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母嬰 > 完美母親往往造就問題孩子

完美母親往往造就問題孩子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4歲的女孩爲何行爲怪異

完美母親往往造就問題孩子

一個只有4歲的女孩,由家長陪着走進心理諮詢室。她的父母雙雙畢業於上海的頂尖高校,但對於女兒的嚴重怪異行爲卻束手無策,只好帶她求助心理醫生。小女孩的家長痛苦地訴說,孩子每天都會有一段時間不停地撫摸自己的生殖部位,專注到旁若無人,沉迷到大汗淋漓,家長想盡辦法也難以阻止。

經過對女孩家庭詳細瞭解,心理諮詢師陳默意識到,問題的根源在於女孩擁有一個“完美母親”。女孩的爸爸說,妻子自小學習成績一流,如今事業上也發展順利,而在處理家庭事務時,也奉行近乎苛刻的高標準:家裏整理得乾乾淨淨,有條不紊,每樣東西都有絕對固定的位置,誰都不能亂動。只要妻子在家,就會給女兒安排詳細的學習計劃,精確到分鐘,執行起來一絲不苟。他自己也承認,對老婆有點“吃不大消”。

女孩天資聰穎,倒也聽話地完成了母親佈置的各項任務。但有一件事卻始終讓媽媽不滿意--大小便後自己擦不乾淨。母親本身就有潔癖,對女兒的這個“壞習慣”每次都要“光火”指責。女孩畢竟年齡太小,搞不懂“尿尿的地方”有啥不對勁,於是經常看看摸摸。外婆爲了阻止又故意嚇她:“這裏不能摸噢,誰摸警察就來捉誰!”女孩受驚嚇之餘更加迷茫,反而對自己的生殖部位更感“興趣”了,無法剋制地把手伸過去……

“這麼小的孩子,拉屎尿尿把衣褲弄髒再正常不過了。但‘完美母親’內心容不得一粒沙子,表現在嘴上,就是無休止地責備自己的孩子,哪怕語氣較和緩,同一件事情反反覆覆說也會給孩子造成莫大的壓力,造成孩子心理失常,行爲怪異。”陳默分析說。

特殊國情 “完美母親”增多

現實生活中,很少有家長會對孩子如此嚴苛,但也不可否認,按照自己的設想去培養孩子,在學齡前就給孩子佈置多項學習任務,在當代白領媽媽身上甚爲普遍。

這一類“強勢母親”多半自己文化程度較高,把孩子看做是自己的“影子”,總希望孩子能超越自己,至少也要有和自己一樣的學習成績。一旦孩子達不到期望,她們就會備感失落,遷怒於小孩。“其實,孩子的個性和條件是千差萬別的,家長首先要尊重他們,而不是按照自己的設想去‘培養’他們。”

復旦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吳國宏博士則用“焦慮”這個詞來形容“70、80後”白領家長的普遍心理狀態。他認爲,現代社會中的白領“小爸小媽”存在着兩大特徵:一是所感受到的競爭壓力巨大,於是下定決心要好好培養孩子,以增強下一代的競爭力;二是白領家長在有了小孩後依然會把重心放在職場上,使自己不可能成爲孩子的“主要照料者”,大部分時間都把孩子扔給長輩或保姆,這樣一來,回到家後反而會對孩子的一舉一動過度“過敏”。焦慮情緒由此而來。

“國際上的研究表明,當媽媽生到第三胎時,便不會再焦慮了。或者說,沒有精力再焦慮了。”吳國宏說,“所謂的‘完美母親’,多半出現在一胎母親身上。中國的特殊國情,也造成‘完美母親’出現較多。”

不過度控制讓孩子自我慢慢成長

既然“完美母親”是一劑毒藥,那麼,該怎樣做一個真正好的母親呢?

“六個字——大氣、自然、輕鬆。”這是陳默眼中的“完美”母親標準,“大氣,是指要有眼界,與孩子談話要大氣,不要侷限在零零碎碎的家庭瑣事上;自然是對孩子發展順其自然,不要提出諸如‘要考前5名’之類的過分要求;輕鬆則是自己要能控制情緒,樂觀而不焦慮,天天讓孩子感到輕風拂面。”

國內著名心理學家曾奇峯則強調母親要與她的孩子建立一種沒有過度控制的關係,讓孩子自我慢慢成長。“真正的完美應該是再學一點心理學知識。爲了孩子,同時也爲了自己。”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