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內科 > 慢性腎衰早檢查早發現

慢性腎衰早檢查早發現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慢性腎衰早檢查早發現

慢性腎衰竭在有些地方發病少,但是並沒有減少慢性腎衰竭的發病率,在國內,慢性腎衰竭早期症狀不明顯,晚期會惡性發展爲尿毒症,所以關注慢性腎衰竭很重要,早檢查早治療纔是關鍵。

臨牀:慢性腎衰竭是指各種腎臟病導致腎臟的上述三大功能漸進性不可逆性減退,直至功能喪失所出現的一系列症狀和代謝紊亂所組成的臨牀綜合徵,慢性腎衰竭病程長,給人體帶來的傷害也慢,早期不容易發現,據瞭解慢性腎功能衰竭是多種腎臟疾病晚期的最終結局。

1.消化系統:是最早、最常見症狀。

(1)厭食(食慾不振常較早出現)。

(2)噁心、嘔吐、腹脹。

(3)舌、口腔潰瘍。

(4)口腔有氨臭味。

(5)上消化道出血。

2.血液系統

(1)貧血:是尿毒症病人必有的症狀。貧血程度與尿毒症(腎功能)程度相平行,促紅細胞生成素(EPO)減少爲主要原因。

(2)出血傾向:可表現爲皮膚、黏膜出血等,與血小板破壞增多,出血時間延長等有關,可能是毒素引起的,透析可糾正。

(3)白細胞異常:白細胞減少,趨化、吞噬和殺菌能力減弱,易發生感染,透析後可改善。

3.心血管系統:是腎衰最常見的死因。

(1)高血壓:大部分病人(80%以上)有不同程度高血壓,可引起動脈硬化、左室肥大、心功能衰竭。

(2)心功能衰竭:常出現心肌病的表現,由水鈉瀦留、高血壓、尿毒症性心肌病等所致。

(3)心包炎:尿素症性或透析不充分所致,多爲血性,一般爲晚期的表現。

(4)動脈粥樣硬化和血管鈣化:進展可迅速,血透者更甚,冠狀動脈、腦動脈、全身周圍動脈均可發生,主要是由高脂血症和高血壓所致。

4.神經、肌肉系統

(1)早期:疲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

(2)晚期:周圍神經病變,感覺神經較運動神經顯著。

(3)透析失衡綜合徵與透析相關,常發生在初次透析的病人。尿素氮降低過快,細胞內外滲透壓失衡,引起顱內壓增加和腦水腫所致,表現噁心、嘔吐、頭痛,嚴重者出現驚厥。

5.腎性骨病

是指尿毒症時骨骼改變的總稱。低鈣血癥、高磷血癥、活性維生素D缺乏等可誘發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上述多種因素又導致腎性骨營養不良(即腎性骨病),包括纖維囊性骨炎(高週轉性骨病)、骨軟化症(低週轉性骨病)、骨生成不良及混合性骨病。腎性骨病臨牀上可表現爲:

(1)可引起自發性骨折。

(2)有症狀者少見,如骨痠痛、行走不便等。

6.呼吸系統

(1)酸中毒時呼吸深而長。

(2)尿毒症性支氣管炎、肺炎(蝴蝶翼)、胸膜炎等。

7.皮膚症狀

皮膚瘙癢、尿素霜沉積、尿毒症面容,透析不能改善。

8.內分泌功能失調

主要表現有:

(1)腎臟本身內分泌功能紊亂:如1,25(OH)2維生素D3、紅細胞生成素不足和腎內腎素-血管緊張素Ⅱ過多;

(2)外周內分泌腺功能紊亂:大多數病人均有繼發性甲旁亢(血PTH升高)、胰島素受體障礙、胰高血糖素升高等。約1/4病人有輕度甲狀腺素水平降低。部分病人可有性腺功能減退,表現爲性腺成熟障礙或萎縮、性慾低下、閉經、不育等,可能與血清性激素水平異常等因素有關。

9.併發嚴重感染

易合併感染,以肺部感染多見。感染時發熱可無正常人明顯。

慢性腎衰患者的飲食

慢性腎衰各期患者應該進行高熱量飲食,攝入足夠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以供給人體足夠的熱量,減少因蛋白質提供熱量而分解,故高熱量飲食可使低蛋白飲食的氮得到充分的利用,減少體內蛋白庫的消耗,降低毒素的產生。高熱量食品包括肉塊、奶油、魚油、植物油、細糧(小麥、大米、糯米)、澱粉、糖類、蜂蜜等。

慢性腎衰竭飲食:低鹽、低磷、低脂肪飲食原則,腎病患者應提倡應用富含多聚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魚油,高脂血症患者慎食豬大油等動物脂肪,以免加重高脂、高膽固醇血癥,加快腎小球硬化進程。低鉀飲食,進入腎衰階段,有高鉀傾向或存在高鉀(血鉀大於5.5mmol/L)的患者應低鉀飲食,防止高鉀對神經、肌肉系統甚至對心臟造成不良影響、危及生命安全。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