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言名句 > 佳句美文 > 按摩3個穴位輕鬆解決胃病

按摩3個穴位輕鬆解決胃病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現代人的生存壓力過大,經常工作忙碌到忘了吃飯,或者是隨便解決吃飯問題,晚上回家之後又大魚大肉,久而久之胃病就出來了。胃病如果沒有調理好的話,會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所吃的食物的營養沒有辦法吸收。那麼,中醫中有沒有什麼辦法調理胃病呢?下面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按摩3個穴位輕鬆解決胃病

 

消化不良或者是腸胃有問題的人一般都會出現腸胃道消化不良的情況。這在中醫中認爲,通過穴位按摩,可以起到調整胃的機能,還能鎮痛、降逆氣化濁氣,從而達到養生的效果。

下面給大家介紹三個養生穴位,幫助大家解決胃脹這個麻煩的事。

內關穴

仰掌,手腕往手肘的方向約三橫指(約2寸)的距離處,在中間二骨兩筋之間。胃脹或者有吃東西好像梗在胸口下不到胃部去的感覺,按一按此穴,氣機調暢就通了。

中脘穴

中脘穴位於肚臍上正中線4寸,約五橫指處。按摩這個穴位對各種胃痛、食道逆流、打嗝、穿露臍裝着涼引起的胃痛以及胃氣衝心而感到的胸悶等都可以起到緩解作用,治療效果可以說是非常好。

足三裏穴

在膝蓋下外側,約四橫指(約3寸)的小腿脛骨外側有一凹溝處,這是強壯穴,力度按大一點,痠麻的經絡傳感可到腳背。按摩本穴可治一切腸胃消化系統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脹胃痛。

中醫養胃方法多

俗語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可見調養的重要。中醫養胃是根據人的不同體質、不同季節、所患的不同胃病進行辨證調養,以達到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儘快康復、減少復發的目的。

根據辨證論治的原則,採取“寒者溫之、熱者寒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的方法,調節患者的體質,並根據“通則不痛”的原理以理氣、活血、和胃、止痛,達到治療的目的。俗語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可見調養的重要。中醫養胃是根據人的不同體質、不同季節、所患的不同胃病進行辨證調養,以達到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儘快康復、減少復發的目的。

中醫養胃方法頗多,概括起來有以下這樣。

中藥調養護胃法

常用的養胃中藥有茯苓、白朮、黃芪、人蔘、淮山、薏米、靈芝、黃精、刺五加、沙蔘、大棗、甘草等。

按摩3個穴位輕鬆解決胃病 第2張

鍼灸推拿法

針推法是養胃的有效方法,鍼灸能促進胃腸蠕動,可每晚灸足三裏及中脘穴,亦可針刺足三裏,有顯著的養胃功效。也可自我推拿胃腹部(兩手相疊,於上腹部作順、逆時針方向揉摩各30-50次),提高胃動力和免疫功能。每天早晚兩次,養胃作用顯卓,能治病防病。

自然療法

一是飲食調理。食宜清淡、溫熱熟軟,多吃豆油、菜油、青菜、水果、豆類製品、粗糧等,令大便通暢,脾胃和健。飲食要有節制和節度。二是精神調攝。情志刺激可損傷脾胃,故調攝精神是養胃的重要條件之一,可用各種方法使情志怡暢,如寄情於各種文藝、書、畫、花卉、會友清談等,使精神愉快,食慾旺盛。三是運動養胃。適當的運動有養胃健脾之功,運動不僅能鍛鍊肌肉四肢,而且能增強脾胃健運功能,促進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散步、慢跑、保健操、跳舞、太極拳、太極劍等。

食物大作戰拯救你的老胃病

勞勞碌碌的我們,總是被許多事情耽擱着,而找不到一個養護自己身體的好時機。但是,我們都知道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如果太自信自己是很健康的,並且過着很不規律、沒有戒指的生活,那麼再好的身體也會被你一步步搞垮。身爲新世紀的新新人類,我們快快行動起來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健康吧。最簡單的一招就是從養腸胃開始。

中醫如何保養腸胃

腸胃的健康可以從飲食與穴道按摩來加以改善,中醫提供了一些簡單易行的保健法。

腸胃道、消化系統的問題在中醫是屬於“脾胃”的範疇,“脾”在中醫裏,不是隻有西醫所說的脾臟器官,還包括了胃和整個大小腸系統。

脾屬土,應該保持在乾燥的狀態,如果脾胃過溼,身體就會失調,如拉肚子或腹瀉。

緊張或生活壓力大的人爲什麼容易腸胃不舒服

心火過旺或肝氣鬱結

中醫用相生相剋的概念解釋五臟六腑的關係,五臟有“肝、心、脾、肺、腎”,在相生的部份,是“肝生心、心生脾”的關係,因此,肝和心也會影響脾胃的功能。

中醫所指的心,除了心臟,還包括自律神經和腦神經,所以工作壓力大的人,容易“心火過旺”,心火過旺也會影響脾胃。

此外,肝主調達疏通,當一個人鬱悶想不開時,肝氣就會不順,所謂“肝氣鬱結”。肝火如果太旺,就會干擾到其他臟器,腸躁症就是個好例子,從肝影響到脾,是中醫所說的“肝木克脾土”。

