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言名句 > 名人語錄 > 餘秋雨個人經典語錄

餘秋雨個人經典語錄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餘秋雨中國著名文化學者,理論家、文化史學家、散文家。YJBYS小編精選的餘秋雨個人經典語錄,希望大家喜歡。

餘秋雨個人經典語錄

1,能夠慢慢培養的不是愛情,而是習慣。能夠隨着時間得到的,不是感情而是感動。所以愛是一瞬間的禮物,有就有,沒有就沒有。但反過來說,愛和婚姻實際並不是一回事情,並不是所有的愛情都要結婚的,也不是所有婚姻都有愛情的。

2,每個人都有年輕的時候,有過輝煌燦爛的時候,人上年紀就會自然熄滅往常誤以爲燦爛的浮火,往日裏一切愛恨情仇隨風消逝,只留下抹不去的痕跡,我們因而懂得了許多不願深究的道理。我愛你!不是簡單的說辭,是彼此心甘情全身心地付出和給予。有愛才會使我們的人生更加完美。

3,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目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樂,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四周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喧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泊,一種無需聲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

4,你可以沉默不語,不管我的着急;你可以不回信息,不顧我的焦慮;你可以將我的關心,說成讓你煩躁的原因;你可以把我的思念,丟在角落不屑一顧。你可以對着其他人微笑,你可以給別人擁抱,你可以對全世界好,卻忘了我一直的傷心。你不過是仗着我喜歡你,而那,卻是唯一讓我變得卑微的原因。

5,如果你想要一樣東西就放它走。如果它能回來,那麼它就永遠是你的;如果它不能回。

6,你的過去我來不及參與,你的未來我奉陪到底。

6,有時候,我們感覺走到了盡頭,其實只是心走到了盡頭。再深的絕望,都是一個過程,總有結束的時候,迴避始終不是辦法。鼓起勇氣昂然向前,或許機遇就在下一秒。幾米說過,我總是在最深的絕望裏,看見最美的風景。

7,羅丹說,什麼是雕塑?那就是在石料上去掉那些不要的東西。我們自身的雕塑,也要用力鑿掉那些異己的卻以朋友名義貼附着的雜質。不鑿掉,就沒有一個像模像樣的自己。

我們對這個世界,知道得還實在太少。無數的未知包圍着我們,才使人生保留迸發的樂趣。當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確解釋了,這個世界也就變得十分無聊。

8,一切美麗都是和諧的,因此總是渾然天成,典雅含蓄。反之,一切醜陋都是獰厲的,因此總是耀武揚威,囂張霸道。如果沒有審美公德的佑護,美永遠戰勝不了醜。

9,至今記得初讀比利時作家梅特林克<卑微者的財寶>時所受到的震動。他認爲,一個人突然在鏡前發現了自己的第一根白髮,其間所蘊含的悲劇性遠遠超過莎士比亞的決鬥毒藥和暗殺。這種說法是不是有點危言聳聽?開始我深表懷疑,但在想了兩天之後終於領悟,確實如此。第一根白髮人人都會遇到,誰也無法諱避,因此這個悲劇似小實大,簡直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而決鬥毒藥和暗殺只是偶發性事件,這種偶發性事件能快速置人於死地,但第一根白髮卻把生命的起點和終點連成了一條綿長的邏輯線,人生的任何一段都與它相連。

10,人類最愛歌頌和讚美的是初戀,但在那個說不清算是少年還是青年的年歲,連自己是誰還沒有搞清,怎能完成一種關及終身的情感選擇?因此,那種選擇基本上是不正確的,而人類明知如此卻不吝讚美,讚美那種因爲不正確而必然導致的兩相糟踐;在這種讚美和糟踐中,人們會漸漸成熟,結識各種異性,而大抵在中年,終於會發現那個‘唯一’的出現。但這種發現多半已經沒有意義,因爲他們肩上壓着無法卸除的重擔,再準確的發現往往也無法實現。既然無法實現,就不要太在乎發現,即使是‘唯一’也只能淡然頷首隨手揮別。此間情景,只要能平靜地表述出來,也已經是人類對自身的嘲謔。

11,善良,這是一個最單純的詞彙,又是一個最複雜的詞彙。它淺顯到人人都能領會,又深奧到無人能夠定義。它與人終生相伴,但人們卻很少琢磨它追問它。

12,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

13,人格尊嚴的表現不僅僅是強硬。強硬只是人格的外層警衛。到了內層,人格的天地是清風明月,柔枝漣漪,細步款款,淺笑連連。

14,來一次世間,容易嗎?有一次相遇,容易嗎?叫一聲朋友,容易嗎?仍然是那句話--學會珍惜,小心翼翼。

拓展閱讀:

