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口腔專家教你認識牙齒矯正誤區

口腔專家教你認識牙齒矯正誤區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口腔專家教你認識牙齒矯正誤區

牙齒矯正是通過正畸或外科手術等方法治療錯頜畸形,錯頜畸形是指兒童生長髮育過程中,由先天因素或後天因素導致的牙齒、頜骨、顱面的畸形,錯頜畸形與齲齒、牙周病一起被列爲口腔三大常見病,其患病率高達人口的50%以上。

但他們對牙齒矯正存在認識的誤區:比如不知道何時是最佳的矯正時機,對拔牙也心存芥蒂,擔心矯牙會導致牙齒鬆動、脫落等不良後果。部分人人云亦云,甚至“以訛傳訛”,往往由此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而“抱憾終身”。

誤區一:“我年紀這麼大還能矯牙嗎”

很多人認爲牙齒矯正是兒童和青年人的專利,中老年人只能嗟嘆“生不逢時”,其實這種觀點是片面的。牙齒移動的生物機制是牙槽骨的改建,即使是成年人,骨內部的改建能力依然存在,可以這樣說,牙齒矯正年齡並不是關鍵,只要牙周條件許可的話,成人牙齒矯正不是夢。一個合適的矯治力對於一個60歲成年人和一個12歲兒童健康牙齒的移動結果沒有本質的差異。歐美髮達國家的成人正畸人數佔正畸患者的1/3以上就能很好說明問題。誠然,年齡大一些,矯治力更應柔和點,加力的間隔也應更長點,疼痛不適可能也會明顯點。

誤區二:“我怕矯牙後,牙齒嚼物無力,年老時易鬆動脫落”

有些家長把正畸牙齒的移動理解爲簡單的物理機械移動,擔憂牙齒矯正後會造成老來牙齒鬆動,甚至早脫,這個觀點是不科學的。一個正規的牙齒矯正是一種合理的生物改建過程,通過輕的矯治力誘導牙齒一側骨吸收,另一側骨新生重建,最終使牙齒移動至所期望的位置。整個過程是柔和、漸進的,牙齒是相對穩定的。矯治後與正常牙齒沒什麼區別,但也不排除一些非正規的“暴力正畸者”也可能導致牙根吸收、牙齒鬆動甚至脫落的。

誤區三:“能不能快點完成啊?”

牙齒矯正過程是漫長的。牙齒一般每月可移動約1.5毫米,加力過大會導致牙齒鬆動,嚴重者牙齒停滯不前。正所謂“欲速則不達”。一般來說,根據個體錯合的嚴重程度、矯治器不同,療程也不一樣,一般1.5-2.5年左右。很多患者都不能接受如此長的療程,有的醫生或患者爲縮短時間,不遵循科學規律,施加太大矯治力,這種“拔苗助長”做法的結果是使患者疼痛加重,牙齒鬆動度增大,嚴重者會造成矯治牙的脫落。#p#副標題#e#

誤區四:“矯牙很簡單,誰便宜我找誰做”

牙齒矯正是很嚴謹複雜的治療過程,正畸是本科畢業後的再教育。普通牙醫只有經過專門的正畸機構培訓至少1年以上,取得了正畸醫師資格才能勝任。對牙齒矯正患者的檢查、診斷,制定合理的矯正計劃,乃至整個矯正過程,每一步都很關鍵。我們經常碰到一些矯正失敗的病例,如拔錯牙了或者治療時機被耽誤、矯治效果欠佳、咬合紊亂等,這些損失是無法挽回的。所以建議廣大患者慎重選擇,儘量選擇正規醫療機構有資質的正畸醫生來完成牙齒的矯正。我國已經在正畸領域建立專科醫師資格認證,有助於行業的規範化發展。

恐懼源於無知,希望正畸的“是非曲直”篇能給廣大的牙頜畸形患者帶來心靈的少許慰藉!

