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 > 旅行者 > 皇城魅力:北京先農壇 走近神農文化

皇城魅力:北京先農壇 走近神農文化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先農,遠古稱帝社、王社,至漢時始稱先農。春時東耕於藉田,引詩 先農壇 先農,則神農也”引;“壇于田,以祀先農”引。魏時,先農爲國六神之一(“風伯、雨師、靈星、先農、社、稷爲國六神”引)。藉天祭先農,唐前爲帝社,祭壇曰藉田壇,垂拱年(公元685~688年)後改爲先農壇。至此祭祀先農正式定爲封建社會的一種禮制,每年開春,皇帝親領文武百官行藉田禮於先農壇。

太歲殿裏的北京古建博物館

想進先農壇壇區,只有從北壇門才能進入。北壇門內的古建羣密集。我無法形容從小門進入太歲殿院落時的那種感覺,緊簇的建築空間到這裏一下子變得豁然敞亮起來,很大的一個院落,大到莊嚴的主殿和配殿無論怎樣雄偉都難以顯出氣勢,它們像是被推向天地的邊際。

皇城魅力:北京先農壇 走近神農文化

俯瞰先農壇

其實,正是四周的建築成就了這座院落的寬大宏偉空間感。太歲殿和倒座的拜殿都是面闊七間,單檐歇山頂,因此顯得很長、很寬闊。尤其是太歲殿,沒有石欄杆的三出六階石基臺謙遜地烘托着它那莊嚴肅穆的平直身架,讓它像橫亙着的巨人。廡殿更長,面闊十一間,長而又不求宏偉不求奢華只求尊貴的建築圍出的庭院就格外地有氣勢,讓人喟嘆不已。

皇城魅力:北京先農壇 走近神農文化 第2張

先農壇細節

太歲殿是供奉祭祀太歲神的。據說,太歲神是木星,是值年之神。每年十二個月,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每個季節三個將神,按月輪流當值主事,東西兩廡殿各六位,共十二位,成龍配套,像人間一樣有完備的組織領導系統。

皇城魅力:北京先農壇 走近神農文化 第3張

先農壇

太歲殿是先農壇建築羣裏的單體建築之最。設在此處的北京古建博物館共佔三個殿,分三個展廳,由拜殿開始,設有緒論、城市、宮殿、壇廟、宗教、民居、陵墓、園林八個部分,有實物有照片有圖表有文字說明。

皇城魅力:北京先農壇 走近神農文化 第4張

先農壇內部

也許有人忽略古建博物館的作用。但當我們面對以往任何一個時代、一種類型、一種風格的單體建築因無法深入地解讀和欣賞而苦惱的時候,是不是就想起了博物館?它是一個系統,一個在歷史和文明鏈環上展示、解說文化精彩的入門指南,把我們引領到歷史文明的聚光點上,在各個時期各個門類建築藝術大觀園的門口,一窺門內燦爛的藝術光華。

先農壇的古建羣是內容豐富內涵深刻的實體建築標本,至少是明清兩代的祭祀文化建築標本,既誕生於明清兩朝的不同時期,深印着歲月的痕跡,又很經典。

 穿越滄桑的祭壇神韻

先農壇處在與天壇對稱的位置上,但面積並不相等,只有天壇面積的一半。同樣天圓地方的先農壇,其外壇在民國時就已改作他用,有的地兒成了菜市場、街道,有的地兒成了體育場館,成了學校,只有外壇牆堅定地固守着,把歷史的風煙緊緊鎖在壇牆裏。

皇城魅力:北京先農壇 走近神農文化 第5張

先農壇外景

先農神壇在內壇的西北,是一座磚石結構的方形平臺,與天壇圜丘壇的祭壇不成比例,也無法與地壇的祭壇比,卻因而在建築羣和古樹中別有韻味兒。

皇城魅力:北京先農壇 走近神農文化 第6張

先農壇內部

先農神殿在壇正北,封建帝王時代供奉着先農牌位,正殿兩側是神庫、神廚,紅牆圍起院子,院門有牌樓。進院門東西各一座井亭,那井亭設計得頗有學問,空間感覺與衆不同。

皇城魅力:北京先農壇 走近神農文化 第7張

先農壇展品

除了神農壇,在太歲殿南還有神祗壇。壇在坐北朝南的一個四周圍牆圍起的大院子裏,壇爲兩座,東是天神壇,西是地祗壇。這是明嘉靖時期的作品。兩壇同高,面積卻不一樣,天神壇比地祗壇小了近一半,都有圍牆,圍牆上都夾三座櫺星門,並立石龕。天神壇的石龕在北面,白色,雕流雲、海水江崖紋,爲風、雨、雷、電四天神。地祗壇石龕在南面,五座,青白色,三座刻山形,爲五嶽、五鎮、五山神;兩座刻水紋,爲四海、四瀆神。壇東壇西還各有石龕,東爲京畿山川神,西爲天下山川神,有地方,有全國,照顧得很周到。

  走近神農文化

皇帝出風頭,沒有比在先農壇當片刻的農民更典型的了。我國是有至少兩千多年農耕史的農業國家,封建帝王對農耕的重視,一是體現在隆重的典儀祭祀上,二是要以親耕農田來體現。都說皇帝的一畝三分地兒,這一畝三分地兒就在先農壇。有點可惜,明朝十四帝、清朝十帝誰坐莊歸誰扶犁垂範天下的一畝三分地兒早就變成了體育場,但皇帝和三公九卿的觀耕臺還在。

皇城魅力:北京先農壇 走近神農文化 第8張

先農壇

現在我們看到的觀耕臺是清乾隆時期的,他把以前木結構臺改爲方磚砌面,臺周飾黃琉璃瓦並環繞四周起了漢白玉石護欄。臺呈方形,東、南、西三面出階,各面八級。觀耕臺北面不遠就是單翹單昂五彩斗拱額枋和璽彩畫的具服殿,皇帝要在那裏更衣,換下祭祀的禮服穿上日常的龍袍率文武百官來到這裏。

皇城魅力:北京先農壇 走近神農文化 第9張

先農壇

日常服,但那是龍袍呀!皇帝要在一畝三分地兒上三推三返的,不是一比劃擺個造形就得。皇帝三推三返之後,再親手把犁把鞭把牛交給三公,擺駕觀耕臺觀耕。三公呢,是五推五返,五推五返之後交給九卿,上觀耕臺與皇帝同觀。九卿是九推九返。這是一套嚴密、隆重的儀禮,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省略也不能馬虎。

皇城魅力:北京先農壇 走近神農文化 第10張

先農壇

地也不能多耕也不能少耕,整個耕犁活動是上了典章,成了制度的,它叫耕田禮。清乾隆朝時,有人怕皇帝親耕曬着,要搭大綵棚遮出蔭涼,乾隆皇帝大爲惱怒,發出最高指示說:吉亥耕田,重在勸農。乾隆他爹雍正,比他更看重耕田禮,說出“國以民爲本,民以食爲天”的話,定下制度,順天府尹、宜省督撫及所屬府、州、縣衙,都要備立農壇耕田。

優生活
星座駕
名車庫
旅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