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歷史名人 > 年羹堯是好人還是壞人 揭雍正是怎麼處置年羹堯的

年羹堯是好人還是壞人 揭雍正是怎麼處置年羹堯的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年羹堯是好人還是壞人,在歷史上,年羹堯作爲大將軍,他手下的兵和權勢足以和朝廷所對抗,當然他也對清朝做出很大的貢獻,雍正本不想殺他,但是年羹堯自恃功高蓋主,做事肆無忌憚,所以纔會被雍正所除掉,下面跟男人世界小編來了解下吧。

年羹堯是好人還是壞人 揭雍正是怎麼處置年羹堯的

康熙末年,“太平盛世”的局面滋長了晚年康熙的政寬事省思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成爲他在這一時期處理朝政的基本原則。受此影響,朝野上下,虛詐、迎合、粉飾、浮誇等腐敗之風嚴重氾濫。尤其值得重視的背景是,雍正是在激烈的爭鬥中登上皇位的,皇族內已經失敗了的勢力還在活動,曾經支持過雍正的權貴重臣也慢慢地居功驕擅起來,這些都威脅着他作爲皇帝的最高權力。因此,爲了鞏固皇權,雍正不得不對威脅自己的皇兄弟進行嚴厲的打擊,對居功擅權的重臣給予堅決的懲治。其中,對擅權重臣的處治當以年羹堯最爲典型。

雍正爲什麼要處治年羹堯 雍正三年十二月,年羹堯被削官奪爵,定大罪九十二條,賜自盡。年羹堯之死,應該說是咎由自取。他自恃功高,妄自尊大,擅作威福,驕橫僭越,絲毫不知自我限制。尤其因權高位尊、皇帝信任而忘乎所以,不守臣道,貪婪貪贓,植黨營私。“公行不法,全無忌憚”。終爲國法所不容,終爲雍正所廢棄。 雍正後來曾有硃批:“大凡才不可恃,年羹堯乃一榜樣,終罹殺身之禍”。“年羹堯深負朕恩,擅作威福,開賄賂之門,因種種敗露,不得己執法,以爲人臣負恩罔上者誡。”也正如《清史稿》所書:“年羹堯憑藉權勢,無復顧忌,罔作威福,即於覆滅,古聖所誡”。歸納起來,年羹堯主要犯下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罪過:

(一)妄自尊大,不守臣道。

年羹堯是好人還是壞人 揭雍正是怎麼處置年羹堯的 第2張

年羹堯平定西北邊事後,權勢雖然顯赫,但這也完全不能與清初統兵的諸王相提並論。年羹堯竟然要與前任大將軍王皇十四子胤禵相比擬,甚至還想超越胤禵的地位。年羹堯身爲大將軍,與各省督撫往來文書應當用諮文形式,以示平等。但他視同等官位的官員爲自已的下屬,給將軍、督撫的函件使用令諭。 年羹堯進京陛見時,都統範時捷、直隸總督李維鈞都得跪着迎接。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員跪接,年羹堯安坐而過,看都不看一眼。王公下馬問候他,他也只點點頭。雍正看見年羹堯隨從的武將和士卒穿着沉重的甲冑,便叫他們脫下來,竟沒有一個人敢脫。等到雍正告訴年羹堯,可以脫下甲冑,年羹堯下令,將士們纔敢卸下鎧甲。

雍正二年冬,年羹堯由京返陝路過保定,“戴翎子數人轎前擺隊,行館前後左右斷絕人行”,威風張揚。官員們送禮給年羹堯的稱爲“恭進”,年羹堯給人東西叫做“賜”,接受者要北向叩首謝恩,接見新屬員叫“引見”。年羹堯吃飯稱“用膳”,請客叫“排宴”。這一切在封建王朝中,已屬大逆不道。 在雍正面前,年羹堯也一樣狂縱悖逆。年羹堯曾選編了一本《陸宜公奏議》,進呈後,雍正說要給它寫一篇序言。尚未寫出,年羹堯竟草出一篇,要雍正認可。當時的君臣二人關係融洽無間,雍正表示讚賞他這樣做,以示雙方真誠相待,但這其實已越出了君臣關係的正常限度。年羹堯陛見,在雍正面前“箕坐無人臣禮”。他的諸多恃寵驕縱,“實爲近世所無”。年羹堯之不守臣道,走的是取禍之道。

