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隔代寄養現象越來越多 普遍源於經濟壓力等

隔代寄養現象越來越多 普遍源於經濟壓力等

來源:美型男    閱讀: 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眼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因工作繁忙、經濟壓力、離婚等原因無力撫養孩子,將孩子的生活、教育等責任託付給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這種現象被稱爲“隔代寄養”。

隔代寄養現象越來越多 普遍源於經濟壓力等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題客網,對全國31個省(區、市)16214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7.8%的受訪者坦言目前年輕人將孩子隔代寄養的現象普遍,其中38.0%的人認爲“非常普遍”。受訪者中,70後佔20.1%,80後佔50.0%;51.8%的人有孩子,其中12.8%的人把孩子隔代寄養。

爲何隔代寄養現象越來越多

吳成和王青在2010年有了孩子,由於剛到北京打拼不久,工作都很忙,再加上他們還住單位宿舍,帶孩子很不方便。所以,孩子剛滿月就被寄養在福建泉州的婆婆家。

“現在寶寶快兩歲了,我們跟她相處的時間一共只有兩個月。哪個父母不希望孩子在自己身邊長大?但我們的時間、經濟、居住條件都不允許。”王青說。

對於隔代寄養,王青的婆婆田女士則表示非常願意,“趁現在我還能動,就給他們分擔一下壓力。再說,我很喜歡小孩,巴不得多帶幾個呢。”

“把孩子交給老人帶是因爲實在沒辦法。”河北省秦皇島市市民李雙波,曾想送孩子去託兒所,但孩子不到兩歲,託兒所嫌孩子小不肯收;想找保姆帶,但好保姆難找。

導致隔代寄養現象出現的原因有哪些?調查顯示,80.8%的人首選“工作繁忙”;其次是“經濟條件有限”(51.5%);排在第三位的是“老人有大量空閒時間”(45.3%)。

其他原因還有居住條件有限(43.4%)、老人希望代養孩子(34.2%)、年輕父母缺乏育兒知識經驗(31.6%)等。

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副教授鄭丹丹表示,現在大部分年輕父母都是上班族,很難兼顧工作與育兒。同時,社會上的幼兒養育機構不足,提供的服務不能滿足需求,所以長輩們成爲所謂的育兒最佳人選。

鄭丹丹指出,當前社會化養老方式的不足,也讓老人更多地考慮家庭養老,這就使養老文化中產生了一種“交換邏輯”:不少老人需要爲子女養育第三代,作爲將來讓子女養老的一種額外投資。

“我現在才明白,養孩子遠比生孩子重要,可現在後悔來不及了”

15年前,山東威海市市民田曉雲與丈夫一起到韓國打工,將兩歲的兒子留給母親撫養。在海外賺錢不易,田曉雲只能每月給孩子打一次電話,每兩年回家一次。10多年後,她回到兒子身邊,兒子對她非常冷淡,她提的建議兒子都聽不進去,有什麼事只願跟外婆說。“我現在才明白,養孩子遠比生孩子重要,可現在後悔來不及了。”

隔代寄養會導致哪些問題?調查中,67.0%的人直言這會妨礙親子溝通;59.7%的人認爲老人容易忽視孩子的教育;53.4%的人擔心孩子容易任性叛逆;49.0%的人擔心孩子性格容易懦弱內向;47.7%的人認爲將影響孩子活力;45.9%的人認爲孩子來到父母身邊後,較難融入新環境;還有39.8%的人表示,這也給老人們造成負擔。

鄭丹丹認爲,父母長期與孩子分離,會導致親子關係疏遠,甚至存在溝通障礙。同時,如果老人與年輕父母存在較大育兒差異且溝通協調不足,很可能在三代人間產生矛盾衝突。

“隔代寄養帶來更多的是負面影響。”上海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系教授李燕認爲,首先,孩子容易產生被拋棄感,感到不被父母愛和接受。在將來的人際關係中,他們可能冷漠、敏感、不自信和自我價值感較低。其次,老人容易溺愛、過度保護孩子,這將造成孩子任性驕橫或懦弱。同時,由於老人腿腳不便,孩子活力受限,也不利於孩子獨立勇敢、探索自主精神的培養。

“對於父母來說,缺少養育孩子、與孩子相處的經驗,可能會導致“繁衍感”缺失,這是一個很嚴重的缺陷。”李燕說,“繁衍感”能使年輕父母更深入地理解個體的成長,體驗孩子的成長給自己帶來的快樂,進而對生活有更深入的理解,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真正成熟起來。而對於老人來說,他們爲了照顧孩子將喪失自由和其他的生活樂趣。一旦孩子長大離開自己,老人會感到更多的失落與孤獨。同時,他們已錯過或難以進入同齡人退休後形成的圈子。

調查顯示,57.6%的人認爲隔代寄養弊大於利,11.1%的人表示利大於弊,18.6%的人選擇旗鼓相當,還有12.8%的人覺得不好說。

72.4%的人建議父母儘量多陪伴孩子

雖然遠在日本工作,吳萍卻時常和在廈門爺爺家的兒子聯繫。除了每週定時打電話、視頻,吳萍每月會給兒子寫信,告訴他自己在日本生活的點滴和對兒子的想念。她還會給兒子寄有趣的小禮物,例如各種主題的日本地鐵卡、親手做的櫻花標本等。令她欣慰的是,兒子至今保留着當年的每一封信與禮物,還常常叮囑他們不要太累了。

對於隔代寄養所帶來的問題,72.4%的人建議父母儘量多陪伴孩子;62.9%的人希望父母儘量親自教養孩子;58.5%的人建議父母拓寬與孩子溝通的方式,如電話、視頻、寫信等。

“早期的親子關係非常重要,它將影響孩子未來的人際關係模式,影響他們未來與朋友、配偶甚至與自己孩子的相處方式,以及對世界的態度。”李燕建議,父母下班後要多抽時間與孩子相處。倘若身處不同城市,父母也要每天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告訴孩子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對他(她)的愛。

“一定要保證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穩定的一對一關係。千萬不可隔段時間,換一個寄養地方。對於代爲撫養的老人,要給予完全的信任與支持。針對教育方式的不妥之處,年輕父母要委婉地提出建議,避免衝突。”李燕說。

調查中,52.0%的人認爲應及時和老人溝通教育方式;41.6%的人期待社會爲年輕父母減負。

民意中國網一位網友希望,年輕人所在的單位能針對現實情況興建幼兒園,這樣可以避免很多隔代寄養問題,使年輕人有更多精力投身工作。當前在北京、廣東、甘肅、陝西等地,都已出臺政策鼓勵企事業單位興辦幼兒園,關鍵是如何落實。

鄭丹丹呼籲,社會應給予年輕父母更多幫助。例如,現在的幼兒養育機構應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提高數量,擴寬服務範圍,針對當今年輕父母需要兼顧工作及幼兒的現狀,延長開園時間。同時,還可以以社區爲單位,對片區內的孩子進行統一照顧。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