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世間印象 > 赤子情懷鑄就精誠醫道 全視覺三焦點人工晶體植入守護人生“晶”彩

赤子情懷鑄就精誠醫道 全視覺三焦點人工晶體植入守護人生“晶”彩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轉載自人民日報健康號】在國際醫生節來臨之際,蔡司公司專門爲大家邀請到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的姚玉峯主任,讓他爲我們分享一下患者如何通過全視覺三焦點人工晶體植入,來解決白內障和老花眼問題。姚玉峯主任認爲醫者的仁心仁術,是對醫者責任的勇於擔當,是時間跑道上的爭分奪秒,是無影燈下的堅守與熱愛,是祖國和人民需要時的忠誠與義無反顧。值此國際醫師節,與所有醫生同行共勉,持守大醫精誠與報效祖國的情懷,爲新時代醫療事業砥礪奮進。

赤子情懷鑄就精誠醫道 全視覺三焦點人工晶體植入守護人生“晶”彩

從“命中註定”到“人生使命”

兒時的一場意外,至今都讓我覺得從醫是我的“命中註定”。7歲那年我的左眼遭遇了一次嚴重外傷,眼眶膜被撞破,血肉模糊看起來像是眼珠子被撞出來了。當時的情景嚇壞了我的父母,他們都以爲我的左眼保不住了。不幸中的萬幸,醫院正好有一位醫術精湛的眼科醫生,他十分果斷冷靜地爲我實施了手術,10來天后我的視力奇蹟般地恢復了。那段經歷深深烙印在了我的記憶裏它使“當醫生”的願望埋植在了我的心裏,多年來當年父母絕望的眼神,也讓我感同身受地體會到每一位患者對自己眼睛健康的期待,健康的視力對個人和家庭的巨大意義。

1979年我如願邁入了醫科大學的校門。成爲醫生後,我發現角膜病是困擾我國衆多患者的頑疾,且在眼科疾病中表現最爲複雜的大病,這讓我萌生了挑戰這塊“硬骨頭”的想法,把自己的專業方向錨定在了研究角膜病上。90年代國內角膜移植還處於起步階段,迫切需要填補新知識和新技術的空白,已經工作多年的我考慮再三,決定去國外學習前沿的技術和經驗。於是我通過不斷努力,考取了當時衛生部“笹川醫學獎學金”公派出國項目,前往日本大阪大學醫學部眼科研修。我深知留學機會來之不易,全身心撲在專業的學習上,如飢似渴般閱覽世界眼科著作,夙興夜寐、絲毫不敢怠慢。功夫不負有心人,研修結束我又獲得了攻讀博士的機會,並在此期間取得了三項全球獨創意義的研究成果,提前2年完成了博士答辯。

回國還是留在國外是擺在博士畢業之際的人生抉擇,大阪大學和美國哈佛大學的斯特萊茵研究室都向我拋來了橄欖枝。面對當時國外優渥的薪資待遇和科研條件,我沒有多想,因爲我早已把報效祖國設定爲人生使命,我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回國旅途。隨後28年如一日,從零開始白手起家,致力於搭建中國自己的學術團隊和學科平臺,並不斷地與國際先進醫療技術接軌,讓更多的國人享受現代醫學的進步成果。

從“世紀難題”到“惠澤人類”

我認爲醫生要做到大醫精誠,首先要有家國情懷,這樣才能不計榮辱、砥礪前行,才能默默堅守、甘之如飴。其次還要有敢於接受挑戰、直面挑戰、克服挑戰的精神。排斥反應是整個20世紀無數的世界角膜病專家想要攻堅的難題,我在日本學習期間就與這一世紀難題展開了長期拉鋸戰。