(二)任人唯親,植黨營私。

年羹堯任川陝總督時,使用屬員全憑自已的喜好。山西按察使蔣洞有着這樣一段具體而翔實的記敘:“爲川陝督臣,恣憑胸臆,橫作威福,每遇文武員缺,無論大小,必擇其私人始行請補。或一疏而題補數人,甚至或至數十人,吏、兵兩部幾同虛設。更可駭者,巡撫提鎮布按大吏皆皇上所特簡者也,而年羹堯必欲擠排異己,遍樹私人,未有缺之,先外間己傳聞某人爲巡撫提鎮布按矣,聞者亦疑信將半,未幾而其缺果出矣,未幾而其人果得矣。” 及至年羹堯擢升大將軍,常以軍功保舉官員,濫用私人。吏部看是年羹堯的舉薦,也格外重視,另立一類,稱之爲“年選”。年羹堯甚至不顧清律的規定,爲其僕人桑成鼎以軍功求職,桑成鼎先任西安知府,後任直隸道員。受此非法優遇的還有年羹堯的家人魏之耀、劉以堂等。 年羹堯保舉官員時,大多營私納賄。如被年羹堯奏參過的葛繼孔,通過兩次打點,送銅器、瓷器、玉器、字畫等物,年羹堯因而答應對其“留心照看”。

因被年羹堯密奏而罷官的趙之垣,送了價值十萬兩銀子的珠寶之後,年羹堯轉而保舉其可以起用。借雍正二年進京之機,年羹堯特地將趙之垣帶到北京,“再四懇求引見”,力保其人可用。 這樣,年羹堯逐漸形成了以自己爲中心的朋黨集團。該朋黨集團還有王景灝、胡期恆、金啓勳、王篙、劉世奇、黃起憲等數十人,這些人不一定都是年羹堯的死黨,但都與他休慼相關,榮辱與共。這個集團的形成,嚴重地影響了朝廷政令的實施。雍正登位前親身參與過爭位鬥爭,深識朋黨之害,故而登基後嚴禁黨爭。而年羹堯卻大肆營私結黨,危害政治清明。痛恨朋黨的雍正,起初在年羹堯屢立戰功時,還能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到後來越發不能容忍。

(三)爭權奪利,多行不義。

年羹堯是好人還是壞人 揭雍正是怎麼處置年羹堯的 第3張

雍正即位後,隨着年羹堯的權勢愈來愈重,其橫行不法、貪黷侵蝕的事情也隨之越來越多。如平定青海後,年羹堯在軍餉上大作手腳,不據實奏報,專權處置。後經統計,年羹堯貪黷侵蝕的錢糧總計達數百萬兩之多,使戰時的國庫一度吃緊。 因權力之爭,年羹堯常與其他重臣發生衝突。在雍正的竭力撮合下,年羹堯與隆科多勉強相安無事。胤祥既是雍正最親近的同胞兄弟,同時又是總理大臣,處理着朝中很多重要政務,在雍正心中的地位是任何人都無法企及的。而就是對這樣的重臣,年羹堯也時有妒意,沒有放棄攻擊。他對直隸總督李維鈞說:“怡親王第宅外觀宏廣,而內中卻草率不堪,虛情假意,他的志向由此可見。” 對朝廷的官員,年羹堯蠻橫無理,以所謂的“軍前效力和學習理事”名義,扣留了許多中央或外省官員的子弟在其幕中。這些人中,有些是出於自願,大多數則屬被逼無奈。川北鎮總兵王允吉退職後,年羹堯強令其送一子“來我軍前效力,受我未了之恩”。

名爲效力,實爲人質,以迫使這些官員依附於自己。 更有甚者,年羹堯的屬下也有恃無恐,輕視百官。一次,年羹堯路過河南懷慶府,懷慶府官員身穿官服跪着向年的捕官回話,這位捕官竟安然接受。年羹堯的家人魏之耀,穿着朝服與布政使、提督、總兵等大吏同坐。魏之耀進京,文官得道旁作躬,武官得跪在道旁行禮,魏之耀乘轎而過,全不答理。 年羹堯與朝中大臣李紱、蔡珽不和日久,十分孤立。李紱任吏部右侍郎時,正趕上議敘造營房一事,其中就有年羹堯的兒子年富。吏部中趨炎附勢之人提出按軍前效力從優議敘,而李紱認爲違例,堅決不同意。年羹堯大怒並“痛詆九卿,切責吏部”。此外,年羹堯還多次中傷河南巡撫田文鏡等人。

