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歷史朝代 > 劉備不曾“三顧茅廬” 諸葛亮毛遂自薦先吃閉門羹

劉備不曾“三顧茅廬” 諸葛亮毛遂自薦先吃閉門羹

來源:美型男    閱讀: 8.8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所寫“三顧茅廬”,可謂是諸葛亮決定出山的關鍵一節。說劉備劉玄德太看重諸葛亮的才華了,一而再,再而三,不管是吃了閉門羹,還是被小書童奚落,更不顧風雪寒天,執意要見諸葛亮,不請出諸葛亮決不罷休。

不過在比這兩本書更早的史家著作之中,卻有一種截然不同的說法,叫做“毛遂自薦”說。

據《魏略》之中記載:曹操統一中國北方以後,荊州成爲衆矢之的,直接面臨曹操、孫權兩方面的軍事威脅,荊州牧劉表則缺乏應對之策。被曹操趕出中原地區的劉備此時駐紮在樊城,引起了諸葛亮的關注。

這時的諸葛亮在隆中悶了快10年了,學成了一身本事,“八陣圖”也大功告成,眼看自己已經是奔30的人了,是該施展自己本事的時候了。在老師和朋友的建議下,諸葛亮決定親赴樊城會會劉備。

諸葛亮見到劉備的時候,劉備正在會客。劉備見諸葛亮非常年輕,又素不相識,也沒把諸葛亮放在眼裏,將他晾在一邊。等到會客結束,只剩下諸葛亮一人的時候,劉備還是不理不睬。正好有人送來了一支髦牛尾,劉備只顧自己用髦牛尾編織飾物。諸葛亮見此情景,不禁正色而言道:“我以爲將軍必定胸懷大志,想不到原來卻只知道編織而已。”這才把劉備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身上。經過一番交談,劉備發現眼前的年輕人的確與衆不同,是一位難得的人才,便把諸葛亮留爲己用。這就是最早的“毛遂自薦”的版本。

劉備不曾“三顧茅廬” 諸葛亮毛遂自薦先吃閉門羹

網絡配圖

《魏略》一書與後來西晉司馬彪在其著作《九州春秋》中均提到了與這個大致內容差不多的故事。

這裏,我們來完全復原一下毛遂自薦——

當時,諸葛亮的老師司馬徽分析天下大勢:如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已經平定了中原,勢必要將荊州作爲他的下一個進攻目標。而江東孫權,這幾年養精蓄銳,兵強馬壯,也虎視眈眈將目光轉移到了荊襄八郡。可以說,荊州直接面臨曹操、孫權這兩方面的威脅。荊州牧劉表缺乏應對之策,荊州的戰事一觸即發,荊州的安定局面就要結束了。

司馬徽說,劉玄德這時來到荊州,肯定是有所圖謀。劉玄德與劉景升都是大漢貴胄,劉玄德眼下沒有立身之地,他是指望劉景升給他一個安身之處,同時,也在觀時待變。

諸葛亮問:“劉備與劉表相比,論才學是在劉表之上,還是旗鼓相當?”

司馬徽笑道:“劉表當年也曾是洛陽‘八俊’才子,才學當在劉備之上,如今又是八郡之主,權勢更不是劉備可同日而語的。然而劉表不習軍事,完全依靠蔡氏家族支撐荊州局面,其子劉琮又劣,勢必一事無成,恐一朝衆散,並受其禍。”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