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長沙籍考古名家魂系家鄉

長沙籍考古名家魂系家鄉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沙籍考古名家魂系家鄉

張忠培先生(白髮者)考察寧鄉縣羅家衝遺址考古工地,查看出土的新石器時代文物標本。 市考古所供圖

長沙晚報訊(記者 任波)中國著名考古學家、中國考古學會原理事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出生於長沙的張忠培先生,於昨日上午9時40分病逝北京,享年83歲。驚聞噩耗,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何旭紅向記者表示:“再也聽不到張老的批評之語、鼓勵之言以及張老對長沙的頑童之憶了。現在唯有完成西漢長沙王陵、寧鄉羅家衝遺址等考古工作以謝張老的指導之恩、幫助之情。”

愛吃甘長順的麪條

何旭紅與張忠培先生的初識是在1996年下半年。當時走馬樓三國吳簡從平和堂工地破土面世,總數達10萬餘枚,比以往國內出土簡牘的總和都多。先生獲知此事後,立馬從北京坐飛機趕到長沙。

何旭紅回憶道:“當時,我還是一個懵懂的年輕考古工作者,也不太知道簡牘發現的意義和價值,但有幸陪同張忠培先生前往五一廣場查看工地現場和簡牘保存庫房。當先生看到庫房內整整齊齊擺放着的一盆盆簡牘,老人異常興奮,指着我們說:‘你們中,會出一大批專家!要好好幹喲!’”

次日,根據張忠培先生的要求,何旭紅等特意陪先生去黃興南路上的甘長順麪館吃早飯。在早餐時,得知先生出生於坡子街,就住在火宮殿正對面。他小時候就讀過麗澤小學(原火后街小學,現址爲火宮殿湘菜首府)、豫章小學(現銅鋪街小學),中學就讀於文藝中學(現長沙市六中)、長郡中學,由此考取北京大學考古專業,後來成爲中國著名考古專家、故宮博物院院長。

田野考古拒絕打傘

市考古所書記李雲飛記憶最深刻的事情,是在去年炎暑,張忠培先生到漢長沙國王陵考古工地進行視察指導,堅決反對有人替他打傘。

李雲飛介紹道,當時已82歲高齡的張忠培先生,頂着烈日在工地邊走邊看,並堅持拒絕工作人員爲他撐傘遮陽。先生在拒絕年輕人的好意時,風趣地說:“我就是在田野玩泥巴坨出身的,在考古工地打傘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張先生對如何做好漢王陵考古工作提出明確意見,並語重心長地對在場同志們說:“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從出生就是走向死亡的過程,關鍵在於你在這個過程中要有幾個亮點,要留下點痕跡。”

爲長沙考古指點迷津

2006年風篷嶺漢墓發掘,該墓規模宏大,墓主爲西漢晚期某代長沙王王后。何旭紅說:“張忠培先生立馬趕到長沙,聽取了發掘現場的實際情況和市考古所的基本情況,囑咐我們加強學科建設、加強課題研究。”2007年至2008年,市考古所根據先生的要求提出了8大課題,並抓住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機遇開展了漢代長沙王陵墓羣、明代吉王陵墓羣等專題調查,發現了一大批漢代長沙王陵墓、明代吉王陵墓。其中漢代長沙王陵墓羣獲批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忠培先生知曉這一情況後,又專程從北京來到長沙,召集考古所專業人員,要求抓緊和抓住長沙國遺址和墓葬的考古工作。先生認爲,長沙行政區域不大,要在國內考古界作出影響就必然要選準重點,長沙國是漢朝爲防範南越國北侵而封建的,地域廣、存續時間長,遺存必然豐富。張先生當時開玩笑地對何旭紅說,長沙考古人如果都不搞清楚長沙國的遺址和墓葬,那你們搞什麼?

隨後數年,張忠培先生幾乎每年都要到長沙,每次都一定要聽取市考古所關於西漢長沙王陵考古工作的彙報,一定要到考古現場看一次。當市考古所遇到困難時,先生及時指點迷津,爲考古所出謀劃策。

人物名片

張忠培:以物論史,透物見人

張忠培1934年出生於湖南長沙。1952年,北京大學創辦考古專業,18歲的張忠培成爲第一屆學生。長郡中學先後培養了兩位故宮“掌門”,即第一任院長易培基、第四任院長張忠培。

大學期間,因買不起車票,張忠培只回過兩次家,假期他都用來在校閱讀專業書刊。1956年留校深造,1958年起帶領本科生在陝西渭南一帶進行“拉網式”大規模區域系統考古調查,開業界先河。他還一改以往考古以一座房屋或一座墓葬爲單位的做法,把元君廟遺址發現的整個仰韶文化墓地都作爲發現對象和研究單元,這一新理念、新方法當時領先國內外同行。1961年張忠培畢業後分配到吉林大學,1972年創建吉大考古專業。1979年中國考古學會成立之初,張忠培便成爲學會最年輕的理事,2008年當選學會理事長,是服務於學會時間最長的一位考古學家。1987年調任故宮博物院院長。

張忠培在考古上追求“以物論史,透物見人,代死人說話,將死人說活”的理念,著作等身。他的《中國考古學——走近歷史真實之道》一書是中國第一部研討考古學方法論的個人專著,推動了中國考古學科學化進程。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