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得了胃炎是否易患上胃癌

得了胃炎是否易患上胃癌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的主要是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它定植於人類胃黏膜,67%~80%的胃潰瘍和95%的十二指腸潰瘍是由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得了胃炎是否易患上胃癌

2005年,澳大利亞科學家巴里·馬歇爾和羅賓·沃倫因爲發現幽門螺旋桿菌可導致胃炎和胃潰瘍,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同時,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四軍醫大學校長樊代明教授研究發現,幽門螺旋桿菌也是胃癌的病因,根除幽門螺桿菌可減少37%人羣發生胃癌。

還有研究顯示,在胃癌患者中,60%可檢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所將幽門螺旋桿菌定爲人類I類致癌原。而我國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高發國家之一,作爲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和胃癌等主要病因,治療消化性潰瘍、預防胃癌的一個可行措施就是預防並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上海仁濟醫院教授蕭樹東指出,幽門螺旋桿菌多在兒童期感染,感染後大多發展爲慢性胃炎,10%~15%發生消化性潰瘍,小於1%發展爲胃癌。

胃炎到胃癌其實很遙遠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病人治療一段時間後,幽門螺旋桿菌消失了,症狀卻沒有完全消失,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擔心癌變。

癌變有20多種因素,僅僅歸結於幽門螺旋桿菌,是片面的。醫學認爲不單單是什麼病菌導致什麼病,而且與環境、心理等各種因素密切相關。有位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因腸化伴不典型增生擔心癌變,20年中做過40次胃鏡,仍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癌變是多因素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不是唯一因素。

在消化內科門診,很多胃炎患者惶恐地詢問“會不會發展到胃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到底多久可以引起癌變?癌變率有多高?這個問題就像乙肝病毒感染多久可能引起原發性肝癌一樣不好回答。但癌變率即便不高,對每一個感染者來說卻被認爲是完全有可能的。對胃癌的擔心,導致他們出現抑鬱、焦慮、軀體形式障礙甚至自殺。從這個層面來講,心理障礙的危害要大於幽門螺旋桿菌的危害。

萎縮性胃炎不等於胃癌

醫學上有一個“胃癌三部曲”的說法:胃炎-胃潰瘍-胃癌,特別是慢性萎縮性胃炎,更被認爲是胃癌的“鄰居”。慢性萎縮性胃炎很可能是機體全身老化退行改變的一部分,醫學家發現,隨着年齡的增長,萎縮性胃炎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就像隨着年齡增長,胃黏膜的萎縮也是老化的一部分。很難想象老年人全身各個部位都在老化,只有胃部還是年輕的。因此,對萎縮性胃炎的診斷應結合病理,區分情況對待。

有的胃病患者做胃鏡還查出“腸上皮化生”,這是什麼樣的疾病呢?

當慢性淺表性胃炎發展爲慢性萎縮性胃炎時,胃黏膜常伴有腸上皮化生,也就是說胃裏長出了本該在腸道纔有的細胞,而且正常胃黏膜的分泌功能改變爲腸道的吸收功能。由於胃黏膜對吸收的東西無法解毒,天長日久,在部分患者胃內局部形成致癌物質,因此“腸上皮化生”又被稱爲癌前病變。近年來,“腸上皮化生”的患者越來越多,已佔胃腸病患者的一兩成,而且有年輕化趨勢,尤其是在精神壓力較大的都市白領人羣中更明顯,這和飲食不規律、壓力大等都可能有關。部分“腸上皮化生”會發展爲胃癌,但正常人的胃裏也會有“腸上皮化生”。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