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紅網評老人病危時稱有17萬私房錢:緣於老有所憂

紅網評老人病危時稱有17萬私房錢:緣於老有所憂

來源:美型男    閱讀: 3.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標題:老人攢17萬私房錢緣於“老有所憂”

紅網評老人病危時稱有17萬私房錢:緣於老有所憂

作者:徐甫祥

正月十五前夕,瀋陽市和平區八旬老人高老先生因心腦血管疾病突然加重,被送到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病房治療。高老先生自覺剩下的日子不多了,向子女和老伴交代了遺囑。遺囑包括財產的分配、如何安葬等,讓老伴和5個子女驚訝的是,老人竟然有17萬元私房錢。

從媒體報道可知,老人及老伴均有退休工資,且膝下5個兒女“家庭條件都不錯”,可謂晚年無憂。但即便如此,老人仍然瞞着全家,積攢了高達17萬元的私房錢,以備日後之用。由此可見,儘管在旁人看來,老人並無養老之慮,但觀老人所爲,卻分明透出一種潛意識的“老有所憂”。

正如老人所說,之所以如此,是“考慮到將來養老、生病急救等需要額外花費的地方比較多,不能依靠兒女”。於是,他憑藉自身的多才多藝,爲企業寫傳,售賣書法作品,替人鍼灸理療,並節衣縮食,這纔有瞭如此一筆私房錢。應該說,老人這種未雨綢繆的做法,初衷是爲兒女分憂,更體現了一種自立意識,無疑值得尊重。

但就老人私攢養老錢這件事本身及過程而言,卻不乏讓人唏噓之處。按說,老人此舉,不讓兒女知悉,尚可理解,但瞞過老伴,就有些說不過去。箇中緣由,無非兩點:除了怕老伴“嘴快”,進而“泄露天機”外,恐最關鍵的一點,是擔心老伴基於一個母親的本能,不願也不會支持他的這一舉止,從而讓計劃“泡湯”。

其實,老人的顧慮反襯了天下父母的共性,那就是對兒女毫無保留且無怨無悔的付出。當然,這是一種“人之常情”,並不帶任何功利。然而,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對父母的恩德,做兒女的何嘗不該報答。故而對老人此舉,正如其子女所言,“很心酸很內疚”。

不過,老人此舉,也折射了現實生活中頻現養老紛爭帶來的困擾。在媒體既往披露的相關案例中,同樣是有兒有女的家庭,不乏平日爲爭家財明爭暗鬥、老人患病時相互推諉的不肖子孫。而這類負面典型,固然只是個例,卻難免讓更多老年人產生“危機感”。或許,這便是老人積攢私房錢的起因之一。

此外,老人之所以在兒女們均孝順的情況下執意如此,不排除還有下述考量。一來眼下的年輕人不乏“月光族”,老人即使將存款全數饋贈,恐也難保被悉數花光;二來常言“久病無孝子”,一俟年老多病,倘無儲蓄,必生後顧之憂。無疑,作爲心氣頗高、且有能力創收的老人來說,自身積攢一定量的養老錢,可謂萬全之策。

況且,老人憑一己之力攢錢,似也無可指責。不過,基於家庭的角度,這種瞞着全家積攢私房錢的舉止,無疑透着對親人的“不信任”。雖然老人的子女均表示理解,但長此以往,難免讓親情蒙上陰影。若此舉出現在某些並不算和諧的家庭,非但無助於修補親情,甚至有可能引發新一輪“紛爭”。

顯然,瞞着親人積攢私房錢,不應成爲家庭的常態。而讓所有老年人真正做到老有所養,而非“老有所憂”,則是重要前提。這就需要弘揚優良傳統,讓社會尊老愛老蔚然成風。同時,依法懲治那些虐老棄老的不孝子女,讓老年人得享天倫之樂。當然,進一步完善社會養老助老體系,讓老年人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醫,同樣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來源:紅網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