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掏空六個錢包買房?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發言引爭議

掏空六個錢包買房?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發言引爭議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被自己的“六個錢包”論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年輕人漂泊異鄉打拼,竟然連住有所居都保證不了?若想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竟然要掏空夫妻雙方的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三代人“六個錢包”的積蓄?樊綱的發言被公開報道之後,一時引發了不少爭議。

掏空六個錢包買房?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發言引爭議

說句公道話,由於個別媒體斷章取義,公衆對樊綱的本意其實是有所誤解的。回溯當時的語境,當臺下觀衆提問年輕人是否要買房時,樊綱的原意是說,“六個錢包”是衡量家庭條件的重要指標,如果財力允許,應該利用好按揭貸款的機制,而如果財力不允許,則應考慮租房,不要勉強“上車”。

作爲研究房地產政策的專家,號召年輕人量力而行,樊綱的發言其實無可厚非。只不過,在許多年輕人都爲房價而感到焦慮的情況下,樊綱的發言內容正好激活了公衆的“怒點”,這才無辜“躺槍”。

青年羣體從來都是網絡輿論的主力,而住房則是中國青年的一項“剛需”,年輕人面對“剛需”難以滿足的現實,自然會產生不滿。在任何國家,購房都是一筆重大支出,而在中國這一矛盾尤爲明顯。一方面,買房對年輕人並不容易,另一方面,“有恆產者有恆心”的傳統觀念,以及房子與教育、醫療等稀缺資源掛鉤的嚴峻現實,都給年輕人帶來了強烈的購房需求。

這種強烈的購房需求,讓一些年輕人有了不計任何代價都一定要買房的觀念。爲了買房,父輩掏空家庭攢首付,年輕人將大部分工資用於償還月供,這樣的案例並不鮮見。前段時間熱議的“隱形貧困人口”,其中也提到了爲了還房貸,某些高薪白領無法儲蓄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樊綱的言論不幸戳中了“利益相關”的年輕人的痛點,這才引起了這麼大的爭議。

其實,當我們詢問老師、朋友,自己現在是否應該買房,得到的回答很有可能與樊綱的說辭差不多。但那時我們不會憤怒,因爲老師、朋友和我們一樣,也是普通人,也要承受高房價帶來的種種弊端。然而,當這些話從一名公衆人物那裏說出來的時候,人們的情緒自然就不一樣了。儘管樊綱個人並非負責房地產政策調控的官員,但是,公衆卻難免對公衆人物產生某種“管管房價”的期待。這種期待,很容易讓輿論對公衆人物的發言產生誤解。

事實上,中國的住房問題非常複雜,國家也一直在推動各種政策,實現“房住不炒”的終極目標。解決房價問題的“祕訣”,還是要到經濟結構轉型中去找。欲將房地產與中國經濟體鬆綁,不僅需要房產稅、限購等短期調控措施,更需要國家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根本上化解房地產市場過熱的問題。而對普通人而言,我們需要做的,則是不輕易被斷章取義的報道干擾心緒,用合理的心態面對現實壓力,做出理性的個人選擇。

抑制房地產市場過熱,北京市相關部門在自2017年3月17日起的半個月內,接連出臺了13項樓市調控政策,從需求端到供給側、從短期調控到長效機制、從去產能到去杆槓……如今365天過去後,北京房地產市場經歷了顯著的變化,在“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方針下,樓市將回歸居住屬性,走上更健康良性發展之路。

恐慌性購房普遍存在,市場完全由賣方主導,一套房源入市後很快便能賣出,客戶購房也是迅速完成交易,彼時搶房、賣家臨時毀約現象不在少數。

據我愛我家提供數據顯示,“317新政”前一年,北京的二手住宅購房客戶由登記到成交的平均週期爲27天,成交用時不足一個月。

在“317新政”前一年,北京每套成交二手房源的平均被看次數爲8.31次,北京每位最終成交的客戶在成交前的平均看房次數爲2.88次。

購房者心態逐漸迴歸理性,市場開始向買方傾斜,購房者願意花更多時間去看房、找房、比較,決策謹慎,所以房源的被看次數增多,客戶的看房次數增多,成交週期也大幅增加。

據我愛我家提供數據顯示,在新政後一年,客戶的平均成交週期增加到了44.7天,較新政前多出17.7天,交易節奏大幅放緩。

北京每位最終成交的客戶在成交前的平均看房次數上升到了4.86次。這說明購房決策明顯更加謹慎。

去年3.17前夕,北京土地成交量和交易額均創下歷史新低,但平均樓面地價達14494元/平方米,同比增長7.69%。整體呈現“供不應求”“量跌價漲”的趨勢。

北京六環內土地供應量減少,樓面地價攀高。同時,隨着北京市軌道交通、重點道路的建設發展以及城市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遠郊區土地價格明顯提升。

