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美容護理 > 健康 > 中醫館養生 久坐族應對“屁股痛”祕方

中醫館養生 久坐族應對“屁股痛”祕方

來源:美型男    閱讀: 3.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天上班一坐就是7、8個小時,很多白領都坐得“屁股痛”了!久坐讓很多上班族都患上坐骨神經痛,那麼中醫養生有什麼祕方應對坐骨神經痛呢?

中醫館養生 久坐族應對“屁股痛”祕方

中醫館養生 久坐族如何應對“屁股痛”

如今的辦公室一族又稱爲“坐族”,從早上進辦公室就開始坐着,一坐就是一天。如此的日積月累,他們的身體已經不堪重負,很多的辦公室員工都患上了坐骨神經痛。面對着突如其來的疾病,辦公室族要如何應付呢?

中藥處方(一)

【辨證】寒溼閉阻。

【治法】散寒除溼,通痹止痛。

【方名】蠲痹鎮痛湯。

【組成】制川烏10克,制草烏10克,細辛6克,牛膝15克,蒼朮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沒藥10克,川芎15克,桂枝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中藥處方(二)

【辨證】氣血兩虛,寒溼痹阻。

【治法】益氣活血,舒筋止痛。

【方名】坐骨丸。

【組成】黨蔘60克,當歸60克,木瓜60克,延胡索60克,甘草60克,續斷90克,全蠍30克,落得打30克,甘鬆30克,蜈蚣20條,蜂房2只。

【用法】研末煉蜜爲丸,每服6克,日服3次。

中藥處方(三)

【辨證】寒溼之邪侵襲,氣血流行不暢。

【治法】溫經通絡,祛風散寒。

【方名】痛痹湯。

【組成】烏蛇20克,延胡索10克,申姜10克,雞血藤25克,牛膝15克,丹蔘15克,當歸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5克,乳香7.5克,沒藥7.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你有沒有

坐骨神經是人體內最大的一支周圍神經。起始於腰骶部的脊髓,途經骨盆,並從坐骨大孔穿出,抵達臀部,然後沿大腿後面下行到足。

坐骨神經痛是一種常見病。發病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腰椎間盤突出症。其他如脊柱結核、蛛網膜炎,椎內轉移癌等。另外,骶骼關節炎以及骨盆腔內腫瘤壓迫神經也可引起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就是在坐骨神經經過的部位(即腰、臀、大腿後面、小腿外側和足部)出現疼痛。坐骨神經被牽拉時疼痛加劇,因此病人的患側下肢常呈屈曲狀態,以減輕疼痛。有時咳嗽、打噴嚏、用力排便等使疼痛加重。

坐骨神經痛可用B族維生素、舒筋活血的中藥,以及鍼灸、理療等方法治療。但是根本的辦法還是治療引起坐骨神經痛的原發病。

常蹺二郎腿小心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在門診十分常見,很多人會聞之色變,擔心是骨刺或者椎間盤突出。其實,有一種梨狀肌綜合徵就是以坐骨神經痛爲主要表現的。臺灣《康健》雜誌5月刊登了一篇文章,教你得了梨狀肌綜合徵該怎麼辦。

梨狀肌是在臀部深層的一條肌肉,收縮時可以讓大腿做出向外轉動的動作。坐骨神經從腰椎分出來以後,從梨狀肌下面通過,再向下延伸到大腿的後面。當梨狀肌變得很緊繃,甚至是痙攣的時候,就會壓迫到下面的坐骨神經,造成坐骨神經痛,導致梨狀肌綜合徵。

梨狀肌綜合徵的症狀是在臀部深處有悶痛感覺,痛從臀部經大腿後方向小腿和足部放射,病人往往會覺得腳沒有力氣,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的。這種症狀在長時間蹲下、走路、上樓梯時會變得嚴重,躺下休息放鬆一下後,症狀就會緩解。

臺灣壢新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林頌凱介紹,通常女性患該病機率比男性高。引發梨狀肌綜合徵的原因很多,姿勢不正確,長時間坐在太低或太硬的椅子上,長時間蹲着,或走路太多都有可能引發病症。此外,梨狀肌本身的痙攣、肥大、纖維化,以及腰椎神經壓迫也可能引發這種病症。