人類的角膜厚度約0.5毫米,由上皮層、前彈力層、基質層、後彈力層、內皮層組成。我通過長期反覆的實驗證明排斥主要是針對內皮層產生。這樣一來,移植時只要將內皮層完整保留,在理論上就不會出現排斥反應。然而看似簡單做起來卻難如登天,因爲內皮層的厚度僅6微米左右,在不到頭髮絲十分之一的厚度動刀談何容易,爲了能有所突破,我嘗試了所有能夠做到的方法,用遍了當時角膜領域所有的器械,在小白鼠的眼睛上嘗試了一遍又一遍,但都失敗了。當時我的狀態是非常沮喪的,感覺沒有希望了。

難道就這樣放棄嗎?正當我相當苦惱的時候,一次神奇的經歷點醒了我。我在剝一顆水煮蛋時發現,蛋殼剝落後蛋衣仍能完好保留,這啓示我如果在角膜後彈力層與基質層之間開個小口,使‘蛋殼’與‘蛋衣’分離,那麼內皮層這個‘蛋衣’或許就能保留下來了。那一刻好像小說裏的學武之人打通了任督二脈,令我欣喜若狂。

我永遠記得那是1995年的5月20日,我主持世界首例的採用剝離術進行的角膜移植手術,術後無排斥反應。隨後在更多的患者身上完成該項手術,所有的移植都未出現排異現象,困擾世界角膜界的世紀難題,終於攻堅了,那種感覺別提有多自豪!國際眼科界爲了表彰我的貢獻,把這一移植技術命名爲“姚氏法角膜移植術”,不但被寫進美國醫學的教科書,還被記錄進國際角膜移植髮展史。

我當時做了一個重要決定,把該項醫學發現無償通過我主辦的角膜病新進展學習班上進行傳播,我只希望好的技術能惠澤人類、造福患者。如今“姚氏法角膜移植術”在國際和國內被廣泛推廣應用,我和我的團隊連續十幾年義務推廣,無償轉讓器械專利,系統培訓了全國超過7000名的眼科專業人才,約佔眼科醫生總數的四分之一。

從“復明手術”到“全程視覺”

醫生要勇於擔當,每一個患者交給醫生的都是生命和健康,醫者必須全力以赴。在我的行醫生涯中,我始終奮戰在一線,親自診治超過30萬名的眼科病人,通過手術讓近3萬名失明患者重見光明。現在我每天平均睡4-5個小時,有時候一天要完成近30臺的手術,很多人說我是工作狂,其實我是享受工作帶來的樂趣。

在我一生經理的病人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兩位意義非凡的老人,一位是我國第 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院士,一位是開國將軍甘祖昌的遺孀龔全珍老阿姨。當時兩位老人都年逾九十,患上了嚴重的白內障。兩位老人都是祖國的功臣,爲其治療責無旁貸,但是超高齡外加多種基礎性疾病,這讓手術實施困難重重。但是我深感責無旁貸,更不能退縮,不能讓爲國出力的老人再受白內障的折磨。迎難而上是醫生的職責,最終手術十分成功,兩位老人重獲光明,不但能看書看報,生活視力都恢復到了健康正常。

手術的成功得以讓老功臣安享晚年,人工晶體技術的發展功不可沒。如今白內障已經不再是以前談之色變的頑疾。人工晶體從最初的單焦點發展到如今的多焦點技術,尤其是當下新的全視程三焦點人工晶體,直接推動白內障手術從簡單的復明手術邁向屈光性手術的時代,不僅能夠讓患者看得見,還能獲得遠、中、近全程優異視力。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醫學和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真正起到了造福人類的意義。

我一直覺得,過去三十多年的行醫歷程,我只是做着微不足道的本職工作,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一名醫生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然而國家和人民給了我衆多的榮譽和褒獎,我認爲我是幸運的,同時我唯有加倍珍惜這些嘉獎,不忘初心、砥礪奮進,才能對得起國家和人民的信任和託付。展望新時代,我將繼續以銘記醫者仁心的責任與擔當爲患者送去光明。

門診信息:

邵逸夫醫院慶春院區:週一上午眼科名醫門診;週二上午眼科屈光白內障名醫門診。邵逸夫醫院錢塘院區:週三上午眼科名醫門診。(文章來源:互聯網)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