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寶寶接種疫苗結果得了小兒麻痹症

寶寶接種疫苗結果得了小兒麻痹症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接種疫苗結果得了小兒麻痹症

下地只能套支架勉強站住,每天的生活是在地上匍匐,看着別的小朋友蹦蹦跳跳,他卻離不開那輛特質的推車……這是即將3歲的男童軍軍的生活,他原本健康的身體,只維持了短短62天。

在軍軍62天時,媽媽帶他去接種了預防脊髓灰質炎的疫苗,沒想到種下的卻是噩夢。因爲這次接種,他的身體從此與這種可怕的病症緊緊相連。他還不到3歲,卻要經歷着反覆治療和無休止、痛苦的康復訓練。家人費勁周折,最終弄清了給孩子帶來痛苦的元兇,就是那次接種,他被確定爲預防接種不良反應,麻痹型脊髓灰質炎疑似病例成立。兩年多來,懵懂的軍軍並不知道自己身體遭受的悲劇,他還想普通孩子一樣,受到家人的精心呵護,可是對於軍軍媽媽謝女士來說,她想要給自己孩子今後殘缺的人生討個說法。

謝女士曾提及,孩子接種疫苗前,曾出現一些按規定不宜接種的身體反應,可是,當年並沒有任何人對此進行更加細緻的檢查,哪怕是一句提醒。

是否是“人禍”?已經無法從兩份當年的鑑定報告中尋找答案,因爲報告中均作出結論,接種過程沒有任何問題。而且,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迄今爲止世界上尚無絕對安全的疫苗,每種疫苗都有百萬分之一的不良反應率,或許,這個數據比彩票中大獎概率還低,可是對於每一個受害家庭來說,卻是百分之百的災難。

面對這樣的悲劇,現行體制仍然普遍採取了補償一筆錢的處理方式,但是,每個孩子媽媽真正需要的,是讓孩子儘量能夠像普通人一樣,即便面臨着殘缺的人生,也能在社會的關愛之下,儘量彌合這樣的傷處,身體也許無法正常行走,除了支架之外,他需要的是更多的關愛和“攙扶”。

專家提醒和意見

一、有禁忌症存在時不應接種疫苗

究竟哪些情況屬於接種禁忌症或者需要推遲接種?專家提醒,疫苗“禁忌症”指個體在某種狀態下接種疫苗後會極大地增加發生嚴重異常反應的機會。它是以受種者的身體狀態決定的,而不是疫苗本身。如果在有禁忌症的情況下接種,產生的不良反應將嚴重傷害受種者。當有禁忌症存在時,不應接種疫苗。

疫苗的“一般禁忌症”包括七類:

1.患急性疾病、嚴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和發熱者;

2.過敏體質者。曾患過敏性喉頭水腫、過敏性休克、過敏性紫癜、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支氣管哮喘、蕁麻疹、食物過敏史等;

3.既往接種後有嚴重異常反應者,如過敏性休克、變態反應性腦炎(或腦病)、非熱性驚厥、過敏性紫癜等,以後不宜接種同種疫苗;

4.各類免疫缺陷症人羣、惡性腫瘤(白血病、淋巴瘤)及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烷化劑、抗代謝類藥物等免疫抑制治療的病人,均應避免接種各類減毒活疫苗;

5.重症慢性疾患:已患有活動性肺結核、急慢性腎臟病變、心臟代償功能不全、血液系統疾患,活動性風溼病、嚴重皮膚病等患者,接種疫苗後可能加重原有病情或使反應加重,應暫緩接種;

6.部分神經系統疾患者如患有癲癇、癔病、腦炎後遺症、驚厥史等疾患者應慎種疫苗;7.最近曾進行被動免疫者。例如最近注射過丙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或其他被動免疫製劑者、接受輸血等應推遲接種減毒活疫苗。此外,有些疫苗還有自身性質決定的“特殊禁忌症”,需要諮詢醫生。

二、吃了抗生素不影響接種

大多數禁忌症是暫時的,過後仍可以補種疫苗。補種的時間應推遲到疾病好轉後、使用免疫製劑後間隔一定時間後纔可以接種,間隔時間取決於免疫製劑中抗體的濃度。家長最關心的也是最常見的“輕度發熱”,是可以接種疫苗的,而抗生素治療不影響疫苗接種效果。

對於家長擔心的“用藥和疫苗相沖突”問題,專家指出,有三類藥物會令疫苗效果打折扣,或者令免疫反應過於強烈,從而產生嚴重後果。一是地塞米松、強的鬆等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炎症、過敏、支氣管哮喘等疾病常用,最好停用半年再接種疫苗。二是長春新鹼、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劑、化療類藥物,治療兒童白血病、兒童類風溼、炎症性腸病等常用,由於可抑制孩子的免疫反應,增加疫苗接種的風險,因此,用藥期間不能接種,停藥後應經過醫生評估。三是使用丙種球蛋白等免疫增強劑,使用三月內不可打疫苗。打麻疹疫苗至少要兩週後,才能使用這種藥物。