因此,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醫生們都建議腸胃經常不舒服的人,要放鬆心情,或找到紓解壓力的好方法。

按摩3個穴位輕鬆解決胃病 第3張

不要吃太多寒性食物

在飲食方面,除了定食定量的基本原則,中醫還建議,飲食的寒熱要適宜。

醫師解釋,飲食的寒熱不只是溫度上的寒熱,還包括食物屬性的寒熱。如西瓜和海鮮都屬寒涼,有些腸胃較弱的人,一吃就拉肚子。

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碰到寒性食物,有些人可能因爲個人喜好或飲食偏差,特別會吃到寒涼食物,而且常不知不覺吃過量。

中醫師都建議,腸胃較弱的人應該試著去了解不同食物的屬性,避免太多的寒性食物,否則對胃腸是很大的負擔。

脾胃已受損者,飲食更應該節制。水果、果汁或飲料是生冷之物,不宜多吃。麪包、饅頭或養樂多等發酵食品,也不適合已經有痰溼的病人。油炸或燒烤的食品容易上火,更不能多吃。

中醫師表示,在溼熱的環境,生冷和燥熱的食物都不宜多食,米飯五穀雜糧,以及溫和的熟食才健康。

姜是一個好食物

除了不要吃過量的寒性食物,中醫表示,姜是很好的食物,值得推薦。

姜也是中藥的一種,能健脾利溼,姜皮有輕微的利尿作用。姜也可以輕微地刺激胃酸的分泌,有助消化,但又不會過度刺激腸胃道,這也是爲什麼有些人在緊張、噁心或嘔吐時,喝一點薑湯可以舒緩。輕微的腹瀉,喝些薑湯也有效,因爲它能抑制平滑肌過度收縮。

姜是衆多食物中對身體最有幫助的,在日常飲食中,它常常是最佳佐料。如炒海鮮時放姜,除了去腥,最重要的是去海鮮的寒性。

姜是熱性,只有在吃過量的時候纔會口乾舌燥、喉嚨有輕微的疼痛。

柔軟的運動對胃腸十分重要

中醫的書籍記載,古時候有一種“五禽戲”,是模仿動物外型所做的一個柔軟操,類似現在所知的八段錦。

柔軟操能紓緩筋骨,促進血液循環,放鬆腸胃道,減少不正常的收縮或痙攣,降低腸胃道的疾病。

太極拳也是很好的選擇,散步也不錯。中醫有句話:“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吃完飯,稍微走一下,配合腸胃蠕動的節奏,就能幫助消化,減少腸胃的負擔。

保養腸胃有方法,那就是放鬆心情、三餐定時定量、不要吃太多寒性食物、多做柔軟運動,就能擁有舒適健康的生活。

六款中醫養生藥膳讓你遠離胃寒的煩惱

1、老薑茶

材料:紅茶6克,老生薑10克,蜂蜜適量。

製作:將紅茶葉與老生薑加清水煎茶,待溫時,調入蜜糖飲用。

功效:溫中散寒,健胃消食。適用於寒邪所致胃痛。

注意:溼熱型胃痛不宜用。

因此,在氣溫變冷的時候,宜進食溫中散寒之品祛除寒邪,給胃部溫暖,可減少胃壁的肌肉收縮痙攣,常可使胃痛得到緩解。

2、良姜粥

材料:高良薑末15克,大米100克。

製作:先將高良薑末置粥鍋內,並加入清水2000毫升,用中火煎至1500毫升,去良姜渣,再放入洗淨大米用文火煮成糜粥。溫熱服食。

功效:本粥能溫胃行氣,散寒止痛。適用於脾胃虛寒或感受風寒引起的胃痛。

注意:本粥不宜冷服。

3、肉桂砂仁燉牛月展

材料:肉桂3克,砂仁6克,陳皮3克,鮮牛月展250克,生薑3片。

製作:先將肉桂颳去粗皮,砂仁打碎,陳皮、生薑洗淨。牛月展洗淨切塊,飛水去羶味。然後把全部材料放入燉盅內,加涼開水適量,隔水燉2小時,調味食用。

功效: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注意:溼熱胃痛不宜食用本燉品。

4、白胡椒釀紅棗

材料:紅棗5個,白胡椒10粒。

製作:先將紅棗洗淨去核,白胡椒略打裂開。然後在每個已去核的紅棗內放入白胡椒2粒,待煮飯時,放在飯面上蒸熟食用。

功效:溫中補脾,暖胃止痛。適用於寒性胃痛。

5、薑汁牛肉飯

材料:鮮嫩牛肉75克,薑汁適量,大米120克,糖、酒適量。

製作:先將嫩牛肉洗淨剁成肉糜,加入薑汁及酒、鹽、糖、油醃一下。然後,將大米洗淨煮飯,水分將干時,放入醃好之牛肉,文火焗透即可。

功能:滋補溫中,散寒醒胃。適用於脾胃虛寒、中氣不足的胃痛患者。

6、胡椒羊肉湯

材料:羊肉150克,胡椒10克,陳皮6克,生薑15克。

製作:先將羊肉洗淨切塊,起鍋爆香。然後把胡椒、陳皮、生薑洗淨,與羊肉一起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煮1~2小時,調味食用。

功效:溫中助陽,散寒止痛。適用於脾胃虛寒的胃痛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