容易患上此病的人多是經常蹲坐着洗衣服、擇菜、喂小孩的主婦;長期坐在硬椅子上的學生、上班族或司機;建築工人、機械技師等。

患上梨狀肌綜合徵,在醫院,可以通過熱療、運動治療、電療等康復治療來恢復。如果肌肉痙攣現象明顯,並且神經被壓迫的情形很嚴重時還可通過局部注射來放鬆肌肉。

除了配合醫生治療外,梨狀肌綜合徵病人也需要自己注意日常生活。避免坐太矮或太硬的椅子,儘量不蹺二郎腿;避免長時間蹲着;熱敷臀部,如果能用熱水泡澡會更理想;常作梨狀肌和大腿肌肉的伸展運動;按摩幫助肌肉放鬆。

恢復時間與發生的原因和神經被壓迫的嚴重程度有很大的差異。有些人兩三天就有明顯的改善,有些人則需要三個月以上。

預防坐骨神經痛 從姿勢開始

坐骨神經痛,一種相當麻煩的骨科疾病。通常導致這種疾病的原因跟一些不良姿勢有關。矛盾的是,想要預防這種疾病,卻也是從生活中開始做起。

預防坐骨神經痛就要從姿勢開始。

1、站姿

正確的站立姿勢是膝關節微屈,自然收腹,挺胸擡頭,使身體的重心從耳後的乳突向下經髖關節的中心橫軸、第二骶骨前面,到膝關節前部和踝關節前方,落在承重的足上。此時人體的重力線正好通過腰椎椎體或椎間盤後部,可有效地防止髓核再次突出。站立姿勢不良,特別是脊柱不正,會造成椎間盤受力不均勻,是造成椎間盤突(膨)出的隱伏根源。

正確的站立姿勢應該是兩眼平視,下頜稍內收,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小腿微收,兩腿直立,兩足距離約與骨盆寬度相同。這樣整個骨盆就會向前傾,使全身重力均勻地從脊柱、骨盆傳向下肢,再由兩下肢傳至足,以成爲真正的“腳踏實地”。此時人體的重力線正好通過腰椎椎體或椎間盤後部,可有效地防止髓核次突出。

勞動時應採取的站立體位是:膝關節微屈,臀大肌輕輕收縮,自然收縮腹肌,這樣可使骨盆輕微後傾,腰椎輕度變直,減少腰骶角的角度,增加脊柱支撐力,減輕椎間盤的負擔。

長時間一個姿勢站立是不可能的,可以改爲“稍息”的姿勢,即一側腳向前跨半步,讓體重放在一側下肢上,而使另一側下肢稍加休息,兩側交替。站立不應太久,應適當進行原地活動。尤其是腰背部活動,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勞。一旦發現不良站立姿勢應及時糾正,良好的站立姿勢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髓核再次突出。

2、坐姿

正確的坐姿是上身挺直,收腹,下頜微收,兩下肢併攏。如有可能,最好在雙腳下墊一踏腳或腳凳,使膝關節略微高出髖部。如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則應在上述姿勢的基礎上儘量將腰背緊貼並倚靠椅背,這樣腰骶部的肌肉不會太疲勞。另外,不宜坐低於20cm的矮凳,應坐有靠背的椅子,這樣可以承擔軀體的部分重量,使腰背部相對處於鬆弛狀態,減少腰背勞損的機會。

3、睡姿

人的睡眠姿勢大致可分爲仰臥、側臥和俯臥三種方式。仰臥時,只要臥具合適,四肢保持自然伸展,脊柱曲度變化不大。側臥一般不必過於講究左側還是右側臥位。因爲人在睡眠中爲了求得較舒適的體位,總要不斷翻身,一夜約 20-45 次。俯臥位時胸部受壓,腰椎前凸增大,易產生不適感。

所以,正確的睡眠體位應該是仰臥和側臥位。有條件的患者,仰臥位時應在雙下肢下方墊一軟枕,以便雙髖及雙膝微屈,全身肌肉放鬆,椎間盤壓力降低,減小椎間盤後突的傾向。同時也降低髂腰及坐骨神經的張力。這樣能有效地防止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復發,是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的最佳體位。側臥一般不必過於講究右側還是左側臥位,以人體感覺舒適爲宜。

結語:告別坐骨神經痛最簡單、最長久的方法就是從調整平時的姿勢的做起,如果你的站姿、坐姿等都不標準,那趕緊開發改正吧~

護膚
髮型
香氛
健康
整形
妝容
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