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婦科 > 細菌性陰道炎的中醫藥治療法

細菌性陰道炎的中醫藥治療法

來源:美型男    閱讀: 6.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細菌性陰道炎

細菌性陰道炎的中醫藥治療法

細菌性陰道炎不是由特異的病原體,如念珠茁、滴蟲或淋球菌、結核桿菌等所致m而是由一般的病原菌,如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引起的陰道炎性病變,又稱“非特異性陰道炎”。近年來研究表明,除上述常見的病原菌外,尚與嗜血桿菌、支原體、各種厭氧菌等感染有關。常因衛生條件差或身,體虛弱引發本病。中醫稱本病爲“帶下病”、“陰痛”、“陰癢”

[臨牀表現]

白帶量多,呈膿性或混濁漿液狀,質稠或稀,有腥臭味,伴陰道墜脹、灼熱感,或外陰瘙癢。分泌物刺激尿道口可有尿頻、尿痛等不適。

[診斷]

1.典型症狀。

2.婦科檢查:可見陰道黏膜及宮頸潮紅充血,有較多分泌物,腥臭,陰道口觸痛明顯。

3.陰道分泌物鏡檢:有大量白細胞,無滴蟲、黴菌,或分泌物革蘭氏染色找到一般病原菌,即可診斷本病。

4.鑑別診斷

(1)滴蟲、黴菌性陰道炎:漓蟲性陰道炎白帶爲灰黃色或黃綠色、稀薄或膿性井有泡沫;黴菌性陰道炎白帶爲豆腐渣或凝乳狀,伴明顯外陰瘙癢。陰道分泌物鏡檢找到滴蟲或黴菌可明確診斷。

(1)細菌性陰道病:臨牀上具有以下特徵:白帶灰白色如奶油樣,有難聞臭味,鏡下可見線索細胞;陰道內PH值升高達》4.7;陰道分泌物加氫氧化鉀有魚腥氣味。

[治療]

1。西醫藥治療:主要是陰道局部用藥,如每日用1%乳酸或O.5%醋酸溶液低壓沖洗陰遭,然後噴撒磺胺粉或抗生素(氯黴素或金黴素)於陰道壁上,每日1次,共7-10日。

2.中醫藥治療

(1)溼熱下注:帶下量多,色黃,質稠,臭穢,陰中潮紅、灼熱、腫痛,尿赤口乾,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溼止帶。

方藥:豬苓、茯苓、赤芍、丹皮各15克,澤瀉、黃柏、梔子、白果、車前子(包)各10克,生甘草6克。

中成藥:龍膽瀉肝丸。

(2)溼濁下注:帶下量多,色白,質黏,有腥味,陰中下墜腫脹,腹脹納呆,便溏,舌質淡、苔白膩,脈濡。

治法:健脾利溼止帶。

方藥:黨蔘、蒼朮、白朮、茯苓、山藥、生苡仁各15克,陳皮、欠實各10克。

中成藥:白帶丸。

     (3)肝鬱脾虛:帶下量多,色黃白,質稠,或腥臭,陰中灼熱墜脹,心煩口苦,體倦乏力,納差便溏,舌質紅、苔薄膩,脈弦細。

治法:疏肝清熱,健脾利溼。

方藥:丹皮、白芍、白朮、茯苓、生苡仁各15克,柴胡、梔子、澤瀉、黑芥穗、車前子(包)各Io克,生甘草6克。

中成藥:加味道遙丸。

(4)外泊法:①外陰薰洗:蒼朮、生苡仁、苦蔘各15克,黃柏10克,布包水煎加分鐘,薰洗外陰,每日2次。

②陰道納藥:康婦特栓I枚,每晚1次納陰中,1O次爲一療程。

[預防與調養]

1.保持外陰清潔。

2.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

3.飲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膩。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