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健康常識 > 就醫能否少些尷尬:留尿時弄髒手 男醫生看婦科專家呼籲,掛個布

就醫能否少些尷尬:留尿時弄髒手 男醫生看婦科專家呼籲,掛個布

來源:美型男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醫院,是爲人們解除病痛、重塑健康的地方。可讓人無奈的是,很多人一想到去醫院就犯憷。其中原因除了嘈雜的就醫環境,掛號、繳費時的奔波勞碌,高得令人咋舌的藥價外,還有一些尷尬的場景讓人哭笑不得。不管你是領導,還是普通百姓,在社會中好不容易樹立起來的尊嚴,很多時候都會在醫院裏被衝擊得七零八落。下面讓我們回想一下這些就醫的尷尬時刻吧。

就醫能否少些尷尬:留尿時弄髒手 男醫生看婦科專家呼籲,掛個布

留尿時髒了一手。由於得了慢性腎炎,劉女士不得不經常去醫院驗尿。每次拿着留尿的小塑料杯,她都硬着頭皮往廁所走。杯子很小,直徑只有三四釐米,每次接尿的時候都會把手弄髒,提褲子的時候要麼一隻手操作,要麼就得連衣服都搭上了。後來她想了一個主意:每次從家帶一隻一次性手套,這樣起碼能保證手和衣服的清潔。

北京協和醫院腎內科鄭法雷教授表示,留尿會弄髒手的確是個問題,“發給女患者留尿的工具是小杯子,給男性的則是管子,其實就是爲了照顧女性的生理特點。驗尿要保證準確,需要留中段尿,就是尿到中途再接。尿樣交到化驗室往往還要倒進試管,容器就不能太大。”鄭法雷教授認爲,這方面醫院在細節上的確要改進,比如加長杯子的柄,或給病人提供一次性手套,都是可行的。

醫生摸完別的病人沒洗手。要說世界上什麼最髒,醫生的手大概可以排在前幾位。誰讓“望觸叩聽”是醫生查體的四大方法呢。小李得了惱人的牛皮癬,經常出入醫院的皮膚科。時間長了,他發現,皮膚科醫生多數情況下看完一個病人洗一次手,但也有疏忽的時候。有一次,醫生剛看過一個腳上長潰瘍的病人,急着開藥,再跟家屬說話,忘了洗手。接下來輪到小李了,他眼瞅着醫生的手就朝自己頭上摸過來了,連忙躲閃。醫生一愣,立刻明白了。看着醫生那不太情願的洗手樣子,小李心裏惴惴不安地熬過了這次診治。

“按照要求,看完一個病人是應該洗一次手,可病人太多的時候可能顧不過來。”北京中醫醫院皮膚科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醫師承認。“如果單是號脈,一般就不洗手了;如果是有傳染性或懷疑有傳染性的皮膚病,我儘量不摸,憑經驗看;如果病人一看就是比較敏感的人,比如往凳子上鋪報紙,我就不去碰他。當然,遇到必須摸的病人,那就必須上手,而且不能戴手套。摸完了肯定要洗手。”他說,很多大夫到老了,雙手又幹又裂,就是長年洗手洗的,這種“皸裂性溼疹”是醫師常見的職業病。“要解決這種矛盾,還需要醫患之間相互理解。”

婦科遇到男實習生。醫院是看病的地方,也是培養新醫生的地方,特別是大醫院,往往承擔着教學任務。這兩項看上去不矛盾,但放到患者身上就不那麼舒服了。王女士婚後幾個月感覺外陰瘙癢,還有分泌物,到婦科門診看病,坐診的老醫生旁邊圍了一圈實習生,還包括男學生。等到上檢查牀的時候,她真是不情願,可誰讓自己是病人呢。

對於患者的這種顧慮,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張璐芳教授表示,我們一定要向病人解釋,醫生是不分性別的。“俗話說‘上不避父母,下不避醫生’,醫生爲病人檢查、治療是他的義務和權利。”張璐芳強調,醫學生的培養難度最大,必須通過多年的傳、幫、帶才具備獨立行醫的能力。“事實上,國外的婦產科男大夫很常見,國內知名的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1/3都是男大夫。婦產科醫生乾的是重體力活,我們在手術檯上經常一站就是十幾個小時,男大夫在體力上有一定優勢。所以,我們希望患者多理解。當然,如果病人實在接受不了,你可以退號,再掛別的醫生的號。”

正拍X片,有異性進來。很多病人反映,拍胸片都得脫光上衣。如果是拍腰椎、骨盆,那連褲子都“保不住”。張老太因爲腰疼到放射科拍腰椎片子,剛把衣服脫下去,突然有個男醫生推門進來問事,雖說都是穿白大褂的,可真嚇了張老太一大跳。她尋思,這裏怎麼就沒個把門的呢?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醫生說,國內醫院的放射科對於保護病人隱私的確有欠缺,一般都沒有簾子,如果趕上病人多,誤闖的情況時有發生。談到是否需要把衣服都脫了,這位醫生說,如果衣服上有妨礙成像的金屬物質,比如胸罩上的鋼圈、鉤子和腰帶扣等需要去除,但沒必要脫光。他建議醫院多替患者着想,如設置遮簾等。“放射科的技師應該爲病人留出比較充足的換衣服時間,以免病人‘曝光’。”#p#分頁標題#e#

一人隱私,多人“旁聽”。“最後一次月經什麼時候”、“哪天同房的”、“做過幾次人工流產”、“孩子要不要”……這些最隱私的問題,誰都希望只對醫生一個人講。可讓人尷尬的是,看病時你的身邊可能圍了一堆患者,甚至包括家屬。

對此,北京婦產醫院主任醫師陳素文也非常無奈,“連我自己去看病也會遇到同樣的尷尬。診室裏好多病人、家屬圍着大夫,裏三層外三層的。”陳素文表示,目前除了私立醫院和特需門診,大醫院的普通門診基本上都這樣,原因就是醫療資源太有限了。“我們也希望走一個病人再進一個,可病人太多了。有的病人進來就是讓大夫解釋一下剛出來的化驗單,我們不能讓她一直等着吧。有那維持秩序的工夫,我可能都看完一個病人了。”陳素文建議,如果你特別在意自己的隱私,你可以跟旁邊的病人說“我想跟大夫單獨聊兩句”,一般人都能理解和迴避的。

做B超,尿憋好了,可還沒輪到自己。做過B超的人都知道,憋尿是個“技術活”,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太慢了,都輪到自己了,還沒達到醫生的標準,只能往後推遲。最要命的是太快了,都快憋不住了,可前面還排着好幾位呢。不去廁所,內急難忍;去吧,又怕白憋了,真是糾結。

北京協和醫院B超室主治醫師楊萌建議,如果尿已經憋好,一種方法是去廁所稍微排出一點,緩解壓力;另一種辦法就是跟醫生商量一下,看能不能提前做,醫生一般都會通融的。

以上情景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看上去是小事,其實反映了目前我國醫療衛生狀況不盡如人意的一面。“現在我是醫生,終歸有一天我也會成爲患者。”鄭法雷教授表示,其實,給容器換個長柄、掛個布簾、貼個溫馨提示,都不會花太多錢,卻能讓患者從細微處感受到尊重和關懷。希望醫院管理者多站在百姓的角度着想,創造更舒心的就醫環境。▲

《生命時報》 (2010-08-06 第01版)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