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藥品 > 石膏

石膏

來源:美型男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石膏

別名:細石、細理石、軟石膏、寒水石、白虎。

石膏

性味:味甘、辛,性大寒。

歸經:歸肺、胃經。

入藥部位:爲硫酸鹽類石膏族礦物石膏。

形態特徵:本品爲纖維狀集合體。呈長塊狀、板塊狀或不規則塊狀。白色、灰白色或淡黃色;條痕白色;有的半透明。上下兩面較平坦,無紋理及光澤;縱面通常呈縱向纖維狀紋理,具絹絲樣光澤。體重,質軟,指甲可刻劃成痕。氣微,味淡。以塊大、色白、縱面纖維狀、有光澤、質鬆、無雜貨石者爲佳。

石膏的用法用量

用法:15~60g,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適量,多煅過用,研末撒;或調敷。

炮製:取淨石膏塊或粗粉,置無煙爐火或適宜的耐火容器中,或武火加熱,煅燒至紅透,酥脆時取出,涼後碾細。

石膏的功效作用

功效:生用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煅用斂瘡生肌,收溼,止血。

主治:用於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喘咳,胃火亢盛,頭痛,牙痛

作用:①《本經》: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乾舌焦,不能息,腹中堅痛,產乳,金瘡。

②《別錄》:除時氣頭痛身熱,三焦大熱,皮膚熱,腸胃中膈熱,解肌發汗,止消渴煩逆,腹脹暴氣喘息,咽熱。亦可作浴湯。

③《本草再新》:治頭痛發熱,目昏長翳,牙痛,殺蟲,利小便。

④《日華子本草》:治天行熱狂,下乳,頭風旋,心煩躁,揩齒益齒。

⑤《藥性論》:治傷寒頭痛如裂,壯熱,皮如火燥,煩渴,解肌,出毒汗,主通胃中結,煩悶,心下急,煩躁,治脣口乾焦。和蔥煎茶去頭痛。

⑥《珍珠囊》:止陽明頭痛,止消渴,中暑,潮熱。

⑦《本草衍義補遺》:研爲末,醋研丸如綠豆大,以瀉胃火、痰火、食積。

⑧《本草蒙筌》:胃脘痛甚,吞服。

⑨《長沙藥解》:清心肺,治煩躁,泄鬱熱,止燥渴,治熱狂,火嗽,收熱汗,消熱痰,住鼻衄,調口瘡,理咽痛,通乳汁,平乳癰,解火灼,療金瘡。

⑩《用藥心法》:胃經大寒藥,潤肺除熱,發散陰邪,緩脾益氣。

石膏的禁忌

凡陽虛寒證,脾胃虛弱及血虛、陰虛發熱者慎用。

①《本草經集註》:雞子爲之使。惡莽草、馬目毒公。

②《藥性論》:惡巴豆。畏鐵。

③《醫學啓源》:《主治祕訣》雲,能寒胃,令人不食,非腹有極熱者,不可輕用。

石膏的附方

①治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垢,譫語遣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默冷,若自汗出者:知母六兩,石膏一斤(碎),甘草(炙)二兩,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熱,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傷寒論》白虎湯)

②治溫病初得,其脈浮而有力,身體壯熱,並治感冒初起,身不惡寒而心中發熱者:生石膏二兩(軋細),生粳米二兩半。上二味,用水三大碗,煎至米爛熱,約可得清汁兩大碗,乘熱儘量飲之,使周身皆汗出,病無不愈者,若陽明腑熱巳實,不必乘熱頓飲之,徐徐溫飲下,以消其熱可也。(《醫學衷中參西錄》石膏粳米湯)

③治溼溫多汗,妄言煩渴:石膏、炙甘草等分。爲末。每服二錢匕,漿水調下。(《傷寒總病論》)

④治太陰溫病,不可發汗,發汗而汗不出者,必發斑疹,汗出過多者,必神昏譫語,發斑者:石膏一兩,知母四錢,生甘草三錢,元參三錢,犀龜二錢,白粳米一合。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渣再煮一鍾,夜一服。(《溫病條辨》化斑湯)

⑤治發汗後,不可行桂枝湯,仟出而喘,無大熱者:麻黃四兩(去節),杏仁五十個(去皮、尖),甘草一兩(炙),石膏半斤(碎,綿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傷寒論》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⑥治痰熱而喘,痰涌如泉:寒水石、石膏各等分。上爲細末。煎人蔘湯,調下三錢,食後服。(《素問病機保命集》雙玉散)

⑦治熱嗽喘甚者,久不愈:石膏二兩,甘草半兩(炙)。上爲末。每服三錢,新汲水調下,殘生薑汁、蜜調下。(《普濟方》石膏散)