雍正是如何處治年羹堯的

雍正做事從不墨守陳規,他常常告誡子臣:“不可行則變,因時而定,因人而定,因事而定”。這也同樣成爲雍正駕馭權臣的基本方略。正因爲如此,儘管年羹堯備受恩寵,但在其多行不義之後,也照樣受到了嚴厲處治。 對年羹堯的處治,雍正是分步進行的,基本做法是“欲擒故縱,先縱後懲”。先給年羹堯以無上的榮恩,使其職位一升再升,權力達到人臣頂峯,從而使年羹堯得志猖狂,露出把柄,以達“師出有名”而徹底剷除的目的。雍正二年冬,年羹堯從陝到京,雍正若無其事而又熱情地召見,並且稱讚他“公忠體國,不矜不伐”。“內外臣工當以爲法,朕實嘉重之至”。

然而,剛過了僅僅一個多月,雍正的態度就發生了逆轉。 首先,表示不滿。雍正親口對大臣們說:“年羹堯保舉人有誤,他保舉的廣西布政使劉廷琛,現已被罷免”。而針對當時京城盛傳“皇帝多是聽從於年羹堯”的謠言,雍正則駁斥道:“夫朕豈幼衝之君,必待年羹堯爲之指點?”“年羹堯之才爲大將軍、總督則有餘,安能具天子之聰明才智乎?” 雍正向直隸總督李維鈞透露:“近者年羹堯奏對事,朕甚疑其不純,有些弄巧攬權之景況”。“朕今既少疑年羹堯,明示卿朕意,卿知道了,當遠些,不必令覺,漸慚遠之好”。他告訴李維鈞:“年羹堯居心不純,你同他的密切關係是奉旨形成的,不必害怕驚慌,但要與年逐漸疏遠。” 雍正對湖廣總督楊宗仁說:“年羹堯何如人也?據爾所知,據實奏聞。‘純’一字可許之首?否耶?密之。” 他同時告誡四川巡撫王景灝:“你雖是被年推薦的,但也不要依附於他,必須清楚,朕並不是年羹堯所能左右的皇帝。” 安徽巡撫李成龍與年羹堯有通家之誼,雍正也暗示他:“近日年羹堯擅作威福,逆奸納賄,朕甚惡之。”雍正又告訴署涼州總兵宋可進:“年羹堯不喜爾,爾須加意防範,勿露破綻,被伊指摘。” 如此等等,得到雍正知照的官員很多,意思都是一樣的,就是要疏遠年羹堯。

年羹堯是好人還是壞人 揭雍正是怎麼處置年羹堯的 第4張

有人看出了雍正的心思,建議趁年羹堯在京,不要放回陝西,以免放虎歸山,把他留在京城控制起來。但雍正認爲當時條件還不太成熟,於是就把年羹堯放回了陝西軍營。 其次,公開指責。雍正作好了向年羹堯公開問罪的準備,並蓄勢待發。年羹堯本人也有所警覺,在離京後給雍正的奏摺中,誠惶誠恐地說道:“奔走御座之前三十餘日,毫無裨益於高深,只自增其謬。近己擬心,惶汗交集。”一副大禍臨頭之相。 雍正並沒有因此而心慈手軟,在給年羹堯的回奏上寫了一段寓意深刻而又相當嚴肅的話:“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終功難。爲君者施恩易,當恩難;當恩易,保恩難;保恩易,全恩難。若倚功造過,必至返恩爲仇,此從來人情常有者。爾等功臣,一賴人主防微杜漸,不令至於危地;二在爾等相時見機,不肯蹈其險轍;三須大小臣工避嫌遠疑,不送爾等至於絕路。三者缺一不可,而其樞要在爾功臣自招感也。我君臣期勉之,慎之。”

關於對清朝康雍乾三帝加強皇權該作如何評價,學術界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我認爲有一點是應當肯定的。這就是,康雍乾三帝總結了中國曆代特別是明代覆亡的教訓,懂得治理好國家除了必須全國政令一統於君主,推行勤政務實的政風外,皇帝還必須親自了解下情。像康雍乾三帝這樣重視對地方下情的瞭解,在歷代帝王中可以說是僅見的。這種政風大大減少了治政中的失誤,避免了可能產生的社會矛盾和動亂,有利於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由此出現了我國曆史上爲時最長的太平安定時期——“康乾盛世”。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