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老太幫失足少年擔保借600元 5年後尋3名債主(圖)

老太幫失足少年擔保借600元 5年後尋3名債主(圖)

來源:美型男    閱讀: 6.3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老太幫失足少年擔保借600元 5年後尋3名債主(圖)

曾美華與失足少年

5年前幫失足少年擔保借600元

如今借款人舉債人都找不到了

5年前幫人擔保借了600元錢,誰知借款人失蹤。如今已年近七旬的擔保人想把這筆錢還了,結果債主也不知去向。昨天,曾婆婆找到重慶晚報求助,希望找到當年的3名債主。

這筆錢現在我來還。但我想說,哪怕再過20年也要親手還上這筆錢。誠信做人,才能過得踏踏實實。

缺錢

借錢

借款人曾經是少年犯

曾美華今年69歲,家住江北區黃桷園,是蜀都中學的一名退休教師。

昨天,重慶晚報記者來到曾美華的家,她拿出紙質已經泛黃的借條。重慶晚報記者發現,上面依稀可辨兩種不同的字跡,上半聯寫“本人施平(化名)於2007年元月16日借得曾老師人民幣600元整”,下半聯由曾美華補加:由左晉嚴、洪明、劉柯岑三人共同借給。

曾美華介紹,借條上的4個人,也算她的半個同事,“2006年10月,我成爲市未成年犯管教所(下稱未管所)的愛心家人,幫助失足未成年人。”曾美華回憶,劉柯岑、洪明、左晉平和施平也是當時未管所的愛心家人。

“2007年1月,施平讓我從中擔保,向劉柯岑等三人每人借了200元錢。”曾美華回憶,做擔保之前,她思考了好長一段時間。之所以遲遲下不了決心,因爲施平是一名很特殊的愛心家人。

“施平曾經是未管所的一名少年犯,因參與羣毆致對方重傷獲刑兩年。”曾美華說,2005年11月施平出獄後,還沒滿20歲。“報名應徵時,他說希望以自己的前車之鑑去幫助後來的人,未管所經過三次慎重討論才決定吸納他。

然而,施平沒能堅持下去。“2006年10月,幫教對象再沒見過他的蹤影。後來,還是我們接過施平的幫扶責任。”曾美華說。

借錢

擔保人日記一語成讖

2007年1月15日,正在市中心遊玩的曾美華突然接到施平的電話,稱十萬火急要見她。

“見面後,施平說與工作的山莊女老闆發生爭執,被炒了魷魚,他怕家人埋怨自己丟了工作,沒敢告訴。”曾美華回憶,施平說自己身上只剩20元錢,目前住一家小旅館,“我知道您退休了,經濟上不寬裕,請求您找別的愛心家人支持一下,我找到工作馬上就還。”

曾美華沒有馬上答應施平的請求,而是委婉地讓施平找親戚。“他卻帶着哭腔說,打死也不會找家人。”曾美華說,當她看到一個一米七幾的男子漢在她面前哀哀慼戚,心軟了,於是拿出50元錢給施平解燃眉之急,並答應和其他的愛心家人商量借錢一事。

回家路上,曾美華就給劉柯岑、洪明、左晉平打了電話。“他們三人的意見出奇地一致:因爲對施平完全不瞭解,讓我務必問清借錢原因。借與不借,由我裁定。即使同意借錢,也是看在我的份上。”

第二天,曾美華約施平見面,問了一些問題。“不過,我也無法考證施平說的是不是真話。”曾美華說,最後,她衡量了一下,萬一出錯,幫人還600元錢還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就答應幫忙擔保。

施平寫好借條後,還執意送了曾美華一程,“他說看見我就像看見慈祥善良的外婆,再三表達會牢記大家的恩情。”曾美華說。

不過,曾美華對這筆擔保並不看好。當晚,她在日記中寫道:望着施平消失在人羣中,我助人之後沒有產生丁點快樂,而是生出隱約擔憂……

曾美華說,借錢後的兩個月,施平跟她打過兩次電話,“說是在酒店當保安,狀況還不錯。”曾美華說,兩次通話都沒有涉及還錢,“考慮到他剛安頓下來,我也沒有催。”曾美華說。

不曾想,這兩通電話卻是曾美華關於施平最後的音信。2007年4月,曾美華再次撥打施平電話,已經成了空號,未管所也沒有他的消息。

還錢

希望他做個誠信的人

2007年12月11日的日記中,曾美華這樣寫到:“一年過去了,還款已基本無望。他可以不講誠信,我不能不守信用,所借之款由我歸還。”