2016年北京市土地交易平均溢價率爲31.22%,順義區、房山區和大興區位居前三,平均溢價率分別爲109.6%、 90.32%和54.73%。

這一年來,北京土地市場一個最大的變化就是供應創新高。據北京市規劃國土委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市商品住宅用地供應量達到721公頃,供應計劃完成率111%。而在2018年1、2月份,北京土地市場共有27宗土地供應,同比也大幅增長。

2017年北京住宅用地平均溢價率爲26%,11月份更是跌至8%。2018年1、2月份,北京住宅用地平均溢價率低至14.5%。

更重要的是,流拍再現。去年11月份至今,已有4宗住宅用地流拍。

2016年對於北京新房而言,在各類需求集中釋放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迎來火熱行情。市場呈現出公寓類產品井噴、普通純商品住宅市場降溫、新房豪宅化三大特徵。

2016年的北京樓市起起伏伏,但新房交易量仍破新高,其中商住兩用房佔總交易量的59%。

據房天下數據研究中心監控,2016年北京高端物業均價超過10萬元/平方米的共有42個項目,是2015年的1.75倍,2014年的3.23倍。高端住宅成爲當時市場供應的主角。

數據顯示,2017年北京共出讓71宗住宅用地,創造了近4年的新高。商品住宅規劃建面達到739萬平方米。

值得關注的是,未來可售商品住宅與共有產權項目均規定了限售價格與面積。限價商品住宅、高端商品住宅、共有產權住宅以及租賃型住宅也將成就現階段北京新房產品供應的多元化,從而承載剛需、改善、終極置業等全方位購房需求,在這一局面下,吸引原本被分流到二手市場的剛需及首改人羣向新房市場迴流。

自2015年底開始爆發的二手房成交熱潮,至2016年3月達到頂點,單月成交高達3.2萬套。此後,受到價格高企、優質房源減少等因素影響,北京二手房成交一度出現回落。而從7月份開始,市場成交再次上行。2016年“9·30”後,成交逐步下滑。

據偉業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院數據統計,2016年全年,北京全市二手住宅網籤總量達272431套,較2015年全年增加了38%,並超越2009年的266854套,創下了迄今爲止北京二手住宅交易量的新高。

成交數據顯示,去年的3·17調控結束了北京房價連續17個月上漲的勢頭。

換房需求是北京房地產市場的需求主力,即市場上“連環單”佔比高,調控後換房難度的增加使得“連環鏈條斷開”,帶來成交量的大幅下滑,調控後次月鏈家成交量環比下滑 77.6%,在去年三季度企穩後四季度開始小幅增長。調控後剛需佔比有明顯增加,從總價段來看,400萬總價的房源成交佔比明顯提升。

3月以來,成交量有所回升,市場在走向穩定。

央行《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7)》指出:2016年,我國個人住房貸款比年初增加4.8萬億元,同比多增2.3萬億元。銀行業房地產貸款餘額26.7萬億元,佔各項貸款餘額的25%;房地產貸款餘額比年初增加5.7萬億元,佔全部新增貸款的44.8%。

可以說,2016年當時的信貸環境稍寬鬆於目前。2017年以來,監管部門對房地產貸款持續嚴格監控,受房地產持續調控以及金融去槓桿影響,房地產市場融資難的情況比以前更突出。

“認房認貸”是3·17調控的主要手段,這一政策對於換房需求的影響較大,有貸款記錄購房者均被認定爲“二套”,首付60%、80%,房貸利率從之前的首套95折到調控後的上浮20%。數據顯示,雖然調控後均價下跌,但是換房的難度尤其是首付門檻同比依舊大幅增加。

本輪調控的重點之一是通過提高首付比例等控制槓桿和風險,數據顯示,調控後北京鏈家客戶的貸款成交佔比下滑了5個百分點左右,貸款成數減少了10個百分點左右。

在商辦新政之前的兩年,北京住宅市場高端化的背景下,商住產品以其低總價、不限購、戶型多變的優勢,日益成爲剛需、剛改、投資型客羣的共同選擇。無論從商辦售樓處現場的火爆程度,還是實際數據看,住宅供應啞火,商辦補位,一度撐起了樓市的大“半邊天”。

與此同時,商辦市場出現了新特徵:小面積、低總價早已不是商辦產品的獨特標籤,大尺度、改善型、高價位的商辦產品頻現市場,商辦走向了“高大上”。

北京的商辦限購政策,令商辦成交跌入谷底。

中原地產的數據顯示,調控一年來,商辦類物業實際簽約只有5895套,而且這基本都集中在2017年3月17日至3月26日之間。在商辦調控新政後,市場簽約只有3000套左右。調控一年,商住類物業同比跌幅91%。

雖然新政對商住的銷售市場形成了巨大的衝擊,但業內普遍認爲,從長遠看,有利於整個商辦市場的健康發展,促使開發商轉型運營商。寫字樓的整層出售將成爲常態。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