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內科 > 心理障礙的發病機制與誘發因素

心理障礙的發病機制與誘發因素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心理障礙的發病機制

心理障礙的發病機制與誘發因素

人一生必須突破的心理障礙大腦是接受、傳遞和處理信息的器官,可以把大腦比喻爲一個十分複雜的網絡系統,它通過感官(即五官: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其中最主要的是聽覺和視覺)接受機體內外的信息(主要爲外部),並通過運動 器官發出言語、動作和姿勢傳出信息。而大腦內部信息傳遞與處理主要是由化學突觸通過遞質發揮作用進行神經元之間的信息交換。人的心理活動與這些遞質的功能密切相關;自然心理活動異常也與這些不同功能的遞質有緊密的關係:單胺類精神遞質(乙酰膽鹼—Ach、去甲腎上腺素—NE、5-羥色胺和多巴胺—DA等)與思維和情緒的調節有密切的關係,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礙的發病與此有關;例:抑鬱症與5-羥色胺,精神分裂症與多巴胺等。而癲癇則與抑制性神經遞質如γ-氨基丁酸。

心理障礙的引發因素

常用因素陳述

1、遺傳因素;

2、軀體與心理因素;

3、促發因素:(1)心理社會因素;(2)感染、外傷和軀體疾病;(3)機體的功能狀態。

不同心理學流派的看法

1、精神分析學派認爲:被壓抑在潛意識的原始衝動、慾望和本能是心理障礙的病因,尤其強調性本能潛力(裏比多)和性創傷經歷在心理障礙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按照這一說法,人成年後性本能衝動(本我)遇到心理困境或性創傷而未獲得滿足時退行(心理防禦機制的一種)到幼年,並以幼年性慾的表現方式表達出來,形成露陰癖。窺陰癖、施虐症等性變態,同樣,神經症是由於“自我”爲避免“超我”的干預而使用心理防禦機制將性本能衝動化裝,混過自我的檢查,以不帶性內容的神經症狀表現出來的心理障礙。

2、行爲主義認爲:人的任何行爲都是有環境決定的,都是學習得來的。同樣,“疾病行爲”也是由環境決定和學習得來的,因此可以用行爲矯正的方法治療“疾病行爲”。

3、認知心理學認爲:人的行爲主要決定於認識活動,包括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特別強調主觀心理意識活動的作用。“疾病行爲”則來源於認識的不正確;因此可以採取糾正錯誤認知的方法治療“疾病行爲”。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