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這四類人最易患癌 需做好防癌體檢

這四類人最易患癌 需做好防癌體檢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各類腫瘤高風險人羣

這四類人最易患癌 需做好防癌體檢

■腫瘤高發地區居民

■有吸菸、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

■四十五歲以上

“我年年體檢都顯示沒問題,爲什麼一發現不舒服,就已到癌症中期甚至晚期?”在腫瘤患者中,有此疑惑的人並不少見。記者獲悉,常規體檢的主要篩查目標是慢性病和基礎疾病,對腫瘤難以做到早期發現。腫瘤防治專家指出,對四類有腫瘤高發風險的人士而言,“防癌體檢”才能起到準確追蹤癌變早期信號的作用。

年來,國內陸續有體檢機構開展“防癌體檢”。它和常規體檢相比有何特殊之處?該如何根據生活因素、職業、性別、家族病史、地域、所涉病種,設計符合自己的檢查項目?做防癌體檢時要注意哪些事項?本報特邀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專家爲您解惑。

醫學指導/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常務副院長廖振爾教授

文/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陳鋆

防癌體檢可量身定製

防癌體檢項目不少,該如何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量身定製?廖振爾指出,首先要根據生活因素、職業、性別、家族病史、地域,來評估最可能面臨的腫瘤風險,然後選擇相應的檢查項目。

參考案例1

一位45歲男性,平時身體健康,堅持鍛鍊,但有抽菸的習慣。專家分析,這一類型的男性面臨的最大風險是患肺癌,建議進行肺部低劑量CT篩查,並做彩照檢查肝膽脾胰甲狀腺等臟器,考慮到他已進入前列腺癌高發年齡段,可以做前列腺特異抗原(PSA二項)進行篩查。

此外,還應抽血檢查CEA,篩查腸癌和胃癌。如果他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由於鼻咽癌患病風險比較高,還要加上電子鼻咽內窺鏡、EB病毒篩查。

上述套餐大概花費兩千元左右。在經濟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只做低劑量CT篩查肺癌即可。

參考案例2

女性55歲,廣東人,經常有應酬,擔任管理層,工作壓力大,開會時常受二手菸毒害。專家建議可以抽血檢查EB病毒抗體(VcA- IgA、EA-IgA)、AFP(甲胎球蛋白)篩查肝癌風險、檢查CEA(癌胚抗原)篩查腸癌、胃癌和肺癌,還可以檢查CA15-3(乳腺癌相關)、CA125(卵巢癌相關)、CA199(腺癌相關)、SCC(鱗癌相關),加上婦檢、乳腺彩超、盆腔彩超以及胸部低劑量CT、甲狀腺彩超。#p#副標題#e#

參考案例3

男性49歲,常飲酒,有肝硬化,則應做AFP(甲胎球蛋白)、肝功能等血液檢查。由於他有肝硬化,發展爲肝癌的風險較大,要做肝膽脾胰彩超看硬化程度;如果經濟條件好,則可以選擇做肝臟CT平掃加增強。

宮頸癌篩查前三天別過性生活

據瞭解,國際上通行的防癌體檢採取預約式、一站式服務,並根據體檢結果,向體檢者提供家庭醫生式諮詢服務。廖振爾指出,腫瘤往往具有家族遺傳性。一旦家族中有人查出腫瘤,其他人需不需要做檢查,可以由專業人士進行評估。

接受防癌體檢時需要提前做哪些“功課”?“防癌體檢需要提前預約,一般可以在半天之內完成檢查,3天左右出體檢報告。”不過篩查消化道腫瘤時,胃腸鏡如發現息肉、腫塊等,需要進行活檢,體檢報告通常需要5~7天。

就病種而言,宮頸癌篩查前三天不要過性生活。感冒痊癒後,再做鼻咽癌篩查,否則感冒也會使EB病毒檢測結果顯示爲陽性。做肝膽脾彩超篩查腫瘤需要空腹,在檢查前一晚十點以後應停止進食,但可以適當補充水分,否則會導致血液中膽紅素偏高,影響血液檢查項目的精確度。

