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口對脾鼻對肺 觀五官看內臟健康

口對脾鼻對肺 觀五官看內臟健康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口對脾鼻對肺 觀五官看內臟健康

  五官對應五臟健康

一、口對脾胃

“口脣者,脾之官也。”脣是口的組成部分,被認爲是脾的外在表現之處,當脾氣健運,氣血充足時,口脣得養,則脣紅潤澤;若脾失健運,氣血虧虛,脣失所養,則脣色淡白,或萎黃無光。

此外,飲食口味及食慾也與脾的運化功能有密切關係。如口淡無味、脣淡無澤,多爲脾氣虧虛,氣血不足;口中黏膩,吃東西不香,或嘴裏發甜,多爲脾胃溼熱;若口中泛酸,則爲肝脾不和;若脣腫、口瘡、糜爛而痛,多爲脾熱或脾火。

脾在五臟裏頭是主運化吸收的,什麼現象反映脾不好?就是嘴脣老咧,嘴幹,嘴裏老長口瘡(口腔潰瘍),主要是消化吸收不好,還有一天排便次數過多,女同志婦科不好,男同志前列腺不好的,全是脾的毛病。現在年輕人懷孕能力越來越低,不孕不育症越來越多,原因就是毛病在脾,固不住,男同志精子成功率低,女同志不育,流產,宮外孕,痛經,都是脾不好。

脾怕什麼?怕涼,經常喝冷飲傷脾。脾不好的人臉色是臘黃的,臉黃告訴脾胃不合。養脾:黃豆,早上起來喝豆漿,歐洲國家九月十八中國豆腐節。情緒中脾對應的是思,思慮過多把脾給毀了。現在的孩子整天在學習桌邊,又不鍛鍊,身邊越來越差,吃飯量少。養脾最好的就是早上起來一定要喝豆漿。豆漿中有大豆異黃酮,中醫裏面有“食不離豆”,特別是女同志,除此之外還有黃色的小米、玉米,另外中醫裏面甜是養胃的,還要多吃甜的水果,不要吃西瓜和冰飲料;

二、舌對心臟

舌頭是味覺器官,與心臟關聯。如果舌尖顏色很深,可能是心臟有火,如果出現淤血、淤斑,可能是血循環不好,舌頭長瘡,可能是心火過旺。有些心臟疾病會導致舌頭不靈活、舌蜷縮等問題。

從舌頭的顏色可以看吃入與排出的好壞,喜養心,過怒傷肝,過喜傷心,抑鬱症都是從失眠開始的,養心的祕方非常簡單,紅-紅豆養心,苦-苦瓜降心火,就是吃赤色的,即主食紅小豆,心主血,就是血熱,包括紅豆、大棗,中午十一點到一點心火最旺,有咽炎的多吃點生拌苦瓜,咽炎就慢慢好了;

三、鼻對肺

鼻子是呼吸的通道和器官,與肺相關。如果鼻子看起來很紅,可能是肺熱所致,也可能是內火旺盛所致。鼻子出血或異常乾燥,則可能是由於體內陰氣不足,陽氣過盛所致。

肺開覺於鼻,呼吸不好了就鼻炎,中醫沒有慢性之說,有病就是有病,沒病就是沒病,沒有不能根治的,治鼻炎先治肺這鼻子就好了,打呼嚕就是心肺不好。肺不好就容易憂傷,像林黛玉老憂傷,最後就是肺結核,鄧麗君唱憂傷的曲子,哮喘。辣椒是因爲南方潮,可以除溼,吃過了就傷肺,每天吃一頓就好了。養肺是吃白色的,最好的食物就是白蘿蔔,中國有藥食同源,白蘿蔔熟吃潤腸,生吃潤肺,肺不好的睡前吃生蘿蔔,但是吃熟的或喝蘿蔔湯不能潤肺,另外多吃百合、白果(化痰的)、梨;

四、耳朵對腎

耳朵是聽覺器官,《黃帝內經》裏有“腎開竅於耳”的說法,因而得腎病的人會出現耳聾、耳鳴症狀,反之,如果聽力敏銳,說明腎器官較好。

耳主腎,腎不好聽力不好,耳鳴都是腎氣不好,要補腎,它代表的情緒是恐懼,恐傷腎,嚇得尿褲子,腿軟就是關係到腎,吃黑豆補腎,“腎虧百病源”,但黑芝麻是輔食。中國有“男怕穿靴女怕戴帽”,男的怕下邊腿腫,女的怕上邊臉腫,腿腫是腎氣不足下邊腫,心氣不足則臉腫,但心腎是相剋的東西。腫有兩種,一是氣腫,你一按它就起來了,二是水腫,你一按它就一個坑,沒第三種腫了。站久了腫就是氣腫了,氣上不來了,腎好就不存在氣不足了。鹹的養腎,但是過鹹就毀腎了,故人不吃鹽沒力氣,但是吃鹽過多就對腎不好了;

五、眼睛對肝

眼睛是最重要的感覺器官,所謂“肝開竅於目”,眼睛與肝臟密切關聯,得了肝病就會表現在眼睛上,出現雙目發黃、兩個眼角發青。眼睛看不清東西,可能與肝血不足有關,如果出現眼睛發紅發脹,可能與體內肝火旺盛有關,如果眼睛發乾,可能是陰血不足所致。

眼睛裏面又可細分:瞳孔是肝腎眼白是心肺,查血就是驗肝,肝不好跟所有的病都有聯繫,養肝多各吃綠色的東西,綠豆最棒,綠豆熬到開鍋七八分鐘即可,夏天五六分鐘,喝綠豆湯的好處:1.治療近視眼、去肝火2.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婦科病(肝火包括血壓高糖尿病) 晚上1-3點肝火最旺,所以容易口乾舌燥,是晚上吃大魚大肉傷肝,晚上多吃生拌菜,就養肝不口渴了,酸味是養肝的;

其實,除了五官,眉間印堂、顴骨之下、鼻子兩旁、人中處的顏色變化也會預示着身體問題。專家表示,印堂看起來蒼白無光,可能是肺虛所致;鼻子兩旁與小腸相關,如果此處顏色較黃,並且沒有光澤,可能是脾胃虛;顴骨下邊與腎相關,如果發黑,可能是腎有問題;人中位於鼻孔下側,與生殖器、膀胱相關,如發黑,也可能是腎虛。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