餘秋雨人物經歷

1946年8月23日出生於浙江省餘姚縣(今慈溪市橋頭鎮)。1962年畢業於培進中學(即上戲附中)。1966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

1975年到1976年在恩師盛鍾健先生的幫助下,到浙江奉化縣一所半山老樓裏苦讀中國古代文獻,研習中國古代歷史文化。

1980年,陸續出版了《戲劇理論史稿》《中國戲劇文化史述》《戲劇審美心理學》,《藝術創造工程》以及《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Aesthetics of Primitive Theatre》等一系列學術著作。先後榮獲全國戲劇理論著作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著作獎、全國優秀教材一等獎。

1985年成爲當時中國大陸最年輕的文科教授。

1986年,被文化部副部長英若誠提名,破格任命爲上海戲劇學院副院長,上海市寫作學會會長,上海市委諮詢策劃顧問,並被授予“上海十大學術精英”稱號。

1987年餘秋雨到甘肅聯合大學講學,開辦了戲劇創作班,成爲聯大的教授。

1987年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的榮譽稱號,享受政府特殊貢獻津貼。

1992年餘秋雨辭去上戲院長職務,由胡妙勝接任院長。

1999年之後主持香港鳳凰衛視對人類各大文明遺址的歷史考察,成爲目前世界上唯一貼地穿越數萬公里危險地區的人文學科教授,也是9.11事件之前最早向文明世界報告恐怖主義控制區域實際狀況的學者。

2004年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大學、中華英才編輯部等單位選爲“中國十大藝術精英”和“中國文化傳播座標人物”。

2011年9月16日,餘秋雨重返甘肅聯合大學,學校特聘他爲甘肅聯合大學榮譽教授。

2012年9月11日,餘秋雨正式通知日本方面,鑑於日本政府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種種作爲,決定拒絕出席9月22號在日本召開的中日邦交正常化40週年研討會。餘秋雨原本準備在會上發表一篇有關中華文明數千年來“非侵略、非遠征、非擴張”的學術報告,並以此來對比其他文明。

2013年6月22日,餘秋雨到雲南曲靖講學,受聘爲曲靖師範學院榮譽教授[8]。

創作特色

餘秋雨散文作品中始終貫穿着一條鮮明的主線,那就是對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問,與其他一些所謂文化散文家相似,餘秋雨的作品更透着幾絲靈性與活潑,儘管表達的.內容是濃重的。餘秋雨利用他淵博的歷史知識,豐厚的文化功底,將歷史與文化契合,將歷史寫活、展現,引起讀者反思、追問,作爲一個知識分子,他的作品已滲透了文人的憂患意識和良知,這點也許是最重要的。

餘秋雨他的散文追求一種情理交融的雅緻語言,並且“語言在抒情中融着歷史理性,在歷史敘述中也透露着生命哲理”。餘秋雨選擇恰當的、富有詩意、表現力的語言加以表達,這些語言具有詩的美感,從而把複雜深刻的歷史思想和文化說的深入淺出,平易近人,可讀性很強。同時他還綜合運用對偶、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大段的排比,對偶增強了語言表達的力度,構成了一種語言的氣勢,使語言不矯揉造作,裝腔作勢,平淡無味,而富有了張力,富有了文采。餘秋雨嫺熟地運用了描寫、議論、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還採用了小說筆法、戲劇的筆法、鏡頭特寫等多種手法,這對於烘托主題,使文章內涵更深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個人生活

餘秋雨的妻子是馬蘭,馬蘭是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兩人相差16歲。曾經幾度被傳離婚,馬蘭於2009年不得已發聲明表示兩人婚姻穩定,並表示“如果有下輩子,還會嫁給他”。

此外餘秋雨與前妻李紅育還有一女。

人物評價

餘秋雨以歷史文化散文而名世。他憑藉自己豐厚的文史知識功底,優美的文辭,引領讀者泛舟於千年文明長河之中。首部散文集《文化苦旅》依仗着作者淵博的文學和史學功底,豐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藝術表現力所寫下的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國文化巨大的內涵,而且也爲當代散文領域提供了嶄新的範例。

餘秋雨的藝術理論著作,也備受學術界重視和尊崇。從收受深圳豪華別墅事件、“首富”事件、青歌賽是非、“故居門”、“大師”事件、“含淚”事件、“私通”事件到“捐款門”,餘秋雨一直是公衆關注的焦點,一直處於輿論的漩渦。

餘秋雨的一系列“文化散文”中,始終貫徹着一個鮮明的主題:對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問。一個民族的歷史,是這個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是這個民族的民族特性中正面因素和負面因素糾結而成的“沉澱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