廖振爾強調,防癌體檢是針對健康人羣、高危人羣的防癌篩查,重在揪出尚未被察覺的腫瘤蹤跡。如果身體相應部位已經出現不適時,則應該馬上到專科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常規體檢難尋“癌蹤”

爲什麼常規體檢常讓腫瘤成爲“漏網之魚”?“因爲常規健康體檢和腫瘤早期篩查是兩個概念。”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常務副院長廖振爾教授指出,常規健康體檢重在檢查體格,防範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和基礎疾病,而沒放在癌症早期篩查方面。

常規健康體檢所用的設備難以發現早期腫瘤的蹤跡。腫瘤從一個細胞發展成一個直徑0.5~1釐米左右的實體瘤,通常需要八至十年。早期因體積太小,難以被B超、X光檢查所發現。例如常規體檢要拍X線胸片,如果肺癌病竈只有芝麻大小,根本發現不了。等到患者因血痰、胸痛等明顯症狀來檢查時,腫瘤往往已經長得比較大,失去早期干預的最佳時機。

近年來,我國各類腫瘤的發病率不斷走高、發病年齡則呈年輕化態勢。“衛生部要求大型腫瘤防治機構要‘防治並重’,針對健康人羣高危人羣開展進行腫瘤的早期篩查。”廖振爾表示,防癌體檢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防癌體檢更具針對性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防癌體檢是一個新鮮事物。“它與常規體檢的最大區別,一是檢查設備和項目,二是解讀檢查報告的人選。”廖振爾舉例說,常規體檢通常用X線胸片篩查肺癌,而防癌體檢採用的是低劑量CT,更有利於發現早期小病竈。健康體檢做耳鼻喉檢查用的是間接鼻咽鏡,而防癌體檢用的是電子鼻咽內窺鏡。在檢查項目設置上,防癌體檢更具針對性,根據腫瘤患病風險“量身定製”。例如肝癌可查甲胎球蛋白(AFP),腸癌、胃癌可查癌胚抗原(CEA),有乳腺癌風險可查彩超、有消化道腫瘤風險可查胃腸內窺鏡等。

許多人都有經驗:檢查結果是否準確判斷是否患有疾病,除了儀器,更重要的是看誰來解讀檢查報告。防癌體檢由經驗豐富的腫瘤專科醫生來解讀分析,從而更有利於揪出腫瘤的蛛絲馬跡。例如鼻咽癌初篩過程要查VcA- IgA、EA-IgA兩項,如果爲陽性,還要進一步做定量分析、電子鼻咽鏡檢查、活檢來鑑別是炎症、良性腫瘤,還是惡性腫瘤引起的。

年齡不是防癌絕對門檻

廖振爾指出,四類人應該進行防癌體檢,而且最好能做到每年一檢。

首先是各類腫瘤高風險人羣,如頻繁接觸致癌物質、有家族病史等。以女性宮頸癌爲例,有頻繁性生活、多性伴等性活躍人羣比其他女性更容易患宮頸癌。

其次是腫瘤高發地區的居民。以廣東爲例,中山、四會等西江流域鼻咽癌高發,潮汕地區食道癌高發,上述地區居民應定期篩查相應的腫瘤。

再次是有吸菸、喝酒、壓力過大、過度疲勞等不良生活習慣。吸菸已被證明是肺癌等多種腫瘤的高危誘發因素。

最後是處於腫瘤高發年齡段即四十五歲以上。近年來,腫瘤發病已呈年輕化態勢,“五十而知腫瘤”現象屢見不鮮,應該提前防範。

不過,年齡並非絕對門檻。例如一些癌症高發家族成員,患癌的風險相對高過普通人,沒到腫瘤高發年齡也應定期進行防癌體檢。有一名14歲少年因外婆患鼻咽癌,到醫院進行鼻咽癌篩查體檢,結果也被查出早期鼻咽癌。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