⑧治骨蒸脣乾口燥,欲得飲水止渴:石膏六兩(碎,綿裹),大烏梅二十枚。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去滓,以蜜三合,稍稍飲之。(《外臺》)

⑨治風邪癲癇,口乾舌焦,心煩頭痛,暴熱悶亂:石膏半斤,粳米一(三)合。上以水五大盞,煮石膏,取二大盞,去石膏,用米煮粥,入蔥白二莖,豉汁二合,更同煮,侯熱,空心食之。石膏可三度用之。(《聖惠方》石膏粥)

⑩治偏正頭疼,連睛疼:石膏、鼠粘子(炒)各等分。上爲細末。每服二錢,食後用溫酒或茶清調服。(《奇效良方》石膏鼠粘子散)

⑾治上膈壅毒,口舌生瘡,咽嗌腫痛:寒水石(煅)三兩,辰砂三錢半(別研),生腦子半字。上爲末,以少許摻患處,咽津,日夜數次用。(《三因方》龍石散)

⑿治喉風:石膏一兩,知母三錢,甘草一錢,元參五錢,天花粉三錢。水煎服。(《喉科祕訣》石膏湯)

⒀治胃火牙疼:好軟石膏一兩,火煅。淡酒淬過,爲末,入防風、荊芥、細辛、白芷五分,爲末,日用揩牙。(《保壽堂經驗方》)

⒁治雀目夜昏,百治不效:石膏末每服一錢,豬肝一片,薄批,摻藥在上,纏定,沙瓶煮熟,切食之,一日一股。(《明目方》)

⒂治小兒傷熱吐瀉黃瘦:寒水石、石膏各半兩,甘草(生)一錢。上同爲細末。每服一字,或半錢、一錢,食後,溫湯調下。(《小兒藥證直訣》玉露散)

⒃治筋骨疼痛,因風熱者:石膏三錢,飛羅面七錢。爲末,水和,煅紅,冷定,滾酒化服,被蓋取汗,連服三日。(《衛生雜興》)

⒄治諸金刃所傷,血出不止:石膏、檳榔、黃連(去須)各一兩,黃柏半兩。上爲細末,隨多少摻敷瘡上,血定,便入水不妨。(《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⒅治湯火爛瘡:石膏搗末以敷之。(《肘後方》)

⒆治乳癰:石膏不以多少,煅通赤,取於地上,碗覆出火毒,細研。每服三錢,溫酒下,添酒盡醉,睡覺再進一服。(《仁齋直指方》一醉膏)

⒇治疔瘡漬破,能搜膿清熱生肌:石膏(煅)九錢,黃靈藥一錢。共研極細末,瓷瓶收貯。每用少許,撒於患處。(《醫宗金鑑》九一丹)

石膏的相關論述

1、《本草衍義補遺》:“石膏,本陽明經藥,陽明主肌肉,其甘也,能緩脾益氣,止渴去火,其辛也,能解肌出汗,上行至頭,又入手太陰、少陽,而可爲三經之主者。研爲末,醋研丸如綠豆大,以瀉胃火、痰火、食積。”

2、《本草綱目》:“東垣李氏雲,立夏前多服白虎湯者,令人小便不禁,此乃降令太過也,陽明津液不能上輸於肺,肺之清氣亦復下降故爾。初虞世《古今錄驗方》治諸蒸病有五蒸湯,亦是白虎加人蔘、茯苓、地黃、葛根,因病加減。王燾《外臺祕要》治骨蒸勞熱久嗽,用石膏文如束針者一斤,粉甘草一兩,細研如面,日以水調三四服,言其無毒有大益,乃養命上藥,不可忽其賤而疑其寒。《名醫錄》言睦州楊士丞女,病骨蒸內熱外寒,衆醫不瘥,處州吳醫用此方,而體遂涼。愚謂此皆少壯肺胃火盛,能食而病者言也。若衰暮及氣虛血虛胃弱者,恐非所宜。廣濟林訓導年五十,病痰嗽發熱,或令單服石膏藥至一斤許,遂不能食,而咳益頻,病益甚,遂至不起,此蓋用藥者之瞀瞀也,石膏何與焉。”

3、《藥徵》:“《名醫別錄》言石膏性大寒,自後醫者怖之,遂至於置而不用焉。仲景氏舉白虎湯之證曰,無大熱,越婢湯之證亦云,而二方主用石膏,然則仲景氏之用藥,不以其性之寒熱也可以見己。餘也篤信而好古,於是乎爲渴家而無熱者,投以石膏之劑,病已而未見其害也;方炎暑之時,有患大渴引飲而渴不止者,則使 其服石膏末,煩渴頓止,而不復見其害也;石膏之治渴而不足怖也,斯可以知已。”

4、《神農本草經》:“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乾舌焦,不能息,腹中堅痛,產乳,金瘡。”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