誤區五:“矯牙很痛只能喝粥”

“矯牙會痛”,好像惡夢一樣纏繞着每一位“準”正畸患者,很多“瞻前顧後”的患者遲遲不敢邁出正畸第一步,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爲怕痛。其實矯牙最難受的是上“牙箍”後的第一週,以後每次複診加力後,患者牙齒會有兩三天的微痛或痠軟無力(成人感覺會更明顯點),這些輕微的不適感常人都能忍受且很快會消失,屬正常反應,無須過分擔憂。隨着細絲輕力矯治理念的深入和低摩擦力矯治系統:如自鎖託槽以及力量更柔和的矯正弓絲的開發,正畸的“死穴”——疼痛的解決也指日可待,正畸患者們那種“痛並快樂”的日子也快到頭了。至於飲食方面,在矯治期間不可吃較硬的東西如(骨頭、堅果、硬糖類)和很粘(口香糖等)的東西,須避免過冷過熱的刺激,一般矯治結束後都可正常飲食。

誤區六:“我能不能不拔牙啊”

國人常有“髮膚受之父母,不可輕而去之”的信念,因此,不少成人患者或患兒的家屬(特別是老人家)常對拔牙矯治視爲“洪水猛獸”,覺得“好好的一個牙拔掉多可惜啊”,有些家長甚至和醫生“討價還價”:“能不能少拔幾個啊?”。部分家長道聽途說,認爲拔牙會影響咀嚼、記憶力,甚至智商等。部分患者因不願忍痛割“牙”而對矯牙“敬而遠之”。

其實,這是多慮的,由於人類的進化和食物結構的改變,現代人的頜骨往往不足以容納全部牙齒(多數表現爲擁擠不齊或者是齙牙),那麼,通過拔牙提供間隙,對牙齒進行重新排列或者爲某些齙牙患者內收過突的門牙,改善面型。此外,從國內外一百多年的正畸史來看,拔牙矯治相對於不拔牙矯治無明顯害處。拔牙與否,得綜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面型、擁擠度、中線、磨牙關係等等。正可謂“揮慧劍,斬餘牙”,有“付出”纔有“收穫”嘛。

誤區七:“要等換完牙後才能矯牙”

傳統觀念認爲,牙齒換完後才能做矯正,甚至具體一點,認爲十二歲左右是矯正的最佳時機。那麼,這樣的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答案是,基本正確但不能以偏概全,這種說法並不適合於所有的情況。因爲每個人頜骨和牙齒的發育具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性,不可否認,一般的牙列畸形較爲合適的矯正時機是12歲左右(乳牙全部更替完畢),但有些人牙齒替換較早,可能十歲左右乳牙就全部脫落,而有些人可能要等到十四五歲,那麼這兩者治療的時機就會相差三四年。再者,兒童期俗稱“地包天”的前牙反合畸形,應儘早介入治療,最早可以從3~5歲就開始,在尚未出現骨性畸形前,一個簡單的矯治器在兩三個月內就能奏效;到了6歲換牙期以後,對於下頜發育不足的“小下巴”畸形,宜越早矯正越好。

通過功能矯形(通常在8-10歲左右實施),就能改正一些患者面部的畸形,如果拖到12歲以後再治療,面部矯形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了。但有的情況晚一點矯治反而較好:譬如對於因遺傳導致的嚴重頜面畸形,像“巨下巴”或是像鳥嘴一樣的小下頜,僅僅靠矯牙是改善不大的,這類病人只能留待成人以後再做面部的整形手術了。

那麼,怎麼能粗略的判斷矯正的最佳時機呢?正常情況下,如果您只是牙齒排列不齊,側面看起來很協調,那麼不妨換完牙後再去看醫生。在換牙的時候還會出現一些暫時性的錯合,包括:輕度擁擠,門牙間有縫隙,咬合深。家長們看到這些情況,請不必擔心。隨着孩子的逐漸生長,這些錯合會逐漸消失或緩解,所以沒有必要進行矯治。

因爲引起牙頜畸形的原因很多,表現也不盡相同,矯正的最佳時機也不一而足。但如果錯過最佳的矯正時機,以後如果再矯治,一是技術複雜療程增長,矯治效果大打折扣,二是可能本身遇到的麻煩較多,最嚴重的,時機錯過,可能最好的矯正醫生也“回天乏術”。因此,矯牙時機,何時介入,因人而異!對於您來說,最好的選擇就是不妨早一點諮詢正畸專科醫師,聽一聽專業的意見。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