三、注射疫苗後出現全身皮疹立即就醫

在接種室,經常能看見大一點的孩子打完疫苗,纔等了幾分鐘就被家長帶走,以免耽誤孩子上學。在黃花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帶孩子打百白破疫苗第二針的李女士告訴記者,寶寶一到接種室就害怕得大哭不止,打完後想早點帶孩子回家,“反正我們第一針沒有異常反應,第二針打完就走也沒問題吧?”

專家指出,這些做法都是不正確的。爲安全起見,接種完不能馬上離開,要在接種室休息觀察30分鐘,以免出現不良反應時醫務人員無法及時救助。在接種“百白破”等多劑次疫苗時,仍然要在注射室觀察30分鐘,因爲每次接種的疫苗可能不同,就算同一種疫苗不同批次也有所不同,人體在不同時期的生理狀況也不同,不能大意。

在回家途中及回家後,家長要細心照顧觀察寶寶的身體情況,讓寶寶適當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多喝水,注意保暖。少數兒童接種後可能出現發熱、注射部位紅腫等,但這種屬於暫時現象,通常1~2天內便會自愈。如果皮膚紅腫得厲害,或者發熱令寶寶難受,採取對症治療可完全恢復。如果寶寶出現一些嚴重的反應症狀,如高燒、全身皮疹等症狀,應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就診,並將反應情況告知預防接種單位。對於嬰兒,接種當天洗澡要注意別讓注射部位沾水。

四、打完麻疹疫苗發高燒需就醫

在家長論壇上,麻疹疫苗被列爲“需要高度警惕的疫苗”。有一些家長反映,孩子打完麻疹疫苗後會發燒。

專家指出,同所有藥物一樣,疫苗對人體而言畢竟是一種異物,絕大多數健康人接種後不會發生任何不良反應,只有極少數因個體差異在接種後發生不良反應,麻疹疫苗也是如此,少數人接種麻疹疫苗後可能會發生不良反應。

麻疹疫苗的常見不良反應主要有,在接種疫苗後24小時內,在注射部位可出現疼痛和觸痛,多數情況下於2~3天內自行消失。接種疫苗後1~2周內,可能出現一過性發熱反應,其中大多數爲輕度發熱反應,一般持續1~2天后就能自行退燒。接種疫苗後6~12天內,少數孩子可能出現一過性皮疹,一般不超過兩天可自行緩解。不過,極少數孩子會出現重度發熱反應,個別孩子會出現過敏性皮疹,一般在接種疫苗後72小時內出現。更嚴重的有過敏性休克,一般在注射疫苗後1小時內發生,還有過敏性紫癜、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專家建議,如果孩子接種後,出現發熱在37.1℃~37.5℃時(腋溫),應加強觀察,適當休息,多飲水,防止繼發其他疾病。當發熱超過37.5℃,或37.5℃以下並伴有其他全身症狀、異常哭鬧等情況,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對於注射部位紅腫,如果紅腫直徑小於1.5釐米,屬於局部反應,一般不需任何處理。對於紅腫直徑1.5釐米至3釐米的局部反應,可用乾淨的毛巾熱敷,每日數次,每次10~15分鐘。對於紅腫直徑大於3釐米的局部反應,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並將反應情況告知預防接種單位。

五、寶寶對明膠過敏不宜接種脊灰疫苗

需要注意的是,疫苗製作工藝也有可能令少數過敏體質孩子中招。如果孩子對包括明膠等輔料及硫酸卡那黴素過敏,不宜接種脊灰疫苗,對硫酸慶大黴素過敏,則不宜接種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是在雞胚中培養的,超過八個月大的孩子打疫苗前要先試吃雞蛋,如果過敏則應推遲接種,如果平時注意迴避過敏原的話,有些孩子隨着年紀的增長,過敏的症狀可以減輕、消失。

六、流感疫苗最好與常規疫苗隔半個月

如果流感疫苗和常規免疫規劃疫苗接種時間衝突,要諮詢接種醫生進行調整。

疫苗接種的原則是:減毒活疫苗與減毒活疫苗可一起接種或間隔一個月再打,減毒活疫苗與滅活疫苗可在同一時間段內一起接種。流感疫苗有全病毒滅活疫苗、裂解疫苗和亞單位疫苗三類。穩妥起見,醫生通常建議接種流感疫苗應和常規疫苗間隔至少半個月。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