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 > 旅行者 > 揭祕:爲何鄉村旅遊越來越熱?

揭祕:爲何鄉村旅遊越來越熱?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揭祕:爲何鄉村旅遊越來越熱?

爲何鄉村旅遊越來越熱?

近年來,城裏人對鄉村風光的嚮往與日俱增,“農家樂”話題備受關注,綠色的田野、新鮮的農家菜、老舊的農具重新喚起了人們對於鄉土風俗的某種眷戀。

“‘上山如猛虎,過河水上漂’,這說的是獨輪車;‘木龍,木龍,越搖越紅,供吃供穿,確保平安。’這指的是紡線車。”陝西西安臨潼區72歲的李樹森,一邊把玩着自己做的木質農具模型,一邊念出了父輩教給他的兒歌。

2010年開始,幹了一輩子木匠的李樹森和老伴王月琴憑藉農村生活經驗,開始把老農具用桃木做成“微縮版”,這些工藝品不僅按照比例複製,板車的輪子、風箱的把手都能夠移動、伸縮。“做農具太費工夫,不賺錢,但我就是想給後人們留下點東西,讓他們知道祖祖輩輩在農村的生活是啥樣子的。”王月琴說。

如今李樹森的這門手藝已經被命名爲“櫟陽木刻”,入選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他家裏的一間屋子擺滿了各色農具模型。老兩口最大的心願,就是讓年輕人瞭解傳統的農耕文化。

有這樣夢想的人不只李樹森。住在臨潼區行者街道的70歲退休醫生唐遷,稱自己是“農具收藏家”。他的藏品,都是一件件落滿灰塵、沾滿泥土的舊農具。

他家有一處院落,專門用來存放從陝西各地收集來的“寶貝”。“這是平原犁、這是山地犁”,老唐僅從微妙的彎曲就能分辨出農具的不同之處。小到麻袋、大到要用馬拉的硬軲轆大車,以及對方在院子的各種磨盤、碾子,這些被不少農村人隨意丟棄的老物件,都是手搬、車拉一件件運回院子的。

“以前用鐮刀一個人一天也就收幾畝麥子,現在聯合收割機過去幾十畝麥子一掃而光。現在的工具確實先進,但人們以後要回想起以前的農村生活,沒有我收集的東西靠什麼回憶?”唐遷說,退休後的他完成了騎行新疆和西藏的願望,而打造起陝西農耕文化博物館,則是他如今的又一個夢想。

“越是成天走在水泥路上,我就越想念以前每天上學時踩過的山間土路甚至泥路。”59歲的白向吉是西安的戶外運動愛好者,從農村裏走出的他,對於鄉間的氣息有着特別的情愫。“只要去爬山時看到農具、水井、老黃牛,我都會回憶起以前單純的滿足與幸福。鄉村遊流行是好事,對年輕人來說,是感受祖輩、父輩們的生活。”

“城市病催生了鄉土遊的紅火,也是人們越來越嚮往鄉村的原因。”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副院長張凌雲教授說,城市的噪音、大氣污染,這在農村中還是很難見到的,而農村的設施、環境,以及吃到的菜餚,讓不少人產生新鮮感。

民俗文化展示、農耕文化互動體驗、特色民間美食品嚐,是鄉村旅遊受到青睞、吸引遊人的獨特之處。更深層的原因,則是人們心中揮之不去的鄉土情。

隨着農業技術的發展和生活習慣的改變,三四十年前我國農村使用的不少工具廢棄了,如耕地的犁、量米的鬥,以及獨輪車、紡線車等,就連農村的孩子對這些物件兒也感到陌生。

優生活
星座駕
名車庫
旅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