曾美華說,2008年以前,自己和借款的劉柯岑等人來往還算密切,“也許是顧及我的感受,三個借款人從未在我面前提過還錢的事,連施平的名字都沒提過。”

2008年初,借款的劉柯岑等人退出了愛心家人的工作,與曾美華的聯繫減少。2009年,曾美華的小靈通損壞,通訊錄丟失,與借款人失去聯繫。“今年7月,我再到愛心家人的主辦方去了一趟,也沒找到她們的聯繫方式。”

5年來,曾美華幫助了8個失足青少年。“如果能夠順利爭取到減刑,最後一個幫扶對象明年底就可以出獄,那時,我也70歲了,幫扶工作也算圓滿完成。”曾美華說,然而五年來的幫助工作她始終覺得缺少了什麼:我一直在等待施平的出現,我希望他能做一個誠信的人。

“現在,我不想再拖下去了,如果還錢的事無法了結,我做愛心家人的工作就不完滿。”昨天,曾美華握着已經泛黃的借條說,我想盡快把它撕掉,這樣我心頭的大石頭才能落下。

對於當初救助施平,曾美華表示至今也沒後悔做擔保,“雖然一直有懷疑,但施平當時困難也是事實,不可能不施以援手。”曾美華還說,爲了不讓無辜的人蒙受損失,現在由她來還這600元錢。”如果能聯繫上施平,我想告訴他,哪怕再過20年,我也希望他親手還上這筆錢。誠信做人,才能過得踏踏實實。”曾美華說。

曾婆婆的幸福觀:

做自己想做的事,做好事

採訪中,我們發現,曾婆婆2011年曾獲評重慶市第三屆道德模範。幫扶失足少年的過程中,她也寫下23萬字的《與失足少年零距離———愛心家人手記》。一起來看一看,也許你會有所感悟。

我總是容易相信別人,亦如希望別人相信我……如果全世界草木皆兵,需要時時神經緊張處處小心提防,那樣的生活該有多累。每個人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如果道德體系遭到破壞,將來誰還願意做好事。

———曾美華評論擔保借錢事件

如果你沒有長久擔責的打算,你應該選擇不要孩子。也想告誡已經爲人父母的人,當孩子尚未成年、最需要親情與教育的時候,慎重考慮你的行動,孩子比金錢更重要,如果常年累月遠離孩子,可能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

———曾美華對家長們的建議

任何人都不會拒絕別人的牽掛。

———曾美華評論未管所的孩子們

每當我看到茶室裏、小店前、人行道上、馬路旁邊……凡是外來務工人員集中的地方,高高低低的麻將桌,大大小小的撲克攤,前赴後繼的酣戰者,我總想告訴他們,給子女的不僅僅是生活費就夠了。

———曾美華對家長們的建議

一個奔七老太,理應上街買菜,回家做飯,早上打打太極拳,晚上跳跳壩壩舞。但是一個有生活能力的人,若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無所事事,蒼白無聊的生活寡淡無味。人活着是爲了追求幸福擺脫痛苦,我認爲理想的幸福狀態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退休後,衣食無憂的前提下,做一點好事,在力所能及範圍內給人一點幫助,既解決了他人的困難,也體現了自己的價值。

———曾美華談論這些年的堅持

曾美華和老伴住在蜀都中學一個老舊家屬樓,一室一廳,兩臺電腦算得上家裏比較貴重的物品。曾美華說,6年來,爲幫教失足少年,她已經花費4000多元錢。對於每月有3000多元退休工資的曾美華來說,600元不算多,也不算少。採訪過程中,她一再強調,這不是錢的問題,而是誠信和責任的問題。

誠信、責任。這四個字,值得每個人用一生去堅守。但也許有人認爲,曾婆婆的堅守沒必要、不值得。我想,這是因爲部分人的人生總是處於“不及格”狀態吧。

人的一天乃至一生會遇到無數“考題”,多到你忽略,多到你無法想象。開車、等紅燈、開會、借錢……不闖紅燈,你得了一個滿分;遲到一次,就不及格了……人生不可能不遇到考題,難題在所難免,不及格也正常———然而“知錯”就已改正了一半,不及格,咱們還可以再努力。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