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歷史朝代 > 楊朱人物簡介 與儒道墨齊名的楊朱學說爲什麼被淹沒?

楊朱人物簡介 與儒道墨齊名的楊朱學說爲什麼被淹沒?

來源:美型男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史書上記載的楊朱學說並不多,大多散見於民間。其實在春秋戰國時期,楊朱學說是與儒道墨齊名的顯學,爲什麼儒道墨廣爲流傳至今,而楊朱學說則被淹沒?這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話題。

文化和商業的遊戲規則有其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注重內在品質。楊朱學說被淹沒,無疑與他的內在品質有關,也與政治大勢有關。

楊朱,又名揚子,陽子居,戰國時期魏國人。楊朱是道家楊朱學派的創始人,反對儒墨,主張貴生,重己。他的見解散見於《莊子》、《孟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書。在孟軻生活的時代,楊朱學派的影響很大,"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 《孟子·滕文公下》 )。

楊朱人物簡介 與儒道墨齊名的楊朱學說爲什麼被淹沒?

在先秦諸子中,楊朱無疑是一位另類的人物。孟子的評判對楊朱的影響極大:"楊朱取爲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爲也。"把楊朱描繪成一種極端自私的形象,所以一直以來遭文人墨客口誅筆伐數千年,視爲極端利己主義者和極端享樂主義者的典型代表。

在戰國時代楊朱學說獨樹一幟,與儒墨相抗衡,衛道之莊周,宗儒之孟軻皆曾加排斥與攻擊。大概正因爲這種非議的影響,後世學者望而止步,更加之秦皇焚書,漢武獨尊儒家,楊朱學說極不受官方之待見,因而秦漢時即銷聲匿跡。但這並不等於其學說及影響之亡絕,只不過沉隱民間而已,至東晉而又由張湛作注復行於世(指《列子·楊朱篇》)。張湛《列子序》中說《楊朱篇》爲"僅有存者"之一,這不是編造之詞。

楊朱學說,源出《老子》。《老子》第十三章:"貴以身爲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爲天下,若可託天下。",正因爲此語,史上認其爲道家。但楊朱又爲莊周所斥,不歸入道家。大多以"楊朱"起於老、儒、墨之後,確實是獨樹一幟,"楊朱"乃自成一家。


楊朱學說的精髓是"貴己"、“重生”、“全性葆真”。道家,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楊朱學說的基本思想而發揚光大。

“貴己”與我們今天講的人本思想有相同之處,把個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重生”與今天講的養生是一致的。其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也是很偉大的。

楊朱人物簡介 與儒道墨齊名的楊朱學說爲什麼被淹沒? 第2張

“全性葆真”。全性,即順應自然之性,不可逆命而羨壽,聚物而累形。保真,即保持自然所賦予我身之真性。保持和順應自然之性,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

現在問題的關鍵是我們如何評價和看待楊朱學說的。有兩點:

第一,站在歷史的角度看,有其時代性質。春秋戰國時代,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各種流派興起,顯學並存。楊朱學說正是與儒家墨家的不同而獨樹一幟,自成體系。

儒家孔子提倡"以爲天下;而諸侯紛爭,相互侵略、損以利亡,君王厚生而致使臣民輕死,貴公貴仁之說,已成虛僞之談”。


墨家墨子的兼愛是無條件的博愛,所以他講非攻,非暴力

楊朱的學說與儒墨不同。楊朱憤世而倡導"貴己"之說,"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又說:"善治外者,物未必治;善治內者,物未必亂。以若之治外,其法可以暫行於一國,而未合於人心;以我之治內,可推之於天下。"人人治內貴己,互不侵、損,人人自重自愛,不就各安其所,天下治理了嗎?從"貴己"出發,楊朱造構了他的學說。

各種學說的存在都有它歷史的必然,我們無可厚非。

楊朱人物簡介 與儒道墨齊名的楊朱學說爲什麼被淹沒? 第3張

第二,用現在的眼光來看,楊朱學說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看起來楊朱學說提倡自私自利,其實不然,他宣揚的是尊重個人利益。當個人利益失去保障的時候,國家實際上也就失去了合法性,實際上國家利益也得不到保障。西方資本主義革命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楊朱學說值得稱道。

現在我們提倡的以人爲本思想,國家法律規定的私人財產不得侵犯等,也都是重視個人利益,把個人利益納入法律框架之內。今天我們不得不承認楊朱的思想是十分可貴的。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閒談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