點以前不僅僅老百姓確信無疑,而且,也是專業人士的定見。人們產生了一個極端措施:“我一定要想盡辦法,把它趕盡殺絕”。其實,世界衛生組織21世紀初就總結說,化療對腫瘤的有效率大概是5%左右,就是說,它能夠控制5%的癌症。人們不能把大部分希望放在這上面。

我做了幾十年的腫瘤防治,覺得有一個現象必須重視。腫瘤治療當中,有一個U字型現象。什麼叫U字型現象?有錢、有地位的人,死得快死得早。沒錢的人也麻煩。也就是U字的兩端都難治,中間這一段活得最好。爲什麼呢?因爲他能夠接受基本的治療。爲什麼沒錢的人得了癌症活得不好?因爲缺錢,所以沒法接受基本治療。爲什麼有錢、地位高的人,反而容易出問題?因爲建議太多、資源太多、能嘗試的治療方法也太多,最後反而因反覆瞎折騰而死。

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現代人壓力越來越大,很多人長期受到慢性疲勞的困擾。雖然不會直接危害人們的生命,但長期疲勞仍然會帶來嚴重的健康隱患,甚至誘發癌症。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教授、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腫瘤科徐建芳主任醫師、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腫瘤外科孫凌宇博士都指出,千萬別讓勞累成爲癌症滋生的溫牀。

上海市進行的一項“萬名癌症患者整體康復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在癌症誘因的自我分析中,36.6%的患者認爲是過度勞累而誘發,7.1%的病人認爲是工作壓力過重誘發。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的一項研究也指出,過度勞累容易誘發癌症,許多罹癌的人回顧發病前兩三年,通常是身心處於極大的壓力之下。

勞累之所以會誘發癌症,孫凌宇認爲,人的身體長年處於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狀態,免疫機能因此削減,使身體修補DNA的能力下降,罹患癌症機率明顯提高。在最容易被累出的癌症中,淋巴瘤首當其衝,過度勞累導致血液透支,由於某種代償機制,淋巴系統自動調節補充,導致淋巴無限增生,央視新聞主播羅京就是典型。

石遠凱說,年輕人的免疫系統處於發育過程中,需要不斷適應外界的變化,因此壓力、勞累等都容易導致其產生惡性改變。除了淋巴瘤,孫凌宇還介紹,肝癌、肺癌等也被列入累出來的癌症前三名。過度勞累雖不直接導致癌變,但會導致肝病、肺病反覆發作、不斷加重,並最終誘發癌症。

因此,專家建議,預防癌症,生活中要勞逸結合,健康膳食。不要過度勞累,加班不要太晚,工作時間不要過度緊張,每天保證8小時睡眠,週六日保證一定的休閒時間、健身活動,以調試心情。此外還要戒菸限酒,不過多地吃鹹而辣的食物,不吃過熱、過冷的食物,少吃紅肉、蛋黃、乳酪,多吃蔬菜、海帶、綠色食品;生活要規律,避免通宵的遊藝活動。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