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檢測環節出漏洞 沃爾瑪售病害豬排

檢測環節出漏洞 沃爾瑪售病害豬排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檢測環節出漏洞 沃爾瑪售病害豬排

昨日有媒體消息稱,達州市畜牧食品局對今年以來查獲的多起經營病死豬牛肉等產品予以曝光,達州沃爾瑪也因經營病害豬排骨被通報,且該批問題豬排所用的檢疫證明編號對應的居然是雞產品。

業界對此指出,在零售行業內,零售商普遍缺乏供貨和驗貨管理,很多時候只驗數量和品種,如果遭遇存心換貨的供應商,往往會引發質量問題。

下架問題豬肉

據悉,達州市城區畜牧部門在對沃爾瑪例行檢查時,發現沃爾瑪超市的凍庫內儲存有部分呈深紅色的豬排骨。隨後,執法部門立即查封了庫房中同批次的豬排骨94.2公斤和106公斤灌香腸的豬碎肉。

進一步檢查中,執法部門發現沃爾瑪超市一共購進該批次豬排骨500公斤,已有405.8公斤以22.83元價格售賣。後經對查封的豬排骨檢測,認定該批產品系病害動物產品。而超市提供的該批次檢疫合格證明編號,執法部門通過與成都市龍泉驛區動監所覈實,該檢疫證明編號對應的應該是雞產品,而非豬排骨。

沃爾瑪中國區昨天表示,其已成立由總部指導的工作小組,並已在事發時下架所涉批次豬肉產品,就該批次商品停止了與相關供應商的合作。同時,其正在與達州政府部門保持積極溝通,對此事進行進一步覈查。

這已不是沃爾瑪第一次因爲生鮮食品問題而發生風波,此前沃爾瑪重慶門店因涉出售假冒綠色豬肉而被處罰,其實,沃爾瑪重慶地區的門店在5年內被處罰了20多次,基本都是涉及食品方面的問題,比如過期板鴨、無保質期和生產日期的牛肉乾、鍋巴等。

供驗貨存問題

“通常我們都是點數品種和數量,至於合格證,我們就看供應商公司的檢驗檢疫證明,只要對方能提供相關證明,就讓商品進店上架。有些規模大的賣場,甚至有時連品類都懶得點數,僅覈對數量,因此時不時有供應商將好貨、次貨衝在一起裝箱,零售商根本驗不出來。”一位具有長年賣場管理經驗的沈先生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上述沃爾瑪病害豬排事件中,該批次豬排檢疫證明編號對應的是雞產品,很可能就是供應商明知道拿不出問題豬排的相關證明,於是將雞產品的證明作爲“馬甲”穿在豬排身上來矇混過關。

據瞭解,在賣場驗貨過程中,肉類商品是點數斤數的,只看分量,這更給了供應商濫竽充數的機會。

同樣在華西地區,日前沃爾瑪華西區總監田武星對媒體表示,“在成爲供應商以後,我們會有第三方的專業公司到合作伙伴的工廠、作坊,去進行一個現場衛生條件等方面的審查,確保熟食、本地生產的食品安全可靠。”

一位曾經送檢過商品的外資零售商業者坦承,零售商檢測環節有幾個操作問題:首先是檢測的商品。假如是檢樣品,那基本上供應商給零售商的都是最好的貨,根本檢不出問題;假如是抽檢,則要看概率了。第二,檢測費用極高。一個商品假如有10個指標要檢,收費是按指標計算,通常一個指標要收費1000元~2000元不等,一個商品就要花費數萬元,一個賣場有幾萬種商品,代價巨大,沒有一家零售商可做到全面檢測。第三就是檢測的滯後性。很多生鮮商品需冷藏,爲保證第二天一早開門就可售,通常凌晨2點到5點間生鮮食品陸續送到,這類貨立即被放入冷藏貨櫃,等檢測人員9點上班再檢,很多生鮮貨早就售出了。

擴張綜合徵

第一零售網創始人丁利國指出,在上述背景下,一旦供應商不誠信,則零售商很難監管。在海外有嚴格的法律,假如發生假貨次貨問題,則供應商會被罰款上億美元,所以供應商的誠信是其自己生存的砝碼。但中國的相關處罰力度不夠強大,加之賣場要收取各類費用,爲讓自己的毛利高一點,有些供應商難免做各種“小動作”。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算上收購品牌好又多,沃爾瑪目前在中國市場有370家左右門店,且每年以40多家新店的速度擴張,是目前外資零售商中,在華門店數量最多且擴張最快的。據瞭解,家樂福每年新開店維持在20多家,沃爾瑪的擴張速度是家樂福的2倍。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沃爾瑪進入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較晚,因而其在這類城市門店不多,其將更多的門店擴張目光放在二三線甚至三四線城市。

“除了幾個大品牌是全國供貨,很多商品尤其是生鮮食品,零售商都採取本地採購,本地供應商質素良莠不齊,假如遇到心懷不軌者,就容易發生問題商品糾紛。過快的擴張給了沃爾瑪很大管理壓力,尤其是三四線城市的管理難度更大。”沈先生指出。

是否所有零售商都無法管理供應商呢?其實不然,有部分時尚新型便利店業者正嘗試獨家對應供貨方式,其部分商品採取同品類只與一家供應商合作,但該供應商也只與該零售商合作,這種“一對一”的關係迫使供應商必須提供真貨好貨,否則一旦出現問題終止合作,則該供應商等於失去所有的生意。但業界坦言,賣場商品品類太多,全部都“獨家合作”是不現實的。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