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緬甸7.2級地震 地震後必知的急救方法

緬甸7.2級地震 地震後必知的急救方法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緬甸7.2級地震 地震後必知的急救方法

【緬甸7.2級地震】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4月13日21日55分在緬甸(北緯23.14度,東經94.87度)發生7.2級地震,震源深度130千米。中國西藏自治區的拉薩、山南、林芝震感較爲明顯,邊境地區的墨脫、察隅通訊信號時斷時續。

13日晚10時左右,地震發生時,記者在拉薩居住的二樓清晰地聽到門窗搖晃發出的聲響,隨後聽到鄰居們紛紛走出房門,並且相互告知地震發生的消息,搖晃時間約持續一分鐘。

離緬甸較近到林芝市墨脫縣震感強烈,據墨脫縣政府辦副主任索朗曲珍介紹,共感覺到兩次震感,“以往墨脫也不時有震感,但都是先感覺到玻璃震動,這次是整座樓都在搖動。”地震導致墨脫通訊信號一度中斷,目前已恢復,墨脫縣政府正在向各鄉鎮統計受災情況。

同時,林芝察隅縣位於西藏東南部,東臨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和昌都市左貢縣,南面與緬甸和印度接壤,西與墨脫縣相鄰。此次地震波及察隅縣,震感尤爲明顯。據瞭解,地震發生後,該縣多個小區居民走出家門,前往空曠地方避震。由於擔心餘震的發生,目前多數居民均未返家。

西藏自治區地震局13日晚表示,目前尚未收到人員傷亡及建築物破壞等信息,該局將進一步加強該區域震情監視和災情瞭解。相關分析人員稱,之所以會波及離震中較遠的西藏,與震級大以及震源深度達130千米不無關係。推薦閱讀:發生地震後 在高樓時如何逃生

延伸閱讀:地震後必知的急救措施

地震後容易出現受傷流血以及骨折的傷者,此時對傷者該如何進行急救呢?

四種常用的止血方法

創傷包括皮膚破損、血管及神經斷裂、骨折等,出血非常常見,其中肉眼可見的叫外出血,只要不是大動脈出血,得救的機會就比較多。內出血不易判斷,當出血量達到一定程度傷者會休克、疼痛。

1.壓:當傷口流血時用手按住出血區。分兩種:一種是傷口直接壓迫,無論用乾淨紗布還是其他布類物品直接按在出血區,都能有效止血。另外一種是指壓止血法。用手指壓在出血動脈近心端附近的骨頭上,阻斷運血來源,以達到止血目的。後者需要培訓才能學會。

2.包:包紮所用的材料是紗布、繃帶、彈性繃帶或乾淨的棉布或用棉織品做成的襯墊。包紮的原則是先蓋後包,力度適中。先蓋後包,即先在傷口上蓋上敷料(夠大、夠厚的棉織品襯墊),然後再用繃帶或三角巾包紮。這是因爲常用的普通紗布容易摩擦傷口,給後續處理增加難度。力度適中指的是包紮後應止血有效,檢查遠端的動脈還在搏動;包紮過鬆,止血無效;包紮過緊,會造成遠端組織缺血缺氧壞死。

3.塞:用於腋窩、肩、口鼻或其他盲管傷和組織缺損處的填塞止血法,是用棉織品將出血的空腔或組織缺損處緊緊填塞,直至確實止住出血。填實後,傷口外側蓋上敷料後再加壓包紮,達到止血目的。此方法的危險在於用壓力將棉織品填塞結實可能造成局部組織損傷,同時又將外面的髒東西帶入體內造成感染,尤其是厭氧菌感染常引發破傷風或氣性壞疽。所以,除非必要時,儘量不採用此法。

4.捆:止血帶止血法,通常用於手術時,用以控制肢體出血是有效的,但可能造成神經和肌肉的損傷,也會因肢體缺血引起全身性併發症,不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不要使用此法。

(1)止血帶不直接與皮膚接觸,利用棉織品做襯墊。

(2)上止血帶鬆緊要合適,以止血後遠端不再大量出血爲準,越鬆越好。

(3)止血帶定時放鬆,每40分鐘—50分鐘鬆解一次,鬆解時要用手進行指壓止血2分鐘-3分鐘,然後再次紮緊止血帶。

(4)做好明顯標記,記錄上止血帶的時間,並告訴接替人員。上止血帶總的時間不要超過2小時-3小時。

骨折現場急救五原則

1.搶救生命

嚴重創傷現場急救的首要原則是搶救生命。如發現傷員心跳、呼吸已經停止或瀕於停止,應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昏迷病人應保持其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其口咽部異物;病人有意識障礙者可針刺其人中、百會等穴位;開放性骨折傷員傷口處可有大量出血,一般可用敷料加壓包紮止血。嚴重出血者若使用止血帶止血,一定要記錄開始使用止血帶的時間,每隔30分鐘應放鬆1次(每次30至60秒鐘),以防肢體缺血壞死。如遇以上有生命危險的骨折病人,應快速運往醫院救治。

2.傷口處理

開放性傷口的處理除應及時恰當地止血外,還應立即用消毒紗布或乾淨布包扎傷口,以防傷口繼續被污染。傷口表面的異物要取掉,外露的骨折端切勿推入傷口,以免污染深層組織。有條件者最好用高錳酸鉀等消毒液沖洗傷口後再包紮、固定。

3.簡單固定

現場急救時及時正確地固定斷肢,可減少傷員的疼痛及周圍組織繼續損傷,同時也便於傷員的搬運和轉送。但急救時的固定是暫時的。因此,應力求簡單而有效,不要求對骨折準確復位;開放性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復位,而應原位固定。急救現場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條、樹枝、手杖或硬紙板等都可作爲固定器材,其長短以固定住骨折處上下兩個關節爲準。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帶直接將傷肢綁在身上,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壁上,使前臂懸於胸前;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

4.必要止痛

嚴重外傷後,強烈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休克,因此應給予必要的止痛藥。如口服止痛片,也可注射止痛劑,如嗎啡10毫克或杜冷丁50毫克。但有腦、胸部損傷者不可注射嗎啡,以免抑制呼吸中樞。

5.安全轉運

經以上現場救護後,應將傷員迅速、安全地轉運到醫院救治。轉運途中要注意動作輕穩,防止震動和碰壞傷肢,以減少傷員的疼痛;注意其保暖和